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图谱的视角观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发展的三十年

2020-09-07陈东阳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流行色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博物馆

黄 灿 陈东阳(南京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一、研究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文献研究虽然也可以梳理出该领域的知识脉络,但学者常会因个人主观判断文献的取舍而使得结果与实际出现结论性的较大偏差。因此若能够借助合适的文献梳理工具,科学高效的研究领域动态,那么将会大大增加所得结果的正确率。本研究采用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演化的梳理,该软件被刘则渊教授赞许为能够一图展春秋,一图胜万言。同时该软件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是目前最流行且影响力最大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本研究选用Citespace5.2版本进行CNKI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绘制三十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知识图谱脉络。

二、数据处理

以目前世界上最大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文献的检索数据库。选择如下检索策略:检索词选择“衍生品”或“商品”或“文化创意产品”,期刊选择全部期刊,学科限定为博物馆学与博物馆事业,发表时间不作限定,共得到658篇文献。在剔除与本研究主题不契合的参考文献、征稿启事、新闻稿等后,最终得到619条有效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检索年份跨度是1987—2019年,文献检索截止日期是2019年5月15日。

三、数据分析

1.文献统计分析

图 1 年度总发文量折线图

根据知网近三十年来的发文量绘制的折线图,整体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年发文量篇数的增长转折点,分析得出研究阶段大致可分为萌芽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激增阶段(如图1)。

具体来说,1987—2009年为萌芽期。这一时期持续时间十分漫长,并在长达三十年中年度发文量均未超过5篇。虽然我国很早便开始了相关产业的探索,但受制于博物馆是否可以商业化的问题而多年都止步不前。

2010—2014年为成长期,发文量开始持续稳定增长,这也代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究正在这一时期进行不断深入。结合同时期相关政策可以发现,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倡议书》中开始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丰富文创产品的种类,提高文化产品开发的力度和水平。有了政策作为发展保障,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投身于文化衍生的开发之中。

2015—2019年为激增期,伴随井喷式的增长,年发文量均在80篇以上。这样的爆发性增长也得益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相关人才的支持。同时还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15年《博物馆条例》中国家开始倡议应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2.主要研究机构统计

研究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机构的梳理可以看出机构的关注度,以及机构间的合作紧密程度。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设置为“Institution”,时区分割为1,其他保持默认,运行得到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如图2)。网络密度为0,30个节点中有0条连线。从图中可以发现机构呈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连接线为0说明多家机构间几乎没有合作,深思其原因或许是为了保证各自的发展特色。纵观研究机构分布可以发现在学科上,该领域的研究主力集中于博物馆机构,高校则以艺术院系为主,这也正符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的发展需要。

图 2 研究机构关系图

接着根据普赖斯定律来统计发文的核心机构,了解该领域是否形成了核心机构群。计算的方法是先统计出核心机构发文量下限,找出所有符合该下限的机构,统计此类机构的发文数目占总发文数量的百分比而后进行分析。核心机构的发文量下限计算公式为N≈0.749×,N为核心机构发表最低论文数,Nmax为最高产机构发表论文数。已知最高为5篇,得出N≈2,即发文量在2篇以及2篇以上的机构可被称为核心发文机构。统计得出符合这一标准的机构共计30家。这30家发文机构总计发文量78篇,占总量的13%,远低于普赖斯定律在定义高产机构群时给出的50%比值,其余机构对于该领域研究缺乏持续性关注度,因此可以初步得出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研究的核心机构群还远没有形成。

3.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间的合作紧密程度也影响着该学科领域的持续进展。运用Citespace分析作者合作网络,需要将节点类型设置为"Author",时间切片为1,阈值选取Top50,其他保持默认,运行得到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如图3)。网络密度为0.0345,29个节点中有14条连线。图谱中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间构成学术共同体,而作者之间的连线粗细程度表示合作的强弱,合作越多图谱间的线条更粗,连线就越是明显且。

从发文量来看,姚怡、熊丽萍、郭玉莹、谷莉、甄妮以及王京琴是图中最为显著的6个节点也即发文数量最多作者。但是即使分布呈现集中的态势,最高发文量却也仅为三篇,其余作者皆为三篇以下,整体发文数量都明显过少,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也同样能够说明这些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持续性不强。学科领域若没有更深入更持久的研究,这会影响日后该学科的永续发展。

图3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

4.研究热点演进

关键词是对文献内容的核心把控以及浓缩概括,选用立足时间维度反映研究热点演进的时区图,通过高频关键词跟踪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时间切片为1年,在可视化界面选取“TimeZone”,为有效显示关键节点,仅显示出现频次≥9的节点,得到图谱(如图4)。

①起步阶段(1992—2001年):这一阶段关键词是:“博物馆”“文化机构”和“博物院”。此阶段可以看出博物馆文创研究尚处于萌芽起步时期,主要围绕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宣传机构的作用展开,尚没有文化衍生品相关概念的形成。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到中国。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中国博物馆事业开始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图4研究热点演进

②稳步发展阶段(2002—2010年):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商品”“故宫博物院”“博物馆商店”和“价值”。着眼点在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上。这一思潮开始蔓延到变革的中国博物馆事业中。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的浪潮将博物馆无情地推入市场。博物馆不可能一味的依赖于政府,而是需要广开渠道,充分发掘自身的市场潜力“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

③快速上升阶段(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关键词是:“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开发”。此阶段重点从商品转移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创意、文化与开发问题上。从无价的文物转变为有价的产品,思考文化衍生品的更多层面,从创意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产品的开发。不再只停留于为了经济收益而仅仅是卖纪念品这个层面。开始转变思路如何“活化”文物成了思考的重点并考虑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依托产品传达出去,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该领域三十年的文献梳理,深刻感受到特殊的时代背景孕育了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诞生,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议题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专业人才投入到了该领域的研究创作中。文化衍生产品作为一件集合设计、文化与使用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既可以作为博物馆的品牌宣传,又是一个文化分支的再创造。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到光有博物馆的大力参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重设计、经济、策划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为文博事业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博物馆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博物馆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露天博物馆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