APP下载

浅谈专业教材编审原则与方法

2020-09-09廉一兵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方法

廉一兵

摘 要: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专业教材建设是高校搞好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专业教材编审工作要从教学需求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并且按照编审的原则与方法开展。不仅教材的内容编写需要满足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而且必须加强教材的编审工作,以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专业教材;编审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2

教材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高质量的优秀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所以,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材质量放在首位。

笔者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编辑、终审了几百种专业技术图书,其中有不少专业教材。在编审这些专业教材的过程中自己也受益匪浅。很多教材编写的很有特色,有的教材特点是概念清晰、文字简练、文笔流畅、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有的教材特点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教材采用模块式结构,便于不同层次、不同教学要求的学校选用;有的教材基本概念阐述严谨,文图并茂,精心设计和选编例题和习题,类型齐全,难易适度;有的教材配以教学视频,提供详细的音视频配套资源,采用云盘、二维码等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充实扩展纸质教材的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当然也有一些专业教材的编写水平不高,这些教材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需求。笔者在编辑、终审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些体会,现归纳、总结几点,供大家在教材编审工作中参考。

一、专业教材的编写原则

专业教材要从教学需求出发,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从高校专业或教师自身特点出发,编写具有自己特长或特色的教材,包括结合科研成果的教材。也可从学校教改和创新项目出发,总结归纳形成教材。优秀的专业教材应遵循“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应用→工程实践”体系。教材要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要求。要便于自学,即使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疏漏或不足,学生也可以根据教材自学来弥补。

编写专业教材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对新的概念或学术名词必须进行解释和定义,解释要通俗易懂,定义要准确。

二、专业教材定位要准确

所谓准确定位,即教材适合哪类院校哪些专业的学生使用;要明确专业教材对应的课程在其专业教育中的作用,了解课程的性质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优选出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典型案例,作为教材的基础框架,进而形成教材的主要内容。

笔者发现,部分专业教材的编写存在两种倾向。

1.教材内容偏多、偏深。有的供本科生使用的教材,编写的内容偏多,偏深,大大超出了本科生教学基本要求,其结果是教材篇幅过大、内容偏深,不适合教学选用。

2.涵盖面过广。有的教材希望能提供不同专业使用,结果教材内容偏多,偏杂,不便于教学。总之,教材的定位不宜过宽,定位要准确,便于学校选用。

三、教材编写要符合教学大纲

教材不是专著、不是科技论文,教材编写要了解本专业对课程的要求,要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要正确,不存在政治和政策上的导向错误(如价值观问题、国家政策、外交政策,民族宗教问题、地图中的国界问题、保密政策等)。应指出该专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体系能体现其内容的内在联系和专业的独特思维方式。

教材内容适用性要强。由于学时的限制,在规定的课时内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有限。因此,教材编写要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专业知识快速更新的现状,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法等内容的讲解。对实践性教材,特别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型教材,应保证教材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引用规范的正确性。编写教材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一些反映学科专业新进展的内容,或采用不同体系进行编排,写出自己的特色。对一些超出基本要求的内容,在目录中可用“*”注明,方便选用。同时,教材的字数要适当控制,要与课程的学时数大体相当。

四、教材编写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材内容的编排一定要循序渐进。笔者发现有些教材经常引用尚未讲过的内容,有些教材在介绍一些概念时喜欢使用参见第几章的例题或者习题。一般来说,后面章节的内容,可以参阅前面有关章节的内容,但要简明、准确;前面章节的内容,参阅后面有关章节的内容,特别是后面章节的例题和习题,就不太合适。

五、教材的编写要规范化

教材的内容要条理清楚,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有多人参编的情况下,特别是参编者按章节分工编写时要特别注意各章不能独立自成体系,每个知识点放在哪一章节应该全盘考虑,防止重复或遗漏。

名词术语应当规范统一,尽量使用国家科学技术术语审批委员会公布的术语和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术语。标准未规定的,应使用行业通用术语。统一物理量名称和符号,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当采用行业习惯用法,全书统一。教材中不得使用过时、作废的标准和规范。教材内容涉及标准、规范时,应核实其名称、代号是否准确,是否在适用年限内。

书稿要做到五个“连续性”,六个“统一性”,七个“对应性”。五个“连续性”指的是:章号、表号、图号、公式号、页码是否连续。六个“统一性”指的是:格式、层次、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是否统一。七个“对应性”指的是:目录与正文标题、标题与内容、文字与图形、文字与表格、呼应注与注释内容、图字代号与图形注释,书中内容前后是否对应。书稿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內封、内容简介、前言、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六者缺一不可。还包括教材的配套资源,如随书二维码链接资源等。

六、注意不要违反著作权法

书稿中不能含有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能含有侵害企业、他人合法权益的问题。再参考其他作者的作品时,应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意见、结论或表达方法,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人的作品也可以适当引用,要认真做好引用参考文献的著录工作。

七、选好主编,明确主编职责

要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必须要有一位好主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教材编写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只简单地将知识进行罗列和复制粘贴,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非常细致、严谨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优秀的主编要有能力带领一支团结、协作的写作团队,在编写过程中大家共同努力,编写出高质量的优质教材。

主编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教材是用于教授青年学生的,教材质量不好将误人子弟。主编必须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主编要亲自“组阁”,和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一起商定参编人员,共同推选主审人选。要严格控制参编人数,人数过多,大家写作风格不一致,会导致主编统稿困难。主编是教材编写的“一把手”,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拟出教材的编写大纲,与参编人员讨论,分工执笔,最后由主编审定。主编还要尊重其他编写者的意见,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迁就。在编写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每位编写者充分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大家的创造性。但对于有争议的内容,可以进行讨论,但不能将有争议的内容保留在教材中。主编的观点要明确,主编有权对教材内容做出裁决。

主编对参编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根据大纲要求和出版要求对参编人员做出相关指导,从文稿的编写到图表格式都要按照出版社的要求规范化,具体要求可与出版社的编辑商定,并事先发给大家,以尽量减少统稿的工作量。

主编负责与出版社签署出版合同和后续出版过程中书稿中的问题、校样的处理等工作。按照编写计划的要求帮助并督促参编的人员完成编写的任务,并且要收集齐所有的稿件,完成统稿,邀请主审审稿,要根据审稿的意见协同参编人员共同修改稿件,并完成交付出版前的定稿工作。

主编负责按照规定的时间将稿件送到出版社,稿件要达到齐、清、定的标准。

八、结语

笔者在工作还深切地体会到,要出版一本好的专业教材,在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的基础上,主编、参编、主审和出版社的编辑要密切配合。注意以下几点:

(一)出版社的编辑和审稿人员也要充分认识教材出版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责任心。承担了这项工作,就要对读者、编者和出版社负责,严把质量关。每本专业教材的出版都是一个单独的项目,责任编辑就相当一名项目经理,负责该教材出版流程中的全部工作。

(二)编辑要了解主编、参编和主审的教育背景、教学经历、科研方向等基本情况,这对主编的遴选,聘请主审很有必要。编辑要了解该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情况,该专业所涉及的学科现状和发展状况,要了解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主编共同分析研究同类教材的出版现状、使用情况,找出其他同类教材的编写特色,取长补短。从拟订编写大纲开始,编辑与主编密切配合,经常沟通,发挥编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稿件的编辑加工、复审、终审工作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在教材正式交稿前,最好要求主编先提供编写样章,编辑按出版社的各项要求审查后提出修改意见。收到达到要求的全部书稿后,要积极认真地参与到编辑加工或复审、终审工作中去,要检查书稿的内容是否符合编写大纲的要求,内容的编排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编写是否规范,内容的阐述是否简洁、准确、严谨。要配合出版社相关人员做好图书装帧设计工作,选择合适的媒体做好教材的推广宣传工作,选择合适的渠道做好教材的销售工作。做好这些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四)网络时代,编辑要有全媒体视野,要具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围绕专业教材开发数字化电子产品或配套资源,鼓励专业教材的主编、参编开发音视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后习题答案、案例、试题库等,也可针对教材内容,与出版社共同建设学习专业教材的网络交流平台。

总之,专业教材的出版工作,需要主编、主审、参编、编辑和出版社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琼.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思考[J].传播力研究, 2019,3(26):145.

[2]王皖瀛.打造矩阵式融媒体平台 實现传统记者编辑转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4):94-95.

猜你喜欢

方法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认识方法用好方法
掌握方法,直面高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