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核心期刊学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问题与路径导向
2020-09-06周丽曾蕴林张耀元王明丰王维朗
周丽 曾蕴林 张耀元 王明丰 王维朗
摘 要:本文对临床诊断学类科技核心期刊出现的供给侧期刊学术服务与需求侧信息错配现象、定位缺乏精准度等内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临床诊断学类科技核心期刊迫切需要从改革机制固化入手,供需两侧双管齐下,降低无效供给、提升有效供给,激发期刊学术服务发展的活力,优化期刊供需侧双方科研学术体系,协同推动期刊学术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期为更多科技核心期刊提供学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科技核心期刊;学术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 中圖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7-108-02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7.030
本文著录格式:周丽,曾蕴林,张耀元,王明丰,王维朗 . 科技核心期刊学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问题与路径导向——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所属的临床诊断学类期刊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0(7):108-109.
新形势下,面对市场经济稳步提升、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中央提出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将经济领域范畴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体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尤其是体制内的矛盾。高质量、高品质的供给端产品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改革政策的调整说明我们的经济形势供求关系由原来扩大需求向针对性有效性的供给转型发展,这对于我们科技核心期刊学术服务供求关系体系寻找平衡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2]本文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所属的临床诊断学类科技核心期刊为例,探讨期刊学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问题与其改革的路径导向,旨在为其他科技核心期刊提供学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
1.期刊学术服务的内在问题
1.1学术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信息错配
临床诊断学类科技核心期刊学术服务供给侧、需求侧会在不同范围、层次上出现信息的错配现象。例如学术服务供给侧的量、质、层次等内容与期刊受众群体实际科研学术需求意愿不匹配。学术服务表面表现出“供过于求”的现象,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供给侧超出了期刊受众群体的需求侧范围,本质原因是期刊的读者、作者对其学术服务虚假性信息的反馈,造成了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的错配。例如一些检验或诊断医学科技核心期刊,因无法吸引较多前沿热点文章,好稿源匮乏,无法真实反映该学科科研人员的真实现状。还有一些临床诊断与实验期刊,试图通过特色栏目、专题稿件来吸引前瞻性的检验医学实验技术的优质稿,但效果不明显。短期内期刊的学术服务供给行为以寻求期刊学术服务表面效益的最大化溢出为目的,而忽视或避开对受众群体内在真实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的考虑。[3-5]这一方面是基于期刊学术服务资源的局限性,市场运营类期刊无法花大量精力和成本去考察学术期刊读者的迫切需求。另外,期刊无偿供给点对点作者群服务,显然难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短期内社会效益回报率太低,前景不明朗。编辑挖掘忠实的学术科技期刊读者、作者需求点的积极性短期内不会太高,对于不受到价格要素影响的学术服务,其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社会行为关系规则也必然含糊不清。期刊社、编辑部往往难以获得能够足够满足读者群的真实学术要求,这些均会加剧学术服务供给侧、需求侧信息的错配。
1.2供给侧学术服务缺乏精准度定位
学术服务精准定位对于期刊来说非常必要。临床诊断类科技核心期刊的作者大多为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已占用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使他们用于科研实践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如三级甲等以下的医院践行高精尖的科研行为的经济条件可能尚未成熟,若期刊只提供高端的学术服务,将难以在这些作者群中开展。而且一些医务人员的文章因为科研成果无新意或缺乏创新性等原因被退稿,花很长时间写出的论文被编辑“随便”拒掉,因而产生消极情绪,在填写期刊学术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时,对于期刊学术需求的表达会出现消极态度,仅仅在意编辑部能否降低一下标准,提高录稿率等问题,而对期刊学术服务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这些会影响学术服务的定位精准度。一些高大上的科研文章可能对这些医务人员线下开展实验研究没有直接的帮助,他们更青睐一些仪器或者设备的经验交流,认为这些对自己的帮助更大。
2.期刊学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导向
2.1变革固化的期刊体制
期刊供给侧学术服务追求高、精、尖,导致科研学术服务出现供给侧错配等弊端,只有变革固化的模式,消除根本矛盾,才能消除期刊学术服务供求矛盾。原因有:
(1)目前很多小众期刊都走科研技术路线,打造科研学术园地,无论从基础构造、服务类型看都是普遍存在同质化的现状。供非需的问题严重存在,需求方真正的科研学术服务匮乏,应从双方结构层次上进行治理。(2)当前,期刊学术服务整体水平不高。随着不断提高的受众人群需求,现阶段期刊学术服务的低配、错配状态很难适应和满足受众人群日益增长的科研学术要求。因此,提高期刊学术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要激发受众人群积极参与期刊学术服务建设的积极性。(3)优化期刊职能,提高期刊学术服务全要素的投入率。供求双方是推动期刊学术发展的着眼点,长期以来期刊凭借政策、人脉资源等因素供给学术服务。现在这种粗放型供给方式的效率日渐降低,甚至这种固化的模式已成为期刊学术发展的障碍。因此,要采用全新的创新模式、人力、资源、体制等全因素的投放,实现期刊科研活力的迸发,期刊供给质和量稳步提升的目标。[6-7]
2.2降低无效供给、提升有效供给
无效供给过多和少量的有效供给是目前期刊学术服务供需矛盾的核心点,化解其矛盾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无效供给,兼顾提升有效的供给。部分期刊效仿本学科的大牌期刊的运营模式、科研栏目和学术内容,但是由于自身期刊的受众群体和大牌期刊的受众群体不同,如果盲目跟风大牌期刊的科研运营服务模式,会更加剧供给侧、需求侧学术服务信息错配的现象。要解决期刊学术服务缺乏精準定位,大量流失科研学术服务资源应有价值的问题,关键是要整合和优化期刊学术服务供求点,提升双方的科研学术的匹配度。一些期刊会通过期刊评价中的新指标来把握期刊学术新方向,编辑们需要预判学科未来几年发展方向,调整期刊学术定位、学科焦点,提高期刊传播率和社会价值。[7-9]对于小众学科临床诊断类专业期刊,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追踪或预测本学科科研热点,保证期刊学术服务质量:(1)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编委团队是一个期刊的核心力量支撑,例如借助期刊在全国各地召开审稿会的契机,向临床诊断类期刊编委、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青年编委、专家们发出调研征集活动。包括未来3年的热点、前瞻性话题,收集现场编委心中10个本专业最新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等。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的形式向其他专业编委收集数据,最后对调研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通过数据集合的形式对未来几年的学术科研热点进行预判,锁定各个编委总结出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通过对搜集的内容进行筛选和评定,最终定位几个相关的关键词,组成专题稿或者做成专刊,为期刊需求侧提供有质有量的学术文献;(2)借助数据分析APP智能化定位前沿热点关键词。通过对期刊近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定位刊物的高频词语,如可以通过中国知网的热点文献来抓取对应的该时间段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然后利用数据分析的APP或软件进行类比,就会清晰明了期刊未来3年的关键点的定位;(3)利用数据可视化、科学计量学软件如Java语言的CITESPACE V和具有矩阵分析能力的UCINET网络数据软件,通过中心性处理、子群处理等着力于网络交点的分析,来估算红点指标中的“关键词”。可以通过这两款软件做成近几年知网数据库的网络知识谱结构图,综合分析期刊研究的热点问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选择一定的时间段,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形成年轮状节点图,在椭圆图的背景下,将一个时间窗口内的关键词汇集成一个集合图;字体越大说明该关键词的综合频次越大,其厚度与关键词的词频呈正比关系,且节点之间连线越粗,出现的频次也越多。通过直观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图,即可预测本学科近几年的热点范围、学术焦点,然后向相关专家或新锐的科研人员约稿,真正做到给期刊作者、读者群提供有质有量的期刊学术服务。
结语
学术服务供给侧、需求侧信息的错配,缺乏精准定位的现象,需要打破固化的供给侧机制,同时供需两侧双管齐下,大幅度减少无效的供给,稳步提升有效供给的路径导向,增加供给侧对需求侧变现的适应性和应变性。
[1] 曾世宏,高亚林.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路径与对策[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123-127.
[2] 王铁军,王一伊,栾奕,等.科技期刊体制改革若干问题之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1):35-38.
[3]胡沈明.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J].新闻界,2016(13):36-42.
[4] 龚刚. 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2):13-20.
[5] 张耀铭. 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治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73-88.
[6]钟丽君. 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5):689-692.
[7] 王炎龙,黎娟.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运营形态及新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5):957-960.
[8] 周丽,曾蕴林,张耀元,等.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模式的改变[J].天津科技,2019(3):89-90.
[9] 洪峻峰. 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0-59.
作者简介:周丽(1985-),女,陕西,编辑,研究方向:期刊出版研究;曾蕴林(1985-),女,重庆,编辑,研究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张耀元(1982-),女,重庆,编辑,研究方向:期刊英文编辑研究;王明丰(1983-),男,湖北,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研究;王维朗(1979-),男,重庆,编辑,研究方向:期刊融合出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