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教学改革探索
——以统计学课程为例
2020-09-09朱维维
郑 峰,朱维维,吴 琼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1)
随着移动终端和无线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与他人交流互动,移动学习 (Mobile Learning,简称 M-learning)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面对“互联网时代原著民”的大学在校生们,学校对于手机和移动技术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拓展教学空间,进行跨越时空的学习;有效打通课内课外,增强教学中的交互。因而,交互式移动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向。新时代的教学应该找到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有效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超星学习通具有与大学课堂匹配度高、开发成本低易于实现等特点,并可以满足教师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师生之间互动及课堂教学评价等要求,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普及率比较高。因此,本研究以《统计学》课程为例,基于超星学习通作为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平台,通过具体课程的实践来探索如何将信息化的教学辅助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为相关教学改革及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 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是处理分析和数据的方法和技术,作为经管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没有使用超星学习通之前,教师都是使用多媒体和黑板教学相结合,主要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和演算,以及用SPSS软件进行演示,学生负责记笔记听懂理论知识,没有很好的进行实践操作,显然这种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比较差,达不到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少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教授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操作比较少,造成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造成统计学课程课堂教学氛围差,师生互动比较少,教师上完课就离开课堂。课下,只有极少数同学与教师进行沟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更少,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授课内容,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
1.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差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讲解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推算、演示,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情况,学生只能在被动的进行听讲,而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调查、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内容没有让学生使用EXCEL、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的统计实践应用能力差,不能用统计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研究对象由传统的小样本数据推断统计分析变成全数据样本的处理和分析,并且大样本数据不再满足正态分布,因为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时,使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无法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而部分教师仍然没有主动地去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去学习大数据特征的处理分析能力,造成教师的传统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处理分析数据的要求。
2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实践与效果
2.1 超星学习通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教学设计
2.1.1 依托超星学习通工具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本次进行教学改革的是滁州学院2017级市场营销专业,共计53人,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8章,在此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纳移动教学模式。由于统计学课程理论性强,学生需要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去掌握。笔者通过超星学习通推送课后习题和项目任务,贯穿于课程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整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交互功能,充分利用它的通知、签到、分组、讨论、上传下载、作业、投票、评分、统计等功能,实时记录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与活动。
2.1.2 构建以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为依托的网络教学资源
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构建专业导论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并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专业描述与定位、课程章节、课程资料、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网站,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通软件及时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统计学的发展前研动态,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统计学。
2.2 超星学习通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教学过程
结合滁州学院经管学院学生的特点,笔者构建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的教学过程模型(如下图1)。
图1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模型
2.2.1 课前:教师线下传递资源,学生线上预习
为了让学生在统计学课程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移动客户端,通知学生们预习本部分知识点的内容任务, 教师课前上传了与本节课相关的统计学的一些简单的、程序化的知识点资料:如课件、测试题、文档等,并在讨论区发布统计学课程的一些重难点等相关内容。
2.2.2 课中:传统授课与超星学习通相结合
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移动客户端进行签到,打破了传统的点名方式,大大缩短了点名的时间。教师采用案例教学、SPSS软件演示等教学模式进行统计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堂进行边演示,学生在课堂上也进行同步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统计能力,并引导同学们掌握本节统计学课程的重难点。借助超星学习通APP对统计学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抢答、讨论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的内容,活跃了课程的氛围。
2.2.3 课后:线上加强跟踪
线下将统计学课程的作业上传至学习通推送给学生,在截止时间让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后,将结果和过程拍成图片进行传到学习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教师在线上进行批改。根据学生上传的统计学作业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资源。另外,利用超星学习通自动成绩统计功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超星学习通应用于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
2.3.1 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达到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利用超星学习通课前发布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上的课件、文档等教学材料进行预习。教师课中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抢答、讨论等环节,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课后在学习通中通过布置统计学作业、测验、讨论等,使学生不仅更好地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能力。
2.3.2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统计分析能力
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统计学课程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式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使用超星学习通提供了师生在线互动平台,以任务驱动方式,学生和教师在学习通不断对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断进行研讨,消除了教师和学生的隔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应用能力。
2.3.3 实时统计学生学习情况
经过学生在超星学习通中对统计学知识点内容的有效学习,掌握了统计学SPSS软件的操作能力,能熟练的使用统计软件去处理和分析数据。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在学情统计方面发现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问题的回答率基本达到100%,签到率93%,讨论数为560次,章节访问量达到7252次,课堂活动班级性质为4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学生对超星学习通平台参与度较高。最后对学生综合成绩分布进行分析,本学期统计学课程作业发放6份,平均完成率96%,平均分89分,这些数据说明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统计学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
2.3.4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笔者对使用超星学习通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对象共53人,参与率100%,采用SPSS18.0分析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统计学课程满意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53个同学中回答满意以上的有41人,占77.3%,调查表明使用超级学习通这个平台,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综合改革,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均以超星学习通为媒介形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笔者将此教学模型应用于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的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表明,学生高度认可超星学习通是统计学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并认为超星学习通对统计学课程教学在学习氛围、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和学习满意度等五个维度上都有促进作用。
3 思考与建议
3.1 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技术领先
超星学习通打破了统计学课程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将统计学课程内容延伸到课外,使得统计学课程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式教学模式,在超星学习通上,教师通过课件、文档、资料等多元化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分享,学生在课后以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逐渐对统计学的重难点进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分析数据的应用能力。
3.2 广泛适用于实际教学,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超星学习通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在超星学习通布置作业与学生进行重难点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依托,具体用超星学习通为平台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利用超星学习通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综合改革的教学组织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能力,改进了以往时空的局限性,提升了教学效果,让师生切身体会到“互联网+教育”的先进性和创造性,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