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
2020-09-06孟凡晓
摘 要: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是新时期传播渠道时代化转变的具体体现。为此,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价值,着重从形成前瞻意识、做好时代发展的方向分析等方面,分析“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方法,促进我国文化传播体系的品质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素养增强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6-031-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6.001
本文著录格式:孟凡晓.浅谈“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J].中国传媒科技,2020(6):31-3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文化传播与出版行业的发展影响比较深入。而版权贸易作为其中最为主要的板块,在文化输入与输出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将当代文化体系的构建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就要从实践主体——人的视角上寻求问题分析的探索渠道。
版权编辑,主要负责出版企业内所有资料的筛选和关联,按照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文件管理,并构建新媒体与虚拟信息体系相互承接的资料网,甚至是进行外文资料的收集与翻译。[1]比如,科技类版权编辑,不仅需要对现有科技手段进行综合操控,还需要对各个行业的未来科技资源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对新科技形态、新科技理念、新的市场需求等方面都要有敏感性、及时性的了解,方可将出版社信息整理与编辑,与外部文化传输的时代发展需要衔接起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自身的素质能力达到这一高度,不断进行个体能力的提升,这是本篇文章研究的价值所在。
1..当前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亟待提高
虽然文化传播与传输行业始终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进行着革新,但当前科技类版权编辑群体的能力层面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1.1版权编辑缺乏前瞻意识
版权编辑,尤其是科技类版权编辑的前瞻意识不强,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依据相关部门提供资料可知,当前30%-50%的科技类版权编辑只关心当前开发科技产品,而对于新科學技术的关注比重相对较少;同时,80%-90%的科技类版权编辑仅仅是从计算机程序、教育智能化、医学科研等单一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过于局限性的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状态,会在某些层面上对结构产生工作认知层面的宽度,过于局限化的版权编辑情况也是群体素质前瞻意识不足的体现。[2]
1.2时代特征把握不够精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时代实体性、连续性的传播局面,更突出的是信息更迭的快速和简洁性。但从当前国内出版社的实践情况而言,20%-30%的科技类版权编辑依旧按照原有的信息传播需求进行信息源定位;同时,也有40%-50%的科技类版权编辑,对于行业竞争的认知深入性不足,完全沉浸在自己对于科技类文化传播的行业状态之上。[3]
国内出版企业的出版编辑对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把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还不能适应行业竞争的实际需求,缺少对于行业整体发展的情况分析,自然在后续进行科技类出版方向探索、出版资源定位评价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1.3时代信息畅通性不强
科技类版权编辑素养的提升,与新时期社会信息传输体系中科技信息资讯的沟通与处理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但从当前出版公司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实施的基本情况来看,企业经营结构上的基本情况判断实施是先进行科技类信息需求的分析,再对应寻找后续开发市场。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看到科技类版权编辑市场开发方式明显呈现出信息更新速率滞后的状况。同时,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将科技基础性发展知识与新时期行业发展的趋向结合起来,导致编辑工作效率低下。
1.4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开展缺乏规划性
科技类版权编辑开展缺乏规划性,也是“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其一,出版公司科技类版权编辑综合探索与分析过程中,不能合理进行多重式信息层面的整合与分析,导致科技类版权编辑在进行下一阶段信息源探索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二,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具体定位时,对于如何做好科技类文化传播、打造一个更为长远的科技类版权编辑方向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判断,进而出现科技类版权编辑实际工作中问题重重的状况。
2.浅谈“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方法
2.1增强版权编辑的前瞻意识
版权编辑工作某些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图书出版需求的“鉴定者”,他们可以依据自身对于行业市场情况的综合评估,为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开发方向进行规划。尤其是科技类图书版权编辑更应有较高的前瞻意识,方可确保图书出版与大众需求之间的承接。为此,增强科技类版权编辑的前瞻意识,一方面体现在现有科技行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长远性的预测评估,另一方面是要从狭隘性的行业版权编辑向综合类、多层次的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思维转变。[4]
比如,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某出版公司为了保障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的基本情况,编辑群体实行了意识层面提升的系列工作:(1)科技类版权编辑进行科技类图书、文章,以及网页信息推送与开发时,要运用现有技术程序、智能化技术等方面寻找思路和灵感,更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隐藏在现代技术背后的科技类因素,加大对于新技术手段、高端装备、生物研究、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探索,将现有科技成果作为研究载体,更进一步挖掘结构其背后的创新思路;(2)“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社会中的多个独立的领域都串联起来,从而打造了一个兼容性、互动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因此,科技类版权编辑应突破行业间不可融合的禁锢,在选题策划时,创建新的思维和向导,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化操控技术与生物研究、新能源转换、节能环保、汽车技术,以及虚拟旅游等方面多个方面,创新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内容。
“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引导科技类版权编辑思维意识的提升,着重突出其前瞻性特征,为其工作的深入性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思路。
2.2提出版权编辑的时代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要做到有序推进,应精准把握新时代工作实践的具体方式。其一,构建新的信息源定位方式,将拖沓、单层次的信息传播,打造成更具信息兼容、短小且具有创新性的科技信息。其二,结合行业竞争的优势与劣势,做好科技类信息编辑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的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要有依据、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科技信息传播,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进行信息开发。[5]
比如,某出版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中进行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系列活动探索过程中,企业主要是从科技类版权编辑的时代特征层面进行问题探究。技术探索的相关性要点可归纳为:(1)科技类版权编辑进行新时期信息报道原有分析时,一方面是针对当前科技类文化资料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从当前科技类信息报道的行业趋向上进行相应探索。另一方面也针对融媒体传播时代中,大众对于科技类知识的需求倾向。将这两个方面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新时期的群体性资料编辑与处理的基本状况的评估。(2)将当前科技类文化知识的编辑与传播信息趋向转换为多样性的科技文化内容上。其中包括科学冷知识、医疗研究成果分析、网络移动安全保障科技手段等内容;同时,科技类信息传播期间,结合新媒体资源优势,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科技类版权编辑网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是利用微视频、图像形式,以及传统的音频/文字进行内容播报。(3)出版公司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与版权编辑对于行业竞争情况的分析是否到位之间也有密切的关联。为此,企业进行科技类产业开发与分析过程中,坚持从企业宏观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充分借鉴同行业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还需要对如何确定优质的版权开发,在激烈的市场中以质量作为第一标准。
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中科技类版权编辑的素质提升方式,及时要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从版权编辑的结构的基本情况、技术方式探索层面上进一步彰显出时代化发展的特点,也是有序进行版权性编辑系列性工作得以长效性推进的主导方法。
2.3信息畅通性提升
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于进一步增加其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具体进行多重性工作系列安排期间,自然也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以更为合理的信息畅通性管理方法给予对应式评估。其一,科技类版权编辑需充分利用当代技术方法,提升信息科技类版权编辑的内部信息更新和外部市場需求之间的关联,是要将科技类版权编辑的信息源搜索放置在科技发展前沿,甚至是评估层面之上,而不是单纯的凭借着某一方面的单纯性评估,获取科技文化传播的当前趋向。其二,无论是对于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天文知识等方面的基础性科技类编辑,还是在社会公共服务、汽车生产、教育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评估,都应该保障科技类版权编辑的信息传输定位,与社会中科技产业的开发之间保持着用趋向性的发展。
比如,某出版公司进行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探索过程中,“互联网+”时代科技版权编辑工作的具体情况分析时,主要是从信息畅通性提升层面寻求探索实践的方式:(1)科技类版权编辑在构建相关性文件资料保障的状态下,在线上信息更新与线下沟通层面上,着重加强了对于科技类内容的更新管理。其中既包括科技类现有信息咨询的更新,又包含了科技类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从而确保科技类版权编辑对于科技类文化传播的内容分析上,更是呈现从小范围内的市场开发向着科技类版权编辑与时代化环境相互承接的方向进行转变。(2)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具体实施期间,加强对于科技类信息沟通与传输的信息分析深入性。始终坚持在信息多元化传输的环境下,进行多元式的科技信息传播内容的转换与应用,也是确保信息沟通与时代发展相互适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即,科技类版权编辑进行物理、科学技术研究等基础科学类理论知识的研究内容定位层面进行系统化的阐述,又实行了多重性管理要求的多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将科技类版权编辑外部新闻信息传播与实际生活的应用之间保持着对应。
“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具体分析过程中,将社会信息传播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之间关联起来,除了是对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调整,也应针对科技类版权编辑未来工作的系列性给予提供一个明确的工作实践趋向。
2.4做好科技类版权编辑具体工作实施计划安排
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进行科技类版权编辑的工作革新,需要有良好的发展规划作为前提条件。其一,虽然社会中信息更新的速率极快,但无论是计算机产业、智能化技术,还是单纯医疗服务传播、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研究,均是相应的结构性问题分析,然后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对应式判断。比如,社会信息结构评价与分析期间,科技类版权编辑先从宏观层面进行对应性判断,进而形成长远性和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再具体进行详细步骤的推进,这就是从科技类版权编辑系列工作的实际情况上入手,做好具体的系列化工作安排与调节系列分析的状况上给予相应性判断。其二,科技类版权编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进行具体工作的系统安排与调节过程中,市场探索、文化传播交通,以及科技类文化知识传播的趋向分析过程中,既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定位,还需要形成快速式的科技类版权编辑需求剖析过程。比如,科技类版权编辑进行下一阶段5G时代到来基本情况分析与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是从科技类未来发展趋向层面进行趋向性评估,一方面是从5G未来发展的视角,甚至是6G、7G 信息传输网络渠道的构建上,寻求更为广阔的科技类版权编辑未来深入性传播的思路。
从新时期的社会信息传播与探索的具体结构而言,形成长远的科技类版权编辑服务操控平台,有序进行各项工作的系统性调节与对应性分析,在于将新时期的科技类信息传播与交流,融合到大众生活、需求,以及未来行业整体发展的态势之中,这才是科技类版权编辑的得以深入性探索的具体体现。
2.5在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中形成管理机制
出版公司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中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除了从科技类版权编辑个体层面寻求提升的要点,更需要在做好系列性工作安排的状态下,跟随时代的变化进行相应性调整。其一,科技类版权编辑关于市场的开发,应是在遵循行业基本规律之上进行科技类文化信息的传播,这样方可实现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始终与高速率运转的时代环境相互适应。其二,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探索过程中,实际进行多元化调整与分析,需加强对行业整体发展态势的制度定位。科技类版权编辑的信息传播必然是满足市场发展的,但这并不代表科技类版权编辑可以为了博人眼球,凭空进行科技类信息方向的定义。
比如,某出版社在“互联网+”时代之中实践过程中,为了确保科技类版权编辑的工作实施系列环节流畅性开展,企业就着重针对科技类版权编辑部分工作进行了管理制度的约束:(1)出版公司中所有与科技类版权编辑部分的系列工作的分析,均应该在当前科技类文化知识调查研究之上,实行的多重性工作统筹性安排;(2)科技类版权编辑的各项工作统筹安排时,均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各项工作层面的基本状态,做好科技信息传播内容的真实度控制。
综上所述,浅谈“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是社会文化产业体系在信息更新环境下不断进行整合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增强版权编辑的前瞻意识、提出版权编辑的时代特征、信息畅通性提升、做好科技类版权编辑具体工作实施计划安排、在科技类版权编辑工作中形成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科技类版权编辑素质提升方式。因此,文章研究结果,为新时期的文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孔庆合,孔庆勇,胡硕丰.规范编辑实务操作 有效避免版权纠纷[J].传播与版权,2019(11):185-187.
[2]贺树.论科技期刊编辑的版权意识培养[J].传播与版权,2019(2):183-186.
[3]张驰.“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權编辑的职业素养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8(S1):217.
[4]李颖.“互联网+”时代科技类版权编辑的职业素养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7(11):39-42.
[5]李欣.“十二五”期间北京地区科技类图书版权引进和编辑出版的瓶颈及对策[J].中国编辑,2017(8):67-74.
作者简介:孟凡晓(1984— ),女,河南浚县人,编辑,研究方向:手工类、教材类、健康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