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9-07杨根正
杨根正
(郏县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易反复发作,多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不当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3]。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采用机械通气,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肺功能。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无创两种,其中有创通气可减轻患者缺氧症状,但创伤较大,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预后。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通气为新型无创机械通气模式,可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机体呼吸衰竭。本研究探讨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BiPAP组,各41例。常规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42~76岁,平均(58.56±8.0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11 a,平均(7.94±1.03)a;体质量指数17~25 kg·m-2,平均(22.26±1.05)kg·m-2;合并高血压3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2例。BiPAP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59.01±7.63)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12 a,平均(8.12±1.26)a;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22.17±1.09)kg·m-2;合并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类型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郏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4];②存在慢性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③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2)>5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60 mmHg;④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②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肺栓塞者;⑤伴有其他肺部疾病者;⑥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基础治疗。常规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氧流量设置为2~3 L·min-1。BiPAP组接受BiPAP通气治疗,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选择合适的面罩,启动S/T模式,设置参数,吸气末正压4~6 cmH2O(1 cmH2O=0.098 kPa)开始,呼气末正压2~4 cmH2O,呼吸频率每分钟10~16次,氧流量2~5 L·min-1,吸入气氧浓度为30%~50%。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整参数,吸气末正压可调至12~18 cmH2O,呼气末正压可调至4~6 cmH2O。调整氧流量、吸入气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90%,病情好转可下调参数。BiPAP治疗每天2次,每次3 h。两组均持续治疗7 d。
1.4 临床疗效评估显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改善,血气分析PaCO2为35~45 mmHg,PaO2为80~100 mmHg。好转:治疗7 d后,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aCO2为45~50 mmHg,PaO2为60~80 mmHg。无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aO2≤60 mmHg,PaCO2≥50 mmHg。总有效率为好转例数与显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3)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比值(FEV1/FVC)]。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BiPAP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常规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动脉血气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BiPAP组患者PaO2高于常规组,PaCO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3 肺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BiPAP组患者FEV1和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与吸烟、大气污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气道炎症反应反复发作、机体血流和通气比例失调有关,导致缺氧、CO2潴留,引发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5-7]。临床应积极纠正机体缺氧、改善机体通气障碍。
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需行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痛苦,于自主呼吸前提下启动S/T模式,利用漏气补偿功能维持呼吸道压力,避免人机对抗,减少呼吸机依赖等多种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8]。BiPAP呼吸机于患者吸气过程中可增加肺内残气量,于呼气过程中改善血流及通气比,减少CO2潴留,降低PaCO2[9]。BiPAP呼吸机可有效提高胸腔内压力,改善肺泡间质水肿、肺组织弥散功能,提升PaO2,减少耗氧量,可有效纠正肺组织缺氧症状,改善肺功能。龚丽[9]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表明治疗后43例(93.48%)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本研究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治疗,结果显示,BiPAP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采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结果显示治疗7 d后BiPAP组患者PaCO2低于常规组,PaO2、FEV1、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表明BiPAP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和肺功能,进一步证实BiPAP的应用价值。
综上可知,采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较好,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气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