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卑南族服饰纹样艺术风格探析
2020-09-07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朱 琳/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卑南族群居住在台东县境内,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脉以东,纵谷南部的台东平原,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区。因此,卑南族的传统服饰纹样色彩和图案既有南部族群的共同特征,又有着独特的内涵及艺术风格。服饰文化与工艺中技法或材质表达和传递出的纹样、搭配、色彩等各方面,除了反映其精湛卓越的族群传统工艺之外,也传达着台湾原住民的社会民俗文化发展的深刻意涵,值得再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台湾卑南族服饰纹样概述
明清以来,由于汉人向台湾迁移人数的增多,在服饰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服装的款式和种类逐渐汉化,棉线、棉织品的输入取代了苎麻、树皮等服饰材料。改变了台湾原住民制作服饰的原始技术,对服饰文化的变迁具有革命性的深远影响。随着受汉人影响的时间和程度的推移和变化,与汉人的接触和交流让各族群服饰文化呈多元化态势。
台湾原住民服饰的纹样丰富多彩,主要有卍字形、菱形、X形、V形、十字形、Z字形、三角形、波浪形等。其中卑南族服饰上的一大特色主要以鲜艳的红、黄、绿,夹杂黑、白等色,突显蛇鳞状的多层菱形纹,并搭配细致的十字绣花形纹。常在裤身绣有三角形、多层菱形、十字形、方形、横条形及直条形纹,而腰带纹样有曲折形、长方形、三角形、横条形及直条形。每个单一形式的图形都有许多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有些图形组合与颜色搭配就显得单一。卑南族生活中穿戴的常服和礼服纹样主要有十字纹、人形纹、花草纹、菱形纹、三角纹、曲折纹,图案十分工整,色彩鲜艳明亮,绝大部分为几何图形,以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连成图案。
二、卑南族服饰工艺
长期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织绣艺人通过充满智慧的聪明才智和巧妙构思制作出来的织物与绣品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致璀璨的传统服饰。近代以来不论作为族人日常生活着装还是祭典中所穿着的服饰,成为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角色,同时兼具文化发展的创新性。
日据时期,不少原住民族群在服饰的制作中开始运用刺绣技术,购买绣线成品直接用于服饰刺绣,卑南族亦约在这个时期学习刺绣。由于柔软的材料和质地易于制作,所以村中妇女纷纷仿效和学习;当十字布流行后,便以黑布为底,上面施以十字绣花纹。在服饰变迁中,卑南族服装形制与纹样虽然大致保持着原来的传统形式,但使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有所变化和调整。卑南族刺绣工艺中以十字绣著称,且织物刺绣技法较为娴熟。
原住民喜好装饰,先通过夹织各种纹样的面料并制成服装后,擅长将刺绣手工艺运用于服装中,通过十字绣、包梗绣、贴布绣等工艺,表现各种不同形态的图案,纹样以十字纹、菱形纹、方形纹、三角纹等几何图形最为常见,还有曲折纹、人形纹和花草纹等。
刺绣是将缝线穿过竹质细针或金属绣针,并在布帛上绣成花纹的装饰工艺技法,针法主要有十字绣、锁链绣、直线绣和挑绣等。刺绣是卑南族用来装饰衣服的重要途径,其多在黑色的棉布上采用十字绣针法以红色、白色、紫色为主色彩绣出菱形纹、几何纹、人形舞蹈纹、四方纹花草纹、叶瓣纹等纹样。
在台湾原住民传统服饰技法中,原住民妇女除了织布以外,大都也会用色线夹织、缀珠和刺绣等技艺,织成形式多样的风格。夹织是在织的过程中夹入不同的纬线,并织成几何形花纹的效果。卑南族夹织色彩较鲜艳明亮,除使用红色线夹织外,任何鲜亮的颜色都可和红色线配成图案;图案以菱形为主,还有三角形、锯齿形、直纹、方格纹等。
贴饰是在不同颜色布上勾画出纹样,再裁剪下来缝于衣服上。棉布传入时期,卑南族使用织布机织成麻布,将夹织花纹的麻布作为装饰贴在服装上。有时候以布块作对折或再对折,而后剪成对称或辐射状图样。
三、卑南族服饰中纹样意涵的装饰表现
在古代图案艺术或者部落图腾图案中,常借用某些具体形象象征性地去表现抽象的概念,成为权威的象征、美好寓意的象征[1]。因此,卑南族服饰纹样的意涵与象征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原住民的装饰观念表现在族人祖灵信仰与图纹符号之间的关系,亦是原住民服饰纹样的象征意义。
原住民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有许多相同之处,体现在服饰纹样之间的微妙联系。纹样常见于原住民族群服饰中的各种方面,在各族群中纹样的寓意也有共通之处。服饰纹样主要以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居多,由于菱形造型接近眼睛形状,在族群信仰中寓意为“祖灵之眼”,是代表祖灵的图案,台湾原住民认为需要通过眼睛洞察世界变化,用来应对未知的世界,并求得祖灵的保佑和庇护,希望生活中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近年来卑南族年轻人创作了改良的服装款式,例如男子短裤由无腰身松紧带款式,改为有松紧加上口子,并在裤角上绣上花纹,更多只是部位上的改变,服装上都以刺绣为主[2]。选取几款卑南族服饰来分析研究卑南族服饰纹样表现:
1.男子无袖长上衣
见图1,近年来发展出来的形制,长者才可以穿着。由两块红色化学纤维布片缝于两腋下,使接合前后两片上衣。毛线夹织而成。前襟距下摆30厘米处缝缀紫色毛线编成的绑带。技法有夹织、挑织、车缝布边,纹样有菱形、三角形、曲折形、十字形、阶梯型等。色彩为紫红、青、白、黑、玫瑰红、褐、金黄、橘、绿、宝蓝和黄色。
2.男子后敞裤
见图2,两块蓝色棉布为底,左右两侧加缝深蓝底白色X形纹的印花棉布,内侧加缝红、黄、绿三色毛料布条,中间贴缝以红、黄、绿、黑和白色毛线夹织花纹的织布作为裤身。以一条麻织布作为腰带,两端挑织以红、黑、绿三色曲折形纹,并有红、黄、绿和黑等颜色流苏。纹样有多层菱形、三角形及横条形纹等,色彩主要有红、黄、绿、黑和白等颜色。
3.女子胸兜
见图3,胸兜四周都有刺绣花纹,下摆处有一个扇形口袋,口袋四周绣有红、黄、绿三色边缘交叉绣和间隔绣有包梗绣。口袋左右上角都绣有菱形等刺绣纹样。胸兜下摆处可覆盖在腹部上,盖在裙子上方。采用十字绣、直线绣、边缘交叉绣、包梗绣等技法,纹样主要为菱形、三角形、回形、四瓣或八瓣花叶形、十字形、V字形、直条形、井字形、点状形、长方形、X形和曲折形等。
4.女子长裙
见图4,裙子的边缘都绣有横条形、曲折形、三角形纹样。中间贴缝一块绣满刺绣花纹的黑色棉布,纹样主要有四瓣及八瓣花叶形、菱形、方形、曲折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横条形等[3]。颜色为白、玫瑰红、紫、绿、红、粉红、金黄和黄色等。中间纵向有一条紫红色边缘交叉绣着白、黄、绿和粉红色包梗绣。在下边有芦苇草般的卷曲形的红、黄、绿、玫瑰红和白等颜色的十字绣。两侧左右上角各缝带有刺绣的绑带,纹样有菱形、几何形、横条形、直条形等。这件长裙为内裙,穿戴方式让带有纹样的部位置于右前方。
图1 男子无袖长上衣(1985年制作)
图2 男子后敞裤(使用年代1930年左右)
图3 女子胸兜(1972年制作)
图4 女子长裙(推测使用年代1940年左右)
四、卑南族服饰纹样的艺术风格
卑南族服饰上的纹样内容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明亮。特别是刺绣和夹织工艺上,运用多种色彩搭配形成图案纹样,且色彩搭配简洁明了,装饰性强,视觉效果明显。卑南族服饰纹样内容主要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如人形纹样、花草纹等,充分展现了原住民族人的生活艺术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卑南族人外出时,需要佩袋带有纹饰的槟榔袋,对服装的整体搭配也起到装饰作用,同时槟榔袋也可以作传情达意之用,由此可见,服饰作为原住民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同时具备其功能作用和审美效果。从卑南族服饰纹样可见原住民服饰的艺术创作形式丰富多样。
多年来,卑南族服饰纹样的独特魅力与审美趣味,成为族群的精神寄托和民族识别符号,彰显着台湾原住民族群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研究原住民服饰纹样了解到其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也是一种来自祖先威力的内在精神。掌握传统民族服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态势,发挥原住民纹样对服饰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研究和前进的方向,同时丰富多样的纹样也为现代服装设计领域提供灵感和参考。
注释:
① 文中图1到图4均出自:李莎莉.台湾原住民衣饰文化——传统·意义·图说[M].台北: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284-307.参考文献:
[1] 徐静,王允.服饰图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田哲益.台湾的原住民——卑南族[M].台北:台原出版社,2002.
[3] 李莎莉.台湾原住民衣饰文化——传统·意义·图说[M].台北: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