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家训中修身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2020-09-06刘洁

公关世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刘洁

摘要:传统家训中修身理论包含立志向学、勤勉崇俭、修德慎独等内容。从当代价值视角上审视,展现了理想观、勤俭观和发展观。重新解读传统家训中的修身理论,吸取传统家训中修身理论的精华,对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勤俭节约,坚持立德慎独,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质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家训 修身理论 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华传统家训蕴含着修身养性的精华,是人们强化德育的根基和源泉。深入探究传统家训的修身之道,有助于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修养身心的基因。

一、传统家训中修身理论的基本主张

中华传统家训将修身养性的理论置于首位,旨在塑造人的崇高品格和道德品质,进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传统家训蕴含的修身理论有立志向学、勤勉崇俭和修德慎独。

(一)立志向学。立志意为人们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这一目标而下定的决心。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所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首先,向学乃修身之基。明代姚舜牧在《药言》中提出:“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可以任得事?”而实现立志则为向学。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指出:“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其次,立志向学当高远有恒。留存于世者,不可不重立志、立大志。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强调:“夫志当存高远。”意为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圣祖庭训格言》中记载:“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最后,立志向学须躬行践履。吴麟徵在《家诫要言》中提到: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意思为学习、做事要有准备,对自己长期严要求。陆游在《陆游集·剑南诗稿》中以诗教子:“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二)勤勉崇俭。传统家训强调把勤勉崇俭当作根本,勉励子弟勤于学业、勤于耕作、勤于政事等,以此立身丰家,彰显了人们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首先,勤勉治学。颜真卿《示儿》的诗中强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生动地展现了治学勤勉的精神。其次,勤约治家。勤俭是持家的根本。曾国藩在给予次子曾纪鸿的信中强调:“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以戒奢为要义。”清代朱用纯在《朱伯廬治家格言》中以身作则警示后代:持家生存之道,在于勤勉崇俭,强调“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最后,勤俭治国。帝王将相训诫后代突出勤俭治国。唐太宗在《诫皇属》中,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皇属们“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已。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要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清圣祖康熙在《庭训格言》中强调:“勤俭淳朴,从善如流。”

(三)修德慎独。《左传·庄公八年》中记载道:“姑务修德,以待时乎!”意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首先,以德立身。修养德性,完善品格。朱熹在《家训》中训诫道:“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意为有德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小,我也会尊敬他。这充分体现了朱熹对以德立身的重视。其次,以德为业。曾国藩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第一完人”的理想追求教育子孙,要求子孙将修德作为人生奋斗的事业。苏氏家规中“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的“八必”,是人一生的道德规范。最后,慎独自省。慎独以安心是指在没有他人的情况下做事要问心无愧,使自己心安。羊祜在《诫子书》中论述:“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曾国藩把“慎独”作为“日课四条”之首。

二、传统家训中修身理论的当代价值观展现

传统家训中关于修身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价值取向上看,折射的当代价值观有:

(一)笃志好学——理想观。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好学,就是喜欢学习。立志不变,热爱学习,以一种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实现人生目标。首先,立志好学具有动力功能。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其次,立志好学具有定向功能。立志好学能激发人的心理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发挥功效。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卷二)》指出:“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就像船儿没有舵,就像马儿没有缰绳,虽然也在漂流也在行走,但终究因没有方向而失去了前进的意义。最后,立志好学的成就功能。立志好学会影响实现目标的效率。立志为行为的开端,正所谓“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意思是说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重要的,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浇灌,劳苦却不会成功。

(二)勤奋节俭——勤俭观。勤俭是修身育德的基本要求,是个人品格形成的原动力。通过勤奋节约,可以锤炼品格,锻炼意志,发奋图强,进善修德。首先,坚持勤俭,有助于塑造品格。勤俭节约是个人修身养性之须。勤俭修的是个人的身心,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古训说:“勤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对于个人来说,勤俭是一种品行。其次,坚持勤俭,激励发奋图强。勤俭意为工作勤劳,生活节俭,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一天之计在于晨,勤于早期,发奋进取,奋斗不息。勤俭是人的实践行为,也是一种乐观的心态。《论语》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就是乐观主义的表现。最后,坚持勤俭,有助于进善修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品质的培养,就是修身养性。司马光解释道“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三)育德审慎——发展观。道德是立人之基。在育德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审慎自己,找出存在的不足,以使自身趋向完善。首先,修德审慎有助于培养德行。传统家训在修身方面,讲究施加道德影响、建立道德情感、敦促道德行动,整个过程隐含着真、善、美的合理内核,透射出道德之光,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行。其次,修德审慎有助于孕育道德自觉。良好的道德氛围,利于构建道德发展的舆论氛围、情感氛围,实现道德熏陶。宋人李邦献在《省心杂言》中教育后代:教育子弟并无特殊的方法,通过引导他们听善良的故事,看善良的举止,心底存有善心即可。最后,修德审慎有助于完善自我。修德的目的是为了慎独,使个人的风范达到最高的境界。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升华自我,完善自我。

三、传统家训中修身理论的当代启示

重新解读传统家训中的修身理论思想,挖掘传统家训关于修身理论的内核和价值,对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能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首先,坚持树立正确的理想。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练就高强理论本领,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在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能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指导,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

其次,坚持志存高远。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相结合,和人民事业共呼吸,献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最后,坚持以实践成就理想。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把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新时代篇章。

(二)坚持勤俭节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强调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倡导厉行勤俭节约,能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首先,坚持勤勉不懈。发扬“实干”精神,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学习为主要依托,扎实基础,努力学好专业技能,把劲头放在实干上,在实干中披荆斩棘,将勤劳成为自觉追求、时代新风,把勤劳的品质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其次,坚持锐意进取。时刻保持昂扬斗志,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努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坚持崇俭节约。养成节俭朴素品质,从小事做起,崇尚节俭,奉行朴素节俭的消费观,做到“以俭养德”,反对铺张浪费和享乐主义,做到身体力行,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以俭养廉、以俭修身。

(三)坚持立德慎独。自觉讲道德、守道德,加强品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以促进人格的自我陶冶、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首先,坚持品德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大德,就是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人们应该虚心学习,积极思索,学善戒恶。在提升个人品德的过程中,善于学习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知识,涵养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始终把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其次,坚持省察克治。严于剖析自身,正确认识自我,反躬自问,善于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身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特别要善于從他人的反馈信息中审视自我,寻找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抑制和克服,以改过从善的决心和勇气积极改进,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最后,坚持积善成德。注重善的积累,养成高尚品德。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也就具备了圣人的高尚情操。人们注重平时的坚持和孜孜不倦的努力,防微杜渐,防止恶性积累,加强善行和美德积累,凝结成优良的品德,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课题“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及应用”(JJ193955)。

参考文献:

[1]明·姚舜牧.药言[M].

[2]宋·朱熹.朱熹家书[M].

[3]谢宝联.中国家训精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31.

[4]明·彭端吾.彭氏家训[M].

[5]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M].

[6]清·康熙帝.庭训格言[M].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