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士焦虑程度及其与应激感受程度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020-09-07孙晓祯景毅鹏周纪妹王晨季锋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隔离病房病房程度

孙晓祯,景毅鹏,周纪妹,王晨,季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神经介入科;b.护理部;c.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019年12月武汉市出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后病因明确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在全国范围迅速蔓延,呈暴发态势。各级医疗单位积极响应,同时医护人员面临着高感染风险、高工作强度、对新型冠状病毒认知不足、缺乏经验等多重压力[1],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负面情绪,这不仅影响医护人员自身心理健康及医疗行为的开展,影响医护队伍的稳定[2],关系着患者的身心健康[3],还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4],从而降低社会对医院甚至政府的满意度。研究表明,心理应激与多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抑郁、焦虑等[5],来自环境中的刺激只有被个体感受到才是应激,应对方式作为心理健康和应激源的中介变量,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于2020年1月23日收治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同岗位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焦虑状况、应激感受程度及应对方式,以期为特殊时期护理人员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和疏导提供依据,积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03名隔离病房护士和共236名相关科室普通病房护士为研究对象。隔离病房护士是由护理部梯队式选调,主要负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护理工作。普通病房为涉及收治急诊患者的科室,各科根据护士层级和患者数量弹性排班,主要负责其科室急诊患者的接诊和常规护理。(1)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研究;②工作时间≥2 a;③每周工作时间≥3 d;④既往无精神心理疾病,未服用镇静或精神类药物。排除妊娠和哺乳期护士。根据以上标准,共235名符合条件的护士接受调查,其中89名隔离病房护士纳入隔离病房组,146名普通病房护士纳入普通病房组。

1.2 质量控制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近距离接触,未进行面对面问卷填写指导,在电子问卷首页设置详细的问卷填写说明和指导语,并通过后台程序设置至少2 min后跳转下一界面,给作答者预留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其充分了解填写要求。所有调查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保护研究对象个人信息。问卷提交后,由2名经过统一标准培训的测试者认真查阅每份问卷,剔除漏评、重复评定和填写异常的问卷,1个IP只能填写1次,答题时间过短或过长均视为异常,保证每份问卷真实有效。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共回收问卷235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共223份,有效回收率为94.9%。隔离病房组有效问卷87份,普通病房组有效问卷136份。

2.2 焦虑情况隔离病房组护士SAS得分为(53.67±12.32)分,普通病房组护士SAS得分为(48.87±7.89)分,隔离病房组护士SAS得分高于普通病房组(t=3.542,P<0.001),两组得分均高于常模[(33.8±5.9)分][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隔离病房组无或轻度焦虑者有58例(66.7%),中重度焦虑者有29例(33.3%);普通病房组无或轻度焦虑者有122例(89.7%),中重度焦虑者有14例(10.3%)。

2.3 应激感受程度隔离病房组护士PSS-10得分为(29.91±4.57)分,普通病房组护士得分为(28.05±4.94),隔离病房组护士PSS-10得分高于普通病房组(t=2.818,P=0.005),二者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10.3±5.1)分][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2.4 焦虑与应激感受程度的相关性两组护士SAS得分为(50.63±10.11)分,PSS-10得分为(28.78±4.87)分,SAS得分与PSS-10得分呈正相关(r=0.274,P<0.001)。

2.5 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隔离病房组积极应对型护士SAS得分[(49.39±11.65)分]低于消极应对型护士SAS得分[(57.48±1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P=0.020)。普通病房组积极应对型护士SAS得分[(46.45±6.95)分]低于消极应对型护士SAS得分[(51.16±8.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7,P<0.001)。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型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特征、临床症状、传播方式、有效治疗措施等均存在一定的未知性。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各省纷纷启动一级响应。疫情给普通民众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冲击,部分人产生恐慌情绪,医护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更需坚守岗位,担负起抗击疫情的重大使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无论对抗疫一线护士还是普通病房护士来说都是一个较强的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隔离病房护士焦虑程度高于普通病房,隔离病房组中重度焦虑护士占比更高,与既往特殊病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研究结果[15-17]类似。护士的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抗疫一线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4,18-19]。在工作环境方面,隔离病房护士需要快速适应环境,掌握特殊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与重组的一线团队成员相互磨合,且特殊防护用品会给护士带来憋闷等不适感[20],同时增加护理操作的难度;三级防护流程严格而繁琐,可使护士担心进食饮水会使工作期间产生生理需求,造成病毒暴露机会的增加、防护工作量的增加以及防护物资的浪费;在疾病认知方面,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特性及传播途径不够明确,不断攀升的病例数及肺炎预后的未知,均会增加护士对自身受感染的恐惧;在情感支持方面,全封闭管理制度使隔离病房护士失去亲人的紧密陪伴。相比之下,普通病房护士处于相对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焦虑可能主要来自疫情的不断发展和新入院患者带来的潜在暴露风险。

本研究中,隔离病房和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在面对疫情时,应激感受程度均较高,隔离病房护士高于普通病房护士。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的产生与应激感受程度呈正相关,应激感受程度越高,焦虑越严重,这与应激导致负面情绪的相关研究结果[20-22]一致。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隔离病房护士在抗疫一线直接接触感染者,近距离面对危险因素,应激主要来自于陌生的环境、意外暴露的风险、特殊防护带来的不适、高强度的工作、与亲人的隔离,以及社会和领导的高度关注所带来的压力[17]。对于普通病房护士来说,医院作为一个高危场所,护士作为治疗主体,需要频繁直接接触患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隐匿性[23]、防护物资的紧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滞后等,主要面对的是潜在的感染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与应激感受程度呈正相关,应激感受程度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有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出现心理伤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24],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避免过高的心理压力产生和降低过高的心理压力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管理策略的两方面,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应及时公开最新进展,出台管控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资支援,以缓解医护人员压力和担忧情绪,使其保持对疫情的客观认识。在此基础上,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广泛宣传防控知识,建立健全护士支持系统,给予其多方面的人文关怀,以降低护士群体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

本研究表明,两组组内比较,积极应对型护士的焦虑程度更低,隔离病房组和普通病房组组内比较结果一致。研究表明,个体在应激环境和事件下,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易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3,25],通过改变应对方式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面对突发疫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迅速组建隔离病房,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随机抽调护理人员。无论是积极应对型还是消极应对型,都是在人在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中受多因素影响形成的,是人格特质决定的,这提示在一线医护人员的选调中,在自愿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积极应对型人格的护士,更有利于保证其在一线岗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顺利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同时,这启示护理管理者,加强整体护理队伍心理素质训练,引导和鼓励护士积极应对问题,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隐匿性、强传染性、高致病性,国家高度重视,各省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武汉封城,全国人民暂停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这对个体来说是较强的应激。面对这样的强应激,临床护理人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隔离病房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普通病房组,应激感受程度和应对方式是护士焦虑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特殊时期,应对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疏导,防止过高的压力产生,降低过高的心理压力,同时应加强护理队伍心理素质训练,引导和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应对,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本研究的局限在于,并未验证目前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焦虑和应激感受程度,这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隔离病房病房程度
广州两名隔离病房高考生双双上线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通风空调设计要点*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医务人员应激(压力)反应与心理韧性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仁心仁术 大爱无疆
换病房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