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二羟丙茶碱片治疗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0-09-07闫全成
闫全成
(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河南 周口 4662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咳嗽、喘息、胸闷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根治难度大、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较大。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临床又将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持续期和缓解期3个时期,其中缓解期是指患者肺功能恢复至急性发作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持续3个月以上。此时患者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气道炎症反应和呼吸道高反应性仍未完全消失,在受到感染、温度突变等外界刺激后,哮喘极易急性发作[1-2]。因此,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仍有持续用药的必要,以防止哮喘反复发作。本研究以11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二羟丙茶碱片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征得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28~71岁,平均(44.96±4.31)岁,病程1~7 a,平均(3.52±0.41)a,病情轻度16例,中度26例,重度13例。B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1~69岁,平均(45.14±4.19)岁,病程1~8 a,平均(3.57±0.36)a,病情轻度17例,中度27例,重度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2)年龄≥18岁;(3)入组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相关治疗药物;(4)签署知情同意书;(5)治疗依从性良好。
1.3 排除标准(1)存在腹部手术史或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发育畸形等;(2)近期手术史;(3)重要器官功能不全;(4)恶性肿瘤;(5)药物过敏;(6)精神障碍;(7)妊娠期、哺乳期女性;(8)免疫功能障碍或近期服用过免疫调节药物。
1.4 治疗方法A组接受二羟丙茶碱片(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517)治疗,每次0.1 g,每日3次。B组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葛兰素史克,注册证号H20150324),每次1吸,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持续随访1 a,统计1 a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1.5.2肺功能 使用6200型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1.5.3炎症因子 取两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5 mL,2 800 r·min-1离心8 min后取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1.5.4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哮喘急性发作频率A组患者1 a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3.74±0.33,B组患者1 a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2.69±0.28。B组患者1 a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93,P<0.001)。
2.2 肺功能治疗前,两组FEV1、FV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FEV1、FVC水平均高于A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3 炎症因子治疗前,两组TNF-α、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A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均有1例患者出现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1.82%比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
3 讨论
免疫功能较差的儿童和老年人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发群体,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其发生与家族病史、外界环境以及患者自身生理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受到近些年空气污染加重等因素影响,我国哮喘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4]。哮喘根治难度较大,且目前缺乏治疗该病的特异性药物,急性发作患者在接受有效药物干预后,临床症状逐步消失,进入缓解期,但其气道病理改变并未完全消失,仍存在局部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在药物减停过程中仍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干预而再次发作。寻找缓解期哮喘患者合理用药方案对预防哮喘反复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改善,但B组治疗后FEV1、FVC水平较高,而TNF-α、CRP、IL-6水平较低,且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1 a的随访观察,随访结果显示B组1 a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少于A组,这表明沙美特罗替卡松与二羟丙茶碱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者联用可通过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预防哮喘反复发作。二羟丙茶碱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茶碱类似物,其作用机制与茶碱较相似,可通过促进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且该药物对心脏和神经系统影响较小,即便是存在心动过速的患者亦可正常使用[5]。沙美特罗替卡松是目前临床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复合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前者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可扩张支气管,而后者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6-7]。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并未影响临床用药,这表明沙美特罗替卡松与二羟丙茶碱联用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沙美特罗替卡松与二羟丙茶碱联用能有效控制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改善患者哮喘反复急性发作,且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可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