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军运会男篮决赛队伍阵地进攻战术运用的对比研究

2020-09-09骆海峰丁沁纯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全队立陶宛美国队

骆海峰 丁沁纯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2019年军运会男篮决赛队伍运用阵地进攻战术情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期刊文章、篮球专著等方法来获取关于篮球、篮球阵地进攻等方面的资料。浏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文献资料,为文章提高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2)录像解析法。

通过反复观看2019年军运会男篮决赛比赛录像,进行有关指标的观察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将录像进行重复回放,尽可能将观察统计误差降到最低,得到准确的数据。

(3)数理统计法。

反复观看录像,将所获取的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4)对比分析法。

对比2019军运会男篮决赛队伍阵地进攻相关数据,寻找所存在的差距,再进行比较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阵地进攻战术统计

阵地进攻战术是篮球进攻战术的一种,是指比赛进攻方快攻或衔接段进攻未成功,人和球已到对方场地,且防守队队员已落位,进攻队针对对方的防守战术形式,按照己方预先设计的进攻战术,以保证每位运动员的技术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夺得比赛的最终胜利的一种战术。阵地进攻系统由个人进攻、基础配合进攻以及全队整体进攻战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在阵地进攻中这三种进攻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方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影响本方进攻时高质量的阵地进攻战术。

表1 阵地进攻战术使用情况统计表

表1数据显示,立陶宛队总进攻次数为92次,其中阵地进攻次数为68次,阵地进攻次数占总进攻次数的73.91%,达到总进攻次数的七成;美国队总进攻次数为96次,其中阵地进攻次数为56次,阵地进攻次数占总进攻次数的58.33%。两队进攻次数相差12次,总进攻次数相差4次,差距不大。本届军运男篮决赛中,立陶宛队在总进攻次数上与美国队相差不大,但其阵地进攻使用次数多于美国队10余次,两队阵地进攻次数占各自总进攻次数比例分别是73.91%和58.33%,比例差距达到了15.58%,由此可以看出,本届军运男篮决赛中立陶宛队比美国队更加善于运用阵地进攻战术。

表2 阵地进攻战术得分情况统计表

表2数据显示,立陶宛总得分为91分,其中阵地进攻得分为51分,阵地进攻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的56.04%,超过总得分的半数以上;美国队总得分为83分,其中阵地进攻得分仅为36分,阵地进攻得分占总得分的43.37%,得分不到其总得分的五成。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立陶宛队不仅比美国队更加善于使用阵地进攻战术,且其使用阵地进攻战术的得分效率比美国队要高。

2.2、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方式运用情况分析

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战术是本届军运会中重要得分方式之一,是指在阵地进攻中,运动员通过个人技术的不同组合,在一些特定的局面上,独立进行攻击的一种进攻方式。在进攻区域上,可能在三分线外,也可能在内线处。在进攻方式选择上可能为内线强攻,中远距离投篮,也可能为突破投篮和补篮等等。在本届军运会男篮决赛中,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战术是一种临场应变和随机性质的攻击行为。运动员在对比赛局面进行分析后,结合个人技术或借助队友掩护完成的一种进攻行动,它体现出了双方运动员对比赛中进攻时机的准确把握和个人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表3所示,立陶宛队在全队所有的68次阵地进攻中,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次数为19次,占全队阵地进攻次数的27.94%,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总得分为13分;美国队在全队所有的56次阵地进攻中,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次数为22次,占全队阵地进攻次数的37.93,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总得分为15分。综合分析发现,两队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总得分相差不大,但美国队在阵地进攻总次数少于立陶宛队的同时,个人进攻次数却多于立陶宛队,由此可见,美国队在阵地进攻中比立陶宛队更加倾向选择个人进攻的打法,在阵地进攻中更多的是通过个人进攻创造得分机会。

表3 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次数使用情况表

表4 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方式运用情况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两队采取阵地进攻战术后,个人进攻方式的选择分为内线强攻、中远距离投篮、突破投篮、篮下投篮和补篮五种个人进攻方式。由表4统计可以发现,立陶宛队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方式的选择有内线强攻、中远距离投篮、突破投篮和补篮,相应的分别出现了12次、3次、3次和1次;美国队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方式的选择有内线强攻、中远距离投篮、突破投篮和篮下投篮,相应分别出现了4次、7次、8次和3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立陶宛队在进入前场落入阵地后,采用的个人进攻方式多为内线强攻,中远距离投篮和突破投篮较少,补篮仅仅只出现1次;美国队在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主要采用突破投篮和中远距离投篮,内线强攻和篮下投篮较少。从各项进攻方式次数出现频数发现,立陶宛队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方式更多倾向于内线强攻,而美国队阵地进攻个人进攻方式选择更多倾向于突破投篮和中远距离投篮。

2.3、阵地进攻基础配合运用情况分析

篮球阵地进攻的基础配合是指在比赛中两、三人之间为创造进攻机会,通过相互间配合与协作来完成得分效果的进攻行为,它是形成全队战术配合的基础。本届军运男篮决赛中,基础配合是双方进攻战术基本单元,双方战术方法以及战术类别大部分都是根据基础配合的应用展开的。全队的战术流畅度和执行度,都与基础配合的熟练程度有关。进攻基础配合包括传切、掩护、策应和突破分球四种方法,按照不同时间顺序来组合这些基础配合能变化出不同的阵地进攻战术。

表5 阵地进攻中基础配合使用次数情况表

如表5所示,立陶宛队在68次的阵地进攻中,使用基础配合战术的次数为28次,占阵地进攻总数的41.17%,阵地进攻基础配合总得分为44分;美国队在56次的阵地进攻中,使用基础配合战术的次数为22次,占阵地进攻总次数的37.93%,阵地进攻基础配合总得分为21分。由此可以看出,本届军运会男篮决赛中,立陶宛队在阵地进攻基础配合战术的使用方面比美国队更为出色,且得分效率比美国队更好。

表6 阵地进攻基础配合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表6所示,立陶宛队在阵地进攻基础配合中,使用了26次掩护配合、6次突分配合、5次传切配合和1次策应配;美国队在阵地进攻基础配合中,使用了13次掩护配合、11次突分配合和3次传切配合,没使用策应配合。在本届军运会男篮决赛中,两队在阵地进攻基础配合中,使用掩护配合战术次数均最多,但立陶宛队掩护配合使用次数是美国队的2倍。美国队突分配合战术使用次数,比立陶宛队多5次。传切配合战术两队各使用了5次和3次,使用次数相差不大。立陶宛队掩护配合战术使用次数比美国队多2倍,可以看出立陶宛队相比美国队打得更为团结,更注重基础配合战术带来的得分效应。

2.4、阵地进攻全队整体进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阵地进攻中的全队整体进攻战术打法是指在阵地进攻中,进攻中全体队员完成战术行动的原则和方法,它规定了人、球移动的方向和路线,技术动作的选择与组合,行动的时机与技术运用等内涵,是进攻战术的核心。整体打法要强调成员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整个队伍必须要有同样的战术原则、战术形式、战术方法和战术要求。整个阵地进攻的整体打法过程必须是以阅读防守后,形成利于己方且针对对方防守所形成的战术,通过不断移动,以基础配合为具体方法不断移动球找到合适的进攻机会,如战术执行不顺利立刻根据场上具体情况改变配合方式方法,形成机动进攻,观察具体情况是否重新组织落位或者个人进攻。

表7 阵地进攻全队整体进攻使用情况表

表8 阵地进攻全队整体配合战术使用效果分析

如表7、8所示,立陶宛队在阵地进攻中,使用了17次全队整体进攻,占阵地进攻总数比例的25%,阵地进攻全队整体进攻总得分为13分;美国队在阵地进攻中,仅使用4次全队整体进攻,占阵地进攻总数比例的7.14%,在阵地进攻全队整体进攻中没有得分。对两队阵地进攻全队整体进攻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美国队在仅有的4次全队配合中无一次成功,而立陶宛队则在17次全队整体进攻中,成功6次,成功率为35.29%。可以看出,立陶宛队在阵地进攻全队整体进攻的使用中,不仅在使用次数上多于美国队,且使用效果比美国队更好,再次证实了上文所述,在本次军运会男篮决赛中,立陶宛队比美国队打得更为团结,更为注重整体进攻的效果。

3、结论

(1)本届军运会男篮决赛立陶宛队相比美国队更善于运用阵地进攻战术,阵地进攻战术的得分效率比美国队要高;

(2)在阵地进攻战术个人进攻方面,立陶宛队倾向于内线强攻,而美国队倾向于突破投篮和中远距离投篮。美国队比立陶宛队更倾向选择个人进攻的打法;

(3)在阵地进攻基础配合方面,两队均使用掩护配合战术的次数最多,立陶宛队比美国队更注重基础配合战术带来的得分效应。美国队突分配合战术使用比立陶宛队得更为出色;

(4)在阵地进攻全队整体进攻方面,立陶宛队比美国队使用次数多,更注重整体进攻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全队立陶宛美国队
立陶宛把欧盟农业直接补贴上限设定在10万欧元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因为这3秒,美国队拒绝上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