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甜玉米新品种简介

2020-09-08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310021俞琦英

新农村(浙江) 2020年9期
关键词:穗位穗长甜玉米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310021)俞琦英

2020年6月底,全国·浙江鲜食玉米大会在杭州举行,由育种、栽培、推广、销售等专家组成的专家评选组,对参展的530个甜、糯(甜糯)玉米新品种,从抗性、商品性、蒸煮品质等方面现场进行鉴评,共评选出“全国十佳甜玉米品种”“全国十佳糯(甜糯)玉米品种”“全国十大潜力甜玉米品种”和“全国十大潜力糯(甜糯)玉米品种”。现将本年度“十佳”甜玉米部分品种介绍如下。

1.雪甜7401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6年浙江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601.6千克,2017年区试平均亩产620.6千克;两年平均亩产611.1千克;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673.5千克,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78.8天。株型平展,叶色浓绿,株高157.1厘米,穗位高27.6厘米,双穗率0.7%,空秆率1.7%,倒伏率0.7%,倒折率0.2%;果穗较大,长筒形,苞叶中等。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穗长18.6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2.9厘米,穗行数15.9行,行粒数30.6粒;单穗鲜重202.7克,净穗率76.5%,鲜千粒重323.8克,出籽率67%。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44.4%;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8.7分,是可生吃的水果型玉米;经抗病性鉴定,高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高感纹枯病。

(2)栽培技术要点加强苗期管理促早发,选择土壤肥力高、排水好的田块作早春设施种植,以每亩3 500株左右为宜,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纹枯病。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春季早春保护地种植。

(4)审定编号浙审玉2018003。

2.金银208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4年经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859.4千克,春播生育期(出苗至采收)75.0天。株高150.4厘米,穗位高29.8厘米。果穗锥型,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穗形美观,穗长18.5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0.4厘米,穗行数15.2行,行粒数34.8粒,单穗重323.8克。2015年自行组织的生产试验,7个点平均鲜穗亩产877.43千克,生育期(出苗至采收)81.3天,该品种株高147.1厘米,穗位高28.7厘米,双穗率14.8%,空杆率0,倒伏率0,倒折率0.2%。果穗锥形,籽粒黄白色,穗长18.1厘米,穗粗4.5厘米,秃尖长1.1厘米,穗行数14.4行,行粒数32.6粒,单穗重208.1克,净穗率72.1%,鲜千粒重346.9克,出籽率70.2%。品质优,是可生吃的水果型玉米。

(2)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每亩3 000株左右,重施基肥,加强苗期管理。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早春保护地栽培。

(4)引种公告号浙引种〔2017〕第001号。

3.浙甜19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8年浙江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1148.4千克,2019年区试平均鲜穗亩产1 046.6千克,两年平均鲜穗亩产1 097.5千克,201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986.4千克,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6.8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50.6厘米,穗位高100.1厘米,双穗率4.7%,空秆率0.7%,倒伏率0,倒折率0;果穗较大,筒形,籽粒黄色,排列整齐,穗长19.0厘米,穗粗5.5厘米,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6.2行,行粒数37.7粒;单穗鲜重327.1克,净穗率71.3%,鲜千粒重369.3克,出籽率66.0%。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29.8%;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6.4分,比对照高1.4分;经抗病性鉴定,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抗南方锈病。

(2)栽培技术要点注意苗期蹲苗,每亩3 200株左右为宜。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4)审定编号浙审玉2020002。

4.申科甜2号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8年春季经多点引种试验平均鲜穗亩产905.3千克,生育期90.8天。株型平展,株高225.2厘米,穗位高98.5厘米,双穗率11.5%,空杆率1.5%,倒伏率0,倒折率0。果穗筒形,籽粒黄白相间,穗长19.3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0.2厘米,穗行数14.3行,行粒数34.9粒,单穗重295.8克,净穗率68.8%,鲜千粒重301.9克,出籽率65.3%。感官品质综合评价中等。抗病性经抗性接种鉴定,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

(2)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以3月底4月初为宜,加强苗期管理,力争壮苗早发;种植密度以每亩3 200~3 500株为宜,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80~100厘米,小行35~45厘米,株距28~30厘米,可以稀植;注意防治地老虎和玉米螟;使用无残毒农药,采收前20天禁用农药;适时采收,一般在吐丝后18~20天采收。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作甜玉米种植。

(4)引种公告号浙引种〔2018〕第002号。

5.圣甜白珠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9年春季经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94.1千克,生育期78.2天。株高167.9厘米,穗位高51.2厘米,株型平展,空秆率1.02%,倒伏率0,倒折率0。果穗筒形,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穗长21.9厘米,穗粗4.5厘米,秃尖长0.4厘米,穗行数15.2行,行粒数34.8粒,鲜千粒重365.5克,单穗重227.3克。经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鉴定,高感小斑病,感纹枯病,感南方锈病。

(2)栽培技术要点加强苗期管理促早发,应选择土壤肥力高、排水好的田块作早春设施种植,密度以每亩3 300株左右为宜,注意防治小斑病、纹枯病和南方锈病等病虫害。

(3)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早春设施甜玉米种植。

(4)引种公告号浙引种〔2020〕第001号。

6.广良甜27号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7年经秋季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921.4千克,出苗至鲜穗采收78.8天。幼苗拱土能力强、出苗整齐、幼苗叶鞘红色;生长整齐,长势健壮,根系发达;平均株高229.9厘米,穗位高77.0厘米,株型为半紧凑型,叶色较深绿;雄穗发达,花粉量多,颖壳红色,花丝绿色,花药红色,抗倒伏能力与抗病虫害能力和对照基本相同;穗形为圆筒形,籽粒为黄色,平均穗长20.6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0.8厘米,双穗率3.9%,分蘖率2.3%,保绿度90.4%,穗行数16,行粒数40.8,单穗重271.0克。

(2)栽培技术要点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秋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与其他玉米品种种植距离要求500米以上;时间隔离播种间隔不少于20天。选择水肥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亩适宜种植3 000~3 400株。苗期保持土壤湿润,追施含磷、氮水肥促根促苗生长;授粉前后增施钾肥,亩用量10千克。大喇叭口后保持土地湿润,施攻苞肥,亩用尿素20千克,进行大培土。病虫害防治:用糯玉米专用种衣剂拌种。7~8叶,喷药预防大、小斑病;大喇叭口期预防玉米螟。吐丝后20~22天采收。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浙江省作甜玉米种植。

(4)引种公告号浙引种〔2018〕第001号。

7.仲鲜甜102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5年春季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鲜穗1 092.6千克,2016年秋季平均亩产鲜穗1 036.8千克,2016秋季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穗1 065.4千克,生育期春植75天、秋植71天。株高208~227厘米,穗位高60~66厘米,穗长19.6~21.1厘米,穗粗4.9~5.1厘米,秃顶长1.0~1.6厘米。单穗鲜重334~346克,单穗净重251~264克,千粒重291~326克,出籽率65.35%~66.53%。果穗筒型,籽粒黄白相间,可溶性糖含量37.05%~44.65%,品质品尝评分88.0~88.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

(2)栽培技术要点双行植,亩植3 200~3 500株,授粉后22天左右采收。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广东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4)审定编号粤审玉20180010。

8.BM380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甜糯玉米区域试验,鲜穗平均亩产1 007.2千克,2015年区域试验鲜穗平均亩产1 040.4千克,出苗至采收86天。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绿色。植株披散型,株高229厘米,穗位高75厘米。果穗长锥型,白轴,穗长21.3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0.8厘米,穗行数18~20。籽粒黄色,千粒重348克。品质经吉林农业大学测定,还原糖(干基)9.47%,可溶性总糖(干基)32.87%,皮渣率3.31%。抗性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抗丝黑穗病,抗茎腐病,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

(2)栽培技术要点播期从4月末至6月下旬;密度2 600~3 000株/亩。

(3)适宜种植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鲜食玉米种植区种植。

(4)审定编号蒙审玉2016049号。

9.桂甜612

(1)产量及主要特征特性2018年广西自治区春季区试平均鲜穗产量901.3千克/亩,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14.6千克/亩,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58.0千克/亩,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7天,秋季67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总叶片数19~20片,花药淡黄色,花粉量大,花丝为白色。株高228厘米,穗位高93厘米,保绿度88%,分蘖率18.0%,双穗率0.1%,空杆率1.0%,倒伏率4.2%,无倒折。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穗长18.3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长1.7厘米,穗行数12~20行,平均16.1行,行粒数42,千粒重382克,出籽率70.1%。田间抗性大斑病1~5级,小斑病1~3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15.5,青枯病发病率0,茎腐 病 小 于1.2%,锈病1~5级。品质品尝评分为86.3分,国标二级。

(2)栽培技术要点一般每亩3 000~3 5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种植;施足基肥,亩施1 500~2 000千克腐熟农家肥;苗期及时间苗定苗,早施攻苗肥,亩施8千克尿素、10千克钾肥,或者30千克复合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15~20千克尿素,并结合培土;注意防涝抗旱和病虫害防治;一般吐丝授粉后21~23天为适宜鲜穗采收期。

(3)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4)审定编号桂审玉2019043号。

猜你喜欢

穗位穗长甜玉米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变化
不同密度下玉米株高、穗位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