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女性健身阶段变化特征
2020-09-08宋衍潇
宋衍潇
引言
行为转变理论也叫跨理论模型(TTM),是美国心理学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两位学者于1983、1984年基于戒烟行为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而在之后行为转变理论研究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比如帮助人们戒烟、戒毒戒酒、体重控制、慢病治疗等方面;二是用于培养对人们有益的健康行为,比如加强自身身体锻炼、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合理饮食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健身对于人们的益处非常多,而女性整体参与度偏低或者中断健身,程小虎等首先对国外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理论和成果进行了综述,之后国内众多体育科学工作者开始对该理论的探究,尹博用以探究锻炼行为形成过程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证明该理论的可行性,但总体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我国体育学者应把握机会,争取利用行为转变理论在体育锻炼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女性在健身总体中处于弱势群体,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得以更好地解决?利用合适的行为转变理论,从女性健身的各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分析女性健身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影响下女性健身阶段特征的不同,为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女性健身的实践提供现实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女性健身行为阶段特征。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的《女性健身行为阶段特征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经专家认证具有较高的有效度性,以鲁东大学全体女教职工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0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对所得数据在SPSS17.0上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阶段特征分析
2.1.1 不同体质状况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阶段特征分析
2019年鲁东大学校医院对教职工的体检表明,女教职工总体患病率51.3%,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19.8%,这部分女职工在健身行为阶段中59.2%处于前意向阶段,即没有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工作压力以及家务劳动等使得自己无法有精力投入到健身中,未产生健身意向,30.1%处于意向阶段,这部分女教职工意识到健身的益处,打算在六个月内开始健身行为,但并未采取实质性行动,体质状况优良的女教职工80%以上处于行动和维持阶段,能够有规律地健身并且保证一定的健身时间。
2.1.2 不同健身认知与态度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变化阶段分析
个体对于健身的认知与态度是主观能动的,健身认知决定个体健身行为能否由前意向阶段向意向阶段转变,健身动机决定个体能否由意向阶段向准备且行动阶段转变,健身态度和意志决定个体能否维持健身行为。前意向阶段的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基本不具备健身兴趣,对健身知识的了解较少,健身意识薄弱。准备阶段的鲁东大学女教职工的健身动机依次为:减肥健美、强身健体、陪伴子女、消遣娱乐、缓解压力、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以及其他。健身动机越强由准备阶段转向行动阶段的时间越短,多数女教职工健身持续时间没有超过六个月而中断健身,在这一时期健身的态度以及意志影响女性健身的自我效能,健身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健身所能达到的预期目标的主观判断,成功的健身经验会增加自我效能,失败的健身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积极的健身态度是健身自我效能的有利因素,女教职工逐渐实现自己的健身动机,获得健身自我效能能够持续健身六个月以上。所以女性对于健身的不同认知与态度是健身行为能否由前意向阶段向意向阶段转变的重要因素,健身之后的自我效能同样是女性维持健身行为的关键。
2.1.3 不同年龄层次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变化阶段分析
从不同年龄层次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变化阶段表中可以看出,25-35这个年龄段的女教职工处在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的人数较多,这一阶段的女性刚进入工作不久,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较快,工作忙碌,照顾子女等使得健身不能成为她们关注的焦点,且没有深刻意识到健身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多数拥有对减肥健美的追求,因此具有健身意向,出于各方面的压力造成这一年龄阶段采取健身行动的女性较少。36-46这一年龄阶段的女教职工处于健身准备阶段及行动阶段的女性较多,这个阶段的女教职工工作家庭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因此有余暇时间考虑准备健身并且采取行动,因此这一年龄阶段是改变女性健身行为的重要时期,如果不进行相应的促进,健身很可能回归意向阶段,而如果措施得当,女性就会顺利进行健身行动。47-57这一年龄阶段的女教职工来自工作及家庭方面的压力减弱,更加注重体质健康状况,因而处于健身维持阶段的占比较高,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体验到健身带来的成功经验,获得自我效能,对于女性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重要意义。
表1 不同年龄阶段层次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变化阶段百分比
2.1.4 不同健身时间及频率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变化阶段分析
前意向阶段及意向阶段的女性由于缺乏健身意识、家庭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没有余暇时间、不具备健身动机等因素导致健身的时间和频率每周不足一小时,这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来说都是不利的,准备及行动阶段的女性每周健身3次左右,每次健身时间不超过30分钟,达不到体育人口的标准。体育人口按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中等负荷强度为界定标准。健身维持阶段的女性一般每周健身3-5次,每次健身能达到中等强度并且健身达半小时以上,由此可见对女性群体如果合理进行健身规划,对于女性健身行为的改变以及健身行为的维持具有显著意义。
2.1.5 不同健身方式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变化阶段分析
鲁东大学女教职工主要的选择健身方式有:跑步(散步、暴走)、健身操、瑜伽、羽毛球、跳绳、乒乓球、爬山等。前意向阶段的女性健身意识较弱同样与未找到合适的健身方式有关,在不同健身方式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阶段的发现,这些女教职工擅长的体育项目基本为零,可供选择的健身方式只有跑步一类的项目,意向阶段的女性开始对健身方式进行相关的了解,对某些健身方式开始产生兴趣,准备阶段的女性则就健身方式已经做出了明确选择,并且在一个月内会展开该健身方式的健身行为,开始健身行动以后女性会尝试不同的健身方式,最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且随着健身行为阶段的转变,可选择的健身方式也就越多,健身行为才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合适的健身方式同样影响着女性健身行为的转变,选择适合自己方式使直接有效的转变健身行为的方法。
2.1.6 不同健身环境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变化阶段分析
健身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两方面,无形环境指精神文化和组织文化,有形环境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指人们在长期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女性健身行为形成同样受到健身文化的影响,积极主动的参与健身的人群逐年增多,健身精神文化是影响健身行为阶段最广泛而深远的因素。在对鲁东大学近年来健身文化调查中发现,由于全民计划的实施,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逐年增多,女教职工的参与度相对男教职工较低,但总体呈现上升的形势。健身组织文化包括国家和社会统筹或者分散的健身组织及管理形式,在女性健身环境调查中发现缺乏女性健身组织,所以很难成功组织女性健身活动,对于女性健身阶段的促进是不利的。健身制度文化指社会相关政策,关于女性健身的相关政策在调查中并未发现。外在的客观环境也是影响女性健身阶段转变的因素,形成良好的女性健身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对于驱动女性健身,维持女性健身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2.2 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阶段与变化程序分析
行为转变理论的变化程序充分体现了个体改变行为的需要、动机、意向等,认为通过经验和行为过程可以帮助个体形成健康行为,文章对十种变化程序及五种行为阶段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2):意识唤醒、生动解脱、社会解放与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前意向阶段及意向阶段转变的相关性较高,因此从这三方面着手促进女性由前意向向意向转变是比较有效的,自我再评价与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意向阶段及准备阶段的相关性较高,所以这个方面促进女性健身由意向阶段转向准备阶段的关键,环境再评价、自我解放与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意向阶段及行动阶段的相关性较高,是促进女性直接由健身意向阶段到行动阶段的有效方式,帮助关系、反条件化、刺激控制、强化管理四个方面与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的相关性较高,是促进女性健身由行动到维持的关键。
表2 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阶段变化与变化程序相关分析表
2.3 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阶段与决策平衡分析
健身中的决策平衡是指在健身过程中个体对于健身自身利益得失、他人利益得失、自我认同或反对以及他人认同或反对的一个衡量过程,知觉利益是行为改变的积极面,能够促进行为改变,知觉障碍是行为改变的消极面,不利于行为的改变。当女性在产生健身意向后,会对健身行为进行利益衡量,如果出现知觉障碍健身阶段会出现倒退的现象,前意向阶段女性认为健身浪费时间且疲劳,意向阶段的女性与健身减少焦虑、增减健康但浪费时间相关,准备阶段与增进健康及经济损失相关,行动阶段与改变体态及负伤等相关,维持阶段与塑形健美、增强体质、减少焦虑相关。因此促进女性健身阶段向好转变应关注女性健身决策,消除其消极想法,减少对于健身的诸多顾虑,增强女性对于健身积极面的认识。
2.4 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行为阶段与自我效能分析
健身中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健身行为所能达到的预期目标的主观判断,成功的健身经验会增加自我效能,失败的健身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因此女性在健身中自我效能在健身行为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处于不同健身阶段的鲁东大学女教职工的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从健身意向阶段到维持阶段自我效能出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提高女性健身过程中的自我效能能够促进健身从意向阶段向行动阶段转变,因此在促进女性健身时要考虑自我效能对健身阶段影响,通过对客观环境适当调整改变女性健身主观意识,使她们在健身过程中获得自我效能,推进健身行为阶段的转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女性健身行为阶段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女性扮演着多重角色,兼顾家庭与事业,通过对鲁东大学女教职工健身阶段的特征分析,女性的健身阶段与体质状况、年龄、健身时间与频率、健身的方式和环境显著相关,前意向阶段到意向阶段的女性如果没有对于健身的意识唤醒难以做出改变,意向阶段到准备阶段的女性会在知觉障碍与知觉利益上进行决策平衡,当知觉利益大于知觉障碍时会进入到健身行动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形成积极的健身自我效能的女性能够将健身长久的维持下去,而形成消极的健身自我效能的女性会选择中断健身行为,健身的自我效能在健身过程中呈现递增趋势,健身的知觉障碍呈下降趋势。
3.2 建议
有效促进女性健身的整体参与度,应利用行为科学,从女性健身阶段的特征出发,探究影响女性每个健身阶段的因素,将女性进行不同的健身阶段划分,制定女性各个健身阶段正确有效的促进策略,构建行为转变理论下的女性健身理论模型并应用于促进女性群体的健身中去,为推进全民健身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