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课堂“动”起来的实践研究
2020-09-06谢家权
谢家权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并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基于此,笔者对“如何让物理课堂动起来”,以真正实现通过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向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如何让学生“心动”“行动”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本文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物理教学;动起来;动口;动手;实验
让物理课堂“动起来”,要求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使物理课堂“活”起来,学生对物理“爱”起来。以下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详细论述教师应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式使物理课堂“动”起来。
一、生动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心动”
让学生动起来,首先就是让学生“心动”,只有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各种感官才会动起来。由于物理教材中很多知识概念、定律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若直接进行讲述,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课堂导入尤其关键,教师要将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以生动、具体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讲述,调动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引起学生注意,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动起来。
例如,对于九年级《电压》这一节课的导入设计,以同学们互相交流生活感受为切入点,借助已有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对“电压”的印象。学生很快联想到雷电、高压电线、衣服上的静电,等等,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入“电压”的概念。通常,在对生活经验交流时,学生们的兴致都会比较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探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运用视频、图片、实验等多种直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分子热运动”这一节课涉及“分子”概念,分子是学生肉眼所见不到的,可以借助一些直观图片或者动画展示,让学生对分子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分子扩散现象,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香水,打开瓶盖让学生闻闻味道,通过嗅觉来感受分子扩散现象。再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节课,为了使学生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如果直接罗列数据,学生可能体会不会那么深刻。如果将生活中的一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和人类所造成的灾难后果以直观的图片、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更加关注能源保护、关心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包括“动脑、动口、动手”。在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后,要想让学生行动,还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动手。
让学生动口,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回答问题,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关键问题,逐渐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往往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与课堂主题偏离太远或者是天马行空。首先,教师要做到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敢于表达这种做法进行肯定。然后,再委婉的指出所提问题不太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表示愿意与同学课后继续探讨。这样,教师既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化解课堂上的尴尬,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若遇到学生提问题提得好的,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渴求老师肯定的心态,教师更要予以表扬,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其他同学也会踊跃在课上提问。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配合,也是促进学生“动口、动手”的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比较害羞,不敢在课堂上举手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更能让他们动起来。例如,“欧姆定律”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小组实验亲身体验探究过程,能够加深理解、消化知识。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探讨、思想碰撞,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例如,在讨论“电流大小與电压、电阻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请学生推测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进行实验验证”,首先,学习小组会进行讨论,怎样设计实验,诸如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电路图应如何设计,怎样操作来改变电阻等等。然后学生小组达成一致意见后,开始进行实验,同时记录实验数据(如图)。
最后,是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自主设计实验、合作操作实验、共同探讨并最终得出结论,将物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让物理课堂动起来,使教学真正能够达成新课程的目标,从根本上讲还是要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需求,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更多 “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侯颂梅.“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珠江教育论坛,2020(01):67-69.
[2]张希才.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教学周刊,2020(06):74.
[3]余龙翰.让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动起来——“做、学、做”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11-12.
[4]胡新民.多元化教学方式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