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超滤膜处理二级出水的膜污染机制研究
2020-09-09孙丽华刘烨辉吕静静贺宁段茜
孙丽华,刘烨辉,吕静静,贺宁,段茜
(1.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北京 100044;2.北京建筑大学 环境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3.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00;4.张家口融创泰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河北 张家口 075000;5.北京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
近年来,超滤在再生水处理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但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污染物与超滤膜相互作用,使得膜污染问题严重,反冲洗只能缓解部分污染,大大降低了处理效果。膜污染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膜自身特性是影响膜污染的重要因素[2],因此挑选出处理效果好且抗污染能力强的超滤膜十分关键。膜自身特性与截留分子量和膜材料有关[3-4],但目前两者对膜污染影响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采用4种不同特性膜片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分析比较截留分子量与材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抗污染性能,便于实际工程挑选合适的超滤膜。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实验采用50,100 kDa两种截留分子量的平板超滤膜,且每种截留分子量分别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 、聚醚砜(PES)两种材质;原水,取自北京市某污水厂二级出水,出水水质情况见表1。实验前放在4 ℃恒温冰箱保存。
表1 原水水质指标
FD-1A-50型冷冻干燥机;Muliti N/C3100有机碳分析仪;model 8400超滤杯。
1.2 膜过滤实验
本实验采用全程死端超滤装置,装置示意图见图1。该系统由氮气瓶提供稳定压力,使超滤杯(model 8400,Millipore Co,USA)中的水样完成过滤,操作压力为0.10 MPa,滤后液流入电子天平上的烧杯中,液体质量由天平记录(每5 s记录1次),电脑接受并记录随过滤时间增加电子天平质量数据,在线监测得到数据分析膜通量。
图1 超滤实验装置
1.3 实验方法
1.3.1 膜污染阻力计算 膜污染阻力公式如下。其中Rr为可逆阻力,Ri为不可逆阻力,Rm为固有阻力。
Rt=Rm+Rf=Rm+Rr+Ri
(1)
Rm=(J0-Js1)/J0=1-Js1/J0
(2)
Rin=(Js1-Js(n+1))/J0
(3)
Rfn=(Jsn-Jen)/J0
(4)
Rrn=Rfn-Rin
(5)
式中J0——纯水膜通量,L/(m2·h);
Js1——第1周期初始膜通量,L/(m2·h);
Jn——第n周期末端膜通量,L/(m2·h);
n——过滤周期,n=1,2,3。
1.3.2 膜污染模型计算 Hermia[5]用数学模型的方式更加深入地阐释膜污染的机理。并提出了Hermans-Bredee方程,计算过程见公式(6)。其中n表示不同堵塞污染的类型。
(6)
Lim等[6-8]在经典膜孔堵塞滤饼过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和阐述了4种过滤污染机制模型,不同的污染类型由公式(6)中的n值决定。不同的n值条件下,将公式(6)通过数学转化得到不同类型的过滤方程,见表2。
表2 过滤模型方程
式中A、B、C、D——均为常数;
J0和J——过滤通量,m/s;
V——过滤累计出水体积,m3;
t——时间,h。
1.4 性能测试
采用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被污染的膜片;采用有机碳分析仪检测DOC。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超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为了探究材质和截留分子量对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C)去除能力的影响,测定原水及经4种超滤膜处理后水中DOC的含量,并计算去除率,结果见表 3。
表3 DOC的含量及其去除率
由表3可知,这4种超滤膜对于水中DOC的去除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2种不同材质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 kDa较 100 kDa对DOC去除效果均更好,这与膜的截留分子量越小,水中有机物去除率越高[9]的结论一致。当截留分子量为50 kDa时,PVDF和PES两种材质的超滤膜对DOC的去除率分别为27.6%和27.0%,去除效果差别不大;当截留分子量为100 kDa时,PES膜对DOC的去除效果更好。
2.2 不同超滤膜处理二级出水时的膜通量变化及膜污染阻力分析
2.2.1 膜通量变化 为探究材料和截留分子量对膜污染程度的影响,对于不同截留分子量和不同材质膜片,各选取两组膜比通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见图2。
图2 不同特性超滤膜在3个周期内标准膜比通量的变化
选择PES材料的实验数据来研究不同截留分子量膜通量变化的情况,见图2a。100 kDa与50 kDa的PES超滤膜在第1个周期经反冲洗后分别恢复了0.29,0.02,第2个周期分别恢复了0.29,0.03。反冲洗对膜通量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截留分子量越大膜比通量恢复程度越好,可逆污染占总污染的比例越大[10]。50 kDa的PES超滤膜前1 min骤降,而后变化幅度较为稳定,100 kDa的PES超滤膜没有骤降的过程,但每个周期膜通量变化幅度都很大。这是由于截留分子量越小,膜孔径越小,固有阻力越大,刚开始过滤时膜通量会迅速降低。而到后来,滤饼层逐渐形成,亦可起到拦截污染物的作用,故进入孔中污染物变少,堵塞和吸附作用微弱,膜通量的变化趋势也小[3]。
以50 kDa的截留分子量为例,分析和比较了相同分子量不同材质的膜通量变化情况,见图2b。第1次反冲洗PES和PVDF超滤膜分别恢复了0.04,0.02,第2次反冲洗分别恢复了0.03,0.01。反冲洗对PES膜片效果更好,表明相同处理时间,PES膜片可逆污染所占比例较大。
2.2.2 膜污染阻力分布情况 观察膜比通量的周期性变化,第2周期反冲洗恢复程度低于第1周期,随着反冲洗次数的增加,膜比通量恢复程度逐渐减小,可逆污染随着反冲洗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为了验证这一推论,分析各个周期中不同污染阻力大小,结果见图3。
图3 膜污染阻力分布情况
由图3可知,PES 50 kDa超滤膜在3个周期的不可逆污染阻力(Ri)分别为0.08,0.09,0.11,PES 100 kDa超滤膜在3个周期的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为0.05,0.065,0.082,PVDF 50kDa超滤膜在3个周期的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为0.12,0.135,0.14,PVDF 100 kDa超滤膜在3个周期的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为0.1,0.13,0.18。不可逆污染阻力随着过滤周期的增加而增加,这与上述超滤膜经反冲洗后膜通量无法完全恢复,且恢复的膜通量越来越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随着反冲洗次数的增加,可减轻的污染越来越少,大大降低了膜处理效果。
由图3可知,50 kDa超滤膜固有阻力(Rm)占比最大,而100 kDa的超滤膜可逆污染(Rr)占比例最大。表明固有阻力为50 kDa膜片的主要阻力,而100 kDa膜片的主要污染阻力为可逆污染阻力,因此图2a中100 kDa的超滤膜经反冲洗后膜通量恢复程度高于50 kDa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越小,滤饼层的形成越快[3],由于污染物亦可被滤饼层拦截、吸附,使得滤饼层变得更加致密,增加反冲洗阻力,膜片不易清洁,具有较小的可逆污染。并且对于相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PVDF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阻力大于PES材质,其抗污染性能更差,这是由于PVDF超滤膜上的F原子易与污染物中H结合,产生氢键作用力,使得PVDF超滤膜污染更为严重[11]。
2.3 不同超滤膜膜污染模型分析
为了探究不同特性超滤膜膜污染机制的差异,根据模型公式进行膜出水的回归分析,并对其线性拟合,结果见图4。
图4 超滤膜膜出水的回归分析
由图4可知,相同材质的超滤膜,100 kDa膜片对4种污染模型的拟合系数均高于50 kDa,随着截留分子量的增大,4种污染模型造成的污染更加显著,膜污染过程越来越复杂[3]。相同截留分子量为50 kDa的超滤膜,PES超滤膜的完全堵塞、标准堵塞、中间堵塞和滤饼层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826,0.949,0.917,0.969,PVDF超滤膜的完全堵塞、标准堵塞、中间堵塞和滤饼层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860,0.953,0.910,0.942。PES超滤膜中间堵塞和滤饼层拟合系数高于PVDF超滤膜,而另外2种模型的拟合系数又低于PVDF超滤膜。当截留分子量为100 kDa时,PVDF材质只有对滤饼层的拟合度高于PES,另外3种模型的拟合系数均低于PES。总的来说,4种膜对4种污染机制均有较好的拟合结果,说明膜污染并非单一模式所导致,而是由多种机制共同控制。然而,与中间堵塞和完全堵塞相比,4种不同特性超滤膜均对标准堵塞和滤饼层堵塞具有更高拟合度,其膜污染主导机制为标准堵塞和滤饼层。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水中有机物以小分子为主,通过疏水吸附、粘附在膜孔壁上,膜孔窄化,造成标准堵塞模型污染;由于膜具有分离作用,可将水中的大分子物质、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拦截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污染。
3 结论
(1)对于DOC的去除,当材质相同时,截留分子量为50 kDa较 100 kDa的超滤膜去除效果更好;当截留分子量为50 kDa时,PVDF和PES两种材质的超滤膜对DOC的去除效果差别不大;截留分子量为100 kDa时,PES膜对DOC的去除效果更好。
(2)相同材质不同分子量的膜截留分子量越大,膜通量下降程度越小,膜污染较轻,可逆污染所占比例较高;孔径相同时,PES超滤膜所下降的膜比通量下降较慢,反冲洗效果更好,不可逆污染更轻。
(3)膜污染模型分析指出,100 kDa的超滤膜拟合度均高于50 kDa,截留分子量越大,4种污染模型造成的污染更加显著,膜污染过程越来越复杂;4种不同特性超滤膜均对标准堵塞和滤饼层堵塞具有更高拟合度,其膜污染主导机制为标准堵塞和滤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