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超促排卵黄体期患者血清孕酮、雌二醇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2020-09-09陈宥艺段海霞
陈宥艺,段海霞,安 静,赵 静△
1.西安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西安710004);2.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妇科(西安710003)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胚胎着床是影响妊娠成功的主要限速步骤[1]。现阶段,IVF-ET在促排卵、卵子采集、受精、胚胎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临床着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着床的关键因素[2]。着床的关键在于同时具有着床能力的胚胎以及接受胚胎能力的子宫内膜,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已经成为生殖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3]。超促排卵在促使多卵泡发育,为IVF-ET提供更多可移植胚胎的同时,影响黄体期激素的分泌,导致黄体功能不足,同时使雌、孕激素分泌失衡,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对胚胎着床存在一定影响[4]。孕酮(Progesterone,P)由卵巢黄体细胞分泌,可促进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并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植入。雌二醇(Estradiol,E2)是类固醇类激素,是诸多雌激素中生物活性较强的一种,可使肌层增厚、增加血运,但过高的雌激素会造成胚胎植入窗口期提前关闭,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是与生殖领域较近的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广泛,对多种器官中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有促进作用,是胚胎着床与发育不可缺少的细胞因子[5]。本研究选取本院80例IV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超促排卵后黄体期P、E2及IL-1β水平,旨在判断不同的激素水平对胚胎着床的影响,为临床IVF-ET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80例IVF-ET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32.06±5.71)岁;促排周期数1~4次,平均(2.10±0.42)次;不孕因素:输卵管因素52例,男方精子因素28例。病例纳入标准: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或男方轻度少弱精子症,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腔镜检查及男方精液相关检查证实;于本院接受IVF-ET治疗;年龄23~40岁,基础FSH<10 U/L,基础窦卵泡数(AFC)>5个;进行身体健康评估,未合并有基础疾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子宫畸形或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明原因不孕;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血栓病史;近3个月内使用过影响血清P、E2及IL-1β水平的药物;夫妇双方任意一方染色体异常;临床资料不全。
2 治疗方案 于前次月经第21天开始注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达必佳0.1 mg/d共10 d后,继续给予4 d达必佳0.05 mg/d,次日通过阴道超声监测(内膜<5 mm,无功能性囊肿),激素水平达标(FSH 5 U/L,E2<50 pg/ml,LH<5 U/L)的患者给予促性腺激素(Gn)以促排卵,每日注射果纳芬,依照卵泡发育状态调整剂量,于卵泡中晚期酌情加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当有2~3个卵泡直径达17~18 mm左右时,停用 Gn,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剂量为6000~10000 IU,34~36 h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无菌取卵,取卵后4~6 h进行体外受精,选择优质胚胎,于取卵第3天后移植,肌注黄体酮(40 mg/d)进行黄体支持,移植后第7天监测P、E2及IL-1β水平,移植后第14 天检测血清β-HCG水平,阳性者继续黄体支持,于移植后28 d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孕囊即为临床妊娠,根据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
3 血清指标检测 于移植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4 ml,3000 r/min条件下离心15 min,取血清待测。IL-1β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 ELRSA),仪器为雷杜酶标仪,试剂来源于深圳市炬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内变异、批间变异均< 10%。血清P、E2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试剂盒来源于美国Beckman公司,批内变异、批间变异均< 10%。
4 正常受精与优质胚胎评价标准 胚胎评价标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6]。①Ⅰ级:卵裂球形态规则、大小均匀、透明带完整、折射性良好、细胞质均匀,无颗粒现象,碎片在0%~5%之间;②Ⅱ级:细胞形态稍有不规则,大小稍有不均匀,胞质中存在少量颗粒现象,碎片在10%~20%之间;③Ⅲ级:细胞形态明显不规则,大小明显不均匀,胞质颗粒现象,碎片在21%~50%之间;④Ⅳ级:细胞大小严重不均匀,胞质严重颗粒现象,碎片>50%。Ⅰ、Ⅱ级胚胎具有良好的着床能力,为优质胚胎,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受精数× 100%。受精率=受精数/成熟卵数× 100%。
结 果
1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 妊娠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高于非妊娠组(P<0.05),见表1。
表1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获卵数、受精卵、优质胚胎率比较
2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血清P、E2及IL-1β水平比较 妊娠组血清P、IL-1β含量以及P/E2比值高于非妊娠组(P<0.05);妊娠组E2含量低于非妊娠组(P<0.05)。见表2。
表2 妊娠组与非妊娠组血清P、E2及IL-1β水平比较
3 黄体期血清P/E2值与胚胎着床的关系 黄体期血清P/E2值为300~400时妊娠率达到62.50%高于P/E2值<300时的妊娠率27.27%,高于P/E2值≥400时的妊娠率33.33%(P<0.05),见表3。
表3 黄体期血清P/E2值与胚胎着床的关系
4 黄体期血清IL-1β含量与胚胎着床的关系 黄体期血清IL-1β含量≥80 pg/ml患者妊娠率达到64.52%,高于<80 pg/ml患者的22.45%(P<0.05),见表4。
表4 黄体期血清IL-1β含量与胚胎着床的关系
5 影响着床结果的单因素分析 以80例患者血清P、E2及IL-1β平均值作为截点,将患者血清P、E2、IL-1β含量大于平均值的纳入高水平,将含量小于平均值者纳入低水平,不同BMI指数、盆腔炎、痛经、胚胎移植个数着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移植胚胎级别、血清P、E2、IL-1β含量着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影响着床结果的单因素分析
6 影响着床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上述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项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着床结果作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项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年龄(20~30岁=0,30~40岁=1)、移植胚胎级别(Ⅰ级=0,Ⅱ级=1)、血清P/E2(300~400=0,高<300或≥400=1)、血清IL-1β含量(<80 pg/ml=0,≥80 pg/ml=1),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移植胚胎级别、血清P/E2、IL-1β是着床成功的影响因素,见表6。
表6 影响着床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经12个月以上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妊娠,即为不孕症。据统计全世界不孕症发生率达到生育年龄女性的15%~20%,我国不孕症发生率也达到10%~15%[7]。近年来,随着社会形态改变以及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不孕症发病率也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严重影响育龄期夫妇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8]。目前国内外医疗状态下,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以辅助生殖技术为主,而在各类辅助生殖技术中,IVF-ET技术最常用[9]。受多种因素的影响,IVF-ET成功率处于30%~60%之间,着床成功率较低,成为困扰生殖专家的难题[10]。
IL-1β为激素样肽类物质,具免疫调节活性,可在炎症反应中远距分泌作用于靶细胞[11]。近年来研究表明IL-1β和生殖之间关系密切,可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诱发排卵、参与受精、促进胚胎发育、参与胚胎着床[12]。本研究中妊娠组黄体期IL-1β水平高于非妊娠组,IL-1β是着床成功的影响因素,当黄体期IL-1β水平超过80 pg/ml时,妊娠率较高。Leonardi等[13]研究结果显示当IL-1α和IL-1β水平分别> 60 pg/ml、> 80 pg/ml时,预示胚胎种植能力增强,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IL-1β促进卵细胞成熟、提高胚胎质量、提高着床率。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胚胎着床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子宫内膜是雌、孕激素发挥作用最直接的靶器官。超促排卵周期中黄体期患者血清E2、P、P/E2值明显增高。黄晓敏等[14]研究结果表明E2水平过高或P相对不足导致P/E2失调时,子宫内膜容受性受到影响,易导致胚胎着床失败。吴琼等[15]在雌激素研究中发现,小剂量E2可增强子宫内膜胚胎信息传递,但当剂量过大时,可抑制子宫内膜活化。本研究中妊娠组血清P含量高于非妊娠组,E2含量低于非妊娠组,P/E2比值是影响着床的独立因素,与其研究结果一致,当P/E2值在300~400时,妊娠率最高,提示E2、P两者协同作用,影响胚胎着床。
综上所述,超排卵后黄体期血清P/E2比值为300~400,IL-1β水平高于80 pg/ml时着床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血清指标给予黄体酮调节激素水平,增加着床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