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2020-09-06黄良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7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黄良明

【摘  要】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时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理论和经验。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认知差异

引言:

学生的认知差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知识储备量、家庭环境等等。这些认知差异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时掌握的速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也不同,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差甚远。有的学生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就能比其他同学更好的掌握这一门知识,但其他不适应的同学,在学习这门知识时就会显得非常吃力。所以,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够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做出合理的调整,让更多的学生适应课堂,这将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融洽,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的数学教育属于数学的启蒙阶段,对未来学生的数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科目属于逻辑性和理论性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推导能力,但是,每一位學生由于认知的差异,在学习数学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好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我们需要承认认知差异的存在,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弥补学生认知差异所带来的不足。

1.认知差异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被教学方式“淘汰”,没有发挥的舞台和空间,使得很多有潜力的学生被忽视,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2.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教学设计

2.1每一堂课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学生们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过程,精准的把握每一个课堂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节课都能完成授课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来设计,实现针对性教学。实现针对性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多种知识体系呈现的方式来满足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兼顾全体同学,又能够让部分同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教师在布置课堂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授课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任务所涉及的知识,需要全体同学完成。第二部则是提高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学习速度快、认知能力强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参加辅导班已经开始了超前学习,教师要为这些同学进行解答疑惑和错误纠正,充分满足同学们的不同需求。其次,教师还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详细的传达给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遗忘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完整的知识网可以让没有记牢知识的学生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知识网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巩固提升自己。

2.2获取学生的反馈。

一节课的质量和效果都取决于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对课堂的感受是最直观、最深刻的,所以,要想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就要询问学生的建议。教师要对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进行询问,可以通过投票或者举手表决的方式来确定每一堂课的重要环节,精确的把握学生的需求。比如对于一些数学公式,有些同学更喜欢用推到方式来理解知识,而有些同学更倾向于使用背诵的方式。这就需要老师争取同学们的意见,把学生分为2组,一组同学可以相互合作一起推到,另一组则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地方一起背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创新出更多的教学模式,掌握学生的认知差异,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避免一概而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舞台,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

3.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每一堂课来说都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够找到适合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模式,就能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能取得进步。精准的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对多种教学模式有深刻的理解。教学模式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改变。比如,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全体同学进行分层,组合成多个层次,针对各个层次,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层教学式新课标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选择,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的改善了认知差异带来的弊端,能够依据学生所需进行模式选择,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那些以前不适应单一教学模式的学生的信心,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当中融入到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所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分层。同时,要多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尝试,总结出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以能够在授课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

结语:

学生的认知差异是持续存在的,但是通过教师对和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优化,能够有效弥补认知差异带来的不足,目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还有很多学生因为认知差异无法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各个地区要积极响应新型课堂标准,努力改善这一问题,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独特性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多实践、多观察、多询问,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对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要鼓励其发展自身优势,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改变课堂形式,不断优化课堂。出现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在反思中不断学习与创新,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秀黔. 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J]. 幸福生活指南,2019(6):0097-0097.

[2]陈洁.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探索[J]. 新课程导学,2019,6(033):79.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