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矿物加工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
2020-09-06陈文辉刘佳石开仪张谌虎李帅
陈文辉 刘佳 石开仪 张谌虎 李帅
摘 要:随着我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有针对性地改变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目标导向,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我校矿物加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调整培养方案开始提出了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目标导向;矿物加工;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148-04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our university to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we should chang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each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and based on the goal orientation,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will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mineral processing specialty in personnel training in our university, on this basis, from the adjustment of training program,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trai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words: goal oriented; miner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 type; personnel training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校作为贵州省首批5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之一,必然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向应用型发展。矿物加工工程作为一门研究矿物分离的应用技术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将发生转变,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行业需求结合更为紧密。
一、我校矿物加工专业基本情况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设立于2011年,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较快,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目前是我校第四批重点学科,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本专业教师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年富力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本专业主要培养煤炭洗选加工方向人才,立足六盘水、服务贵州,着力培养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
二、当前我校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矿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发现,社会对当前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肯干还要能干,专业基础要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要强。传统的人才培養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已难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体系以被动学习和应试能力培养为主,必需专业技能的培训不足[1]。因此,在我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我校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地域性强,较单一
我校地处“江南煤都”六盘水市,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上都是煤炭洗选加工方向,虽然结合了当地优势矿产资源,与我校其他工程学科如地质、煤炭开采、钢铁冶金、煤化工等形成了产业链,但是由于煤炭行业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导致的行业不景气,尤其是从2010年后煤炭产业的调整开始,煤炭企业关停、减产,企业对选煤方向毕业生的需求减少,导致本专业近三年来就业率较低,就业相关度较低。
(二)课程体系设置较混乱
由于是新开设专业,且当时师资力量薄弱,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上问题较多,课程连贯性不够。如专业基础课《矿物岩石学》开设在第6学期,而专业核心课程《矿物加工学》开设在第5、6两个学期,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学分分配不合理,如基础课《电工学与电子技术》,54学时,学时过长,学习过深;而专业核心课程《矿物加工机械》才27学时,内容又较多,只能快速地进行教学,学生理解不深。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学大纲的制定有较多问题,有些课程内容重复设置,教学时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课程《流体力学》与《化工原理》,流体的基本性质和伯努利方程等教学内容重复;《矿物加工学》与《矿物加工机械》《煤泥水处理技术》等部分内容重复讲解;《洁净煤技术》与《煤炭加工与转化》内容重复等。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的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低,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难以适应矿山企业的专业要求。
(三)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较落后
由于本专业老师都是近几年新引进的,虽然专业基础好,但教学经验较少甚至为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就直接站上了讲台,教学手段单一,主要还是以板书和多媒体PPT课件教学为主;教学平台缺乏创新性,教学反馈不能及时跟进;教学以书本为主、以课程本身为主,填鸭式教学较多,缺乏启发性、互动性教学模式,学生多以纯粹的记忆为主,掌握的只是一个个课程,不能把不同课程间的联系进行融合,无法真正理解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对解决一个问题所起到的作用,很难指导生产实践。
(四)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实践教学比例较低,学时比例只占10%左右,学分比例占25%左右,且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实习实践缩水、实验学时较低、重视程度不够等现象。例如,由于新专业基础薄弱,社会认知度不高,联系实习基地困难,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使,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等原因,各高校3大专业实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现象。一些实验课没有单独设立,而是和理论课在一起,属于课内实验,例如《矿物加工学》和《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两门课程的实验。在试验中只要达到基本合格,不影响该门理论课成绩,导致很多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分组实验时,只是观看而不亲身实践,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弱化。
三、矿物加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一)培养方向多元与优化
六盘水师范学院坐落在“江南煤都”六盘水,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虽立足六盘水,以煤炭洗选加工方向为主,但应适当发展选矿方向,服务贵州、辐射全国。矿物加工专业学生来自于全省各地,有少量外省学生,六盘水本地学生反而较少。同时,贵州省除了煤炭资源丰富,其他矿产资源在全国也占有优势地位,如磷矿、铝土矿、金矿、汞矿、锰矿、重晶石、铅锌矿等,因此,在人才培养上,重视非煤矿石选矿人才的培养,一是可以优化学科方向,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非煤方向高学历人才,加上本校,整个贵州省只有两所学校开设有矿物加工专业,我们完全可以走出六盘水,参与省内矿产资源的开发;二是拓宽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各种类型的矿山企业都可以去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相关度。
(二)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只有将新信息联系先前所学知识,将其组织成容易理解且对个人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时,教与学才能更为顺利,学生才有可能长期保存并应用这些信息。教学过程重要的是激发学习兴趣,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提升比知识储备的增加更重要,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2]。因此,课程教学中开发便于学生接受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应摒弃之前讲、听、抄、背的传统方式[3-4]。
随着我校新版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向的多元化,课程教学内容持续增加,但矿物加工专业的学时学分有所降低,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会并理解更多的知识,就必须重视改革、创新教学手段。矿物加工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可以采取将板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多媒体PPT课件展示,应辅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立足学生需求,以就业为目标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在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上,可尝试根据个人的毕业意向,如考研深造、矿山企业就业、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个人创业等方面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询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共享,每个月或一定周期将自己小组信息在班上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加深对本小组收集信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毕业竞争力。同时,各小组成员可根据自己对毕业的认识和毕业意向随时进行更换,直到明确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具体到课程的学习上,在大学里可以探讨以“大班教学,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5],按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组,讨论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预先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享和表达,每个小组每次轮流请一个小组成员代表小组提出一个重点问题,教师以辅导的方式参与讨论并答疑解惑。該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也能起到良好的锻炼。
(四)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以煤炭洗选加工为主,适当增加非煤矿石选矿方向课程,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不宜多,应强调“少、精、新”,并加强矿物加工学科课程和其他交叉学科课程间的联系和渗透。
1. 为适应非煤矿石选矿方面的就业需求,增设选矿方向课程,如《非金属矿物加工》《工艺矿物学》《黄金选冶》,选矿方向选修课更多,如《生物选矿》《化学选矿》《烧结与球团学》《矿物材料》等。在《选矿厂设计》教学中,教材虽以《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设计篇》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选矿厂设计的内容,并明确选矿厂与选煤厂设计之间的区别。
2. 将专业认知课《矿物加工导论》和专业核心课《矿物加工学》分为多个部分,分别由多位教师授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其研究方向的特长,让学生专业知识学得更广、更扎实。
3. 注重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及时记录教学反思。在课程教学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一些老旧知识应简单概括,新知识及发展趋势应详细讲解。例如,在《矿物加工机械》这门课程的讲解中,应适当减少矿泥溜槽、圆锥分选机等目前不常用的分选设备内容的讲解,而应增加磁选柱、浮选柱、悬振锥面选矿机、离心选矿机、立式螺旋搅拌磨等新型设备的教学内容,另外,在《矿物加工学》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浮选药剂的进展及药剂的合成开发方面的内容。可考虑新增《选矿新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围绕当前本专业的热点问题、研究前沿、最新科研进展,以学科讲座的形式授课,必将受到学生欢迎。
4. 增强课程间的连贯性,在课程体系规划时,应该考虑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系。如将《工程CAD基础及应用》课时加入到《选矿厂设计》中,随着工程制图技术的发展,可补充三维立体绘图技术的选修课,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和前瞻性,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与实用技能。
5. 注意交叉学科的融合。可开设一些专业上下游课程,如《采煤概论》《冶金概论》《矿业环境工程》等,通过教学模块的设置,使我们专业的学生既要懂得选矿,还要懂采矿、冶金、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人才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亲身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对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
2. 可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采用“校内课堂讲座”和“企方专业教学”两种模式开展教学。兼职教师可承担一些与企业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教学,如《矿物加工生产实践案例分析》《煤质检查与管理》《矿物加工专题实验》等,便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知识储备。
(六)提高实践教学比例,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实践能力培养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6]。
1. 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对于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强化实践教学,别无选择。我校新版培养方案制定后,提升了实践教学比例,由25%提升至不少于30%,专业实习时间更长、实验课设置为独立课程,课时更多,增加了专题实验,开设了更多实践类选修课程,比如《创新实践与创业教育》《创新性开放实验》等。
2. 合理制定实习规划、保证实习实训效果
实习是工程学科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实习单位联系难、实习时间缩水、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很多高校都存在[7]。改进实习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与企业联系,主动走出去建设实习基地,改进实习教学计划,加强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入多媒体实践教学软件。利用实践教学软件将课堂教学与现场实习相结合,在实习前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实习,通过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和实地观察,组织现场讨论,互相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现场实习结束后,再结合实践教学软件进行总结,发表各自观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的热情。
3.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
依托学院实验中心,积极申请专业实验平台,筹措经费完善实验设施;多开设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实验室开放管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研究;创建科研创新项目平台,使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纵、横向项目中去,鼓励学生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开展煤炭洗选加工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若干非煤矿石选矿的实验内容,如磨矿动力学实验、磷矿石浮选、非金属矿高梯度磁选除杂、产品品位测定等。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企业对学生的需求趋势,使学生成为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
四、结束语
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应注重寻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师也应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适合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晔,陈建华,穆枭,等.关于矿物加工专业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6):146.
[2]冯建忠.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基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
(11):52-53.
[3]李媛媛,杨宇山,黄宝春,等.“地磁学”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02-104.
[4]王铭玉.且教且学:懂得学生怎样学习[J].中国大学教学,2015(4):13-20.
[5]羅仙平,周贺鹏,邓衍义,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3):114-118.
[6]朱高峰.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1-9.
[7]于伟.矿物加工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7(8):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