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缘画种之通草画在数字媒体艺术中传承与保护

2020-09-09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通草芜湖传统工艺

王 培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韩国世宗大学 融合大学院,韩国 首尔 05006)

通草画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明清之际西洋画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也展现了“一口通商”时期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途径〔1〕,是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兴趣所在。通草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消沉,体现了中国民间绘画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窘境。将民间绘画的发展融入现代艺术创作中是对边缘画种继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既能丰富现代艺术创作风格、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又有利于民间绘画的承继和发展。通草画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是昨日艺术在今日的再现风姿,也是昨日艺术与今日艺术、自有艺术与外来艺术的文化交流。

1 西画东渐:通草画的历史发展之路

时间的力量是难以抵抗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存的选择变化,历史长河里驻留了无数的璀璨星光,积淀下无尽的文艺结晶,是时代、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通草画曾经兴盛了一百年,之后又消亡了一百年,白驹过隙,百年历史也不过弹指一瞬,曾经风靡西方各国的通草画,却已经鲜为国人知晓。人的记忆会衰退,文艺如同小姑娘一样,芳华易逝,但是曾经的艺术会因为今日的努力而再展魅力。

艺术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背景的推动,通草画更是如此。19世纪,清朝在广州设置特殊的“一口通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通草水彩画的产生。通草画是用水彩颜料为表现形式,以通脱木精髓切割成的洁白光亮、拥有丝绒质感的通草片为艺术载体,以中国人物、民俗、社会风貌、地域风俗和花鸟景物为绘画内容,通过画家的想象,利用中国画颜料和西洋画审美特征来呈现。通草画的兴起与1820年前后,至1880年达到顶峰,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通草画便失去市场价值走向衰落。通草画最初是在广州、苏州一带闻名,之后,在画师谢醴泉的影响下传入芜湖,通过制作技术和材料的改进,发展成通草剪贴画,与“芜湖铁画”、“芜湖堆漆画”合称为“芜湖三画”〔2〕。芜湖通草画的制作主要以水彩颜料着色和上贴剪贴为主,题材多表现植物花卉、古代社会风貌等,先在纸上勾勒出所描绘对象的轮廓外形,然后在通过对原材料的剪裁和着色,拼贴堆叠出三维立体效果,最后加以装裱、修饰,才算是完整的芜湖通草画。如图1、图2所示。

图1 人物服饰

图2 市井生活

芜湖通草画与传统的通草画相比,其三维立体性更加突出,且绘画题材更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性,但是其发展局限仍旧十分明显。其一,通草画的题材选择相对陈旧,与大众审美的契合度低。通草画的受众决定了通草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当受众对通草画的接受度变低后,通草画市场就会进一步萎缩,因此,通草画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局限,发展趋势也就不容乐观。这也是芜湖通草画成为边缘画种的根本原因。其二,通草画的造价相对较高。制作成本决定了通草画的复制成本,且通草画的制作,尤其是芜湖三维通草画,属于手工类产品,这意味着批量生产的可能性极低,制作成本高。因此,通草画的售价就会相应增高,这就进一步缩小了通草画的受众群体。其三,通草画的技艺传承出现断层,青黄不接。通草画的制作对匠人的手工艺要求程度高,因为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其技艺传承出现困难,缺乏了传承者,通草画的发展愈发困难。总而言之,通草画的发展局限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更是因为其工艺制作本身所具有的桎梏。其四,缺乏推广。推广是产品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商家向受众输出产品信息的过程,是产品打开市场局面的重要步骤,更能确定产品之后的市场定位。通草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普通产品,而是具备审美价值、装饰价值、收藏价值的工艺产品。芜湖通草画逐步沦为边缘画种,缺少推广是导致没落的原因,推广极少同样也是衰落之后的结果。

2 古画新用:媒体艺术创作的在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科学技术和人们审美力的影响下,能够利用自身优势重现和再现其他视觉艺术特点。通过数字媒体艺术来展现通草画的艺审美,不仅仅是数字媒体创作的内容丰富,还是通草画在新社会环境下的发展方向再探寻。用数字媒体艺术表现通草画,对通草画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好处很多,其一,可以减少执着成本,脱离通草画制作的成本桎梏。其二,可以发掘通草画的新发展方向,为传统工艺注入更多现代活力,增强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从而激活通草画市场,扩大受众群体。其三,可以扩大通草画的宣传力度。通草画的知名度在现代社会中很低,对通草画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用数字媒体艺术表现通草画会加深人们对通草画的了解。其四,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草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以通草画为案例,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相结合,是之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方向的参考,也能够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自信发展。

通草画在数字媒体艺术上的应用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色彩上说,通草画的色彩纯度和明度都比较高,人物着色上同色系色彩变化丰富,人物色彩在通草纸材质的影响下,整体色调统一。通草画的着色特点运用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中就需要格外强调色彩在视觉中的感受。其次,从线条上来说,通草画的线条美感趋近于中国传统画,注重线条塑造李,人物画中注重衣服褶皱的刻画,线条柔和、自然,与色彩相得映彰。尤其是人物画中,人物神态逼真,神情恬淡,有中国仕女画的美感。再次,从画面构图来说,通草画的画面注重留白的处理,用留白表现画面的意境、气韵、虚实,使画面更具有节奏感、呼吸感,给观者留无尽的想象空间。最后,除去单个元素的借鉴和参考,通草画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运用还可以是对通草画风格的模拟。色彩、线条、构图、材质等均没有风格之说,但是各种元素共同构成的画面是由风格的区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实现对通草画艺术风格的模拟,从而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画面风格表现的多样性,如广州博物馆对通草画数字化还原、东莞博物馆把通草画做成动画影片等(详见图3)。

图3 东莞博物馆通草画动画

通草画的绘画形式上采用了西洋画表现,而绘画笔法上具有传统中国画特征,作为中西绘画艺术上最早形式上的结合与融合,通草画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研究价值和美术欣赏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及文物价值。通草画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挖掘“芜湖三画”通草画的艺术形式、绘画技法、制作工艺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逼近是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更是对边缘画种“芜湖三画”通草画的继承与保护。

3 文化交流:新时代发展下的文化交流

不可否认的是通草画的本质是中国传统工艺,更是中国优秀文化,通草画的艺术审美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创新运用,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一次交流。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展现通草画之美,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创作的文化交流。数字媒体艺术是科学、技术、审美共同发展下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指导着艺术世界的转型。其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数字化语境下的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3〕。而通草画是19世纪流行的工艺美术作品,社会语境不同,其创作方式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将通草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首先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创作的文化交流;用数字媒体艺术表现通草画之美,是文艺创作与社会发展的文化交流。特定时期或阶段的特有艺术作品是特定历史事件或社会需求的反应〔4〕,通草画从出现到发展再到衰落,都体现出社会发展的特点。它的出现源于通商口岸建立,通草画适用于海上外销,其发展在于中国文化和西方审美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其衰落是因为照相技术的冲击,时至今日,通草画的发展前途渺然,也是因为通草画的主题选择、表现方式、制作成本、艺术审美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不高,这无一都表现出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的文化交流;用数字媒体艺术展现通草画之美,也是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通草画的创作方式本就糅合了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审美特点,在其出现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结果。而数字媒体艺术与通草画的结合,能够为传统工艺——通草画注入新活力,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一次确信,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下中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专注于传统工艺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应用,不仅是为了某一工艺的复兴和发展,更是为了以现代社会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工艺中的文化内涵、社会风貌、人文精神,去促使人们不断反省自身发展、社会发展,而文化交流的本质是为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是为了促进社会与人的持续发展。

4 结论

通草画顺应历史发展需求而出现,时代的发展无法与时俱进、满足大众审美而衰落。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是通草画逐渐沦为边缘画种的重要因素。数字媒体艺术是新兴艺术模式,可以实现其他艺术作品的模拟与还原,在大众审美下具有极高的受众优势。抢救“通草画”可以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出发,结合动画艺术的特点还原通草画的形态之美,融合数字插画艺术还原通草画的色彩之美。通草画的色彩、线条、风格均可以运用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通草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结合,既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和发展,又能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方向和内容。强化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创作的优势,是艺术创作的本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通草芜湖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芜湖滨江天际线
猜谜游戏谜底
通草画:穗版《清明上河图》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海丝非遗”通草画的传承教育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