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0-09-06马乂琳许雅玺
马乂琳 许雅玺
摘要:公共关系学课程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具有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将课程思政引入公共关系教学实践是适应和体现新时代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在教学中实现塑造价值、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公共关系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基础上,对公共关系学的 “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教学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 公共关系学 教学探索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是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统一,以“隐性思政”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因此,将课程思政引入公共关系教学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能遵循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去开发和设计企业的核心理念。因此,探索在《公共关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公共关系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1. 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目标天然具有“课程思政”效果。公共关系学属于管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是组织通过和客户、渠道合作者、供应商、媒体、政府等公众进行有效的传播,与各类公众进行双向沟通,来树立自身美好形象,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学的一个隐形前提就是要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这与大学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不谋而合。
2. 公共关系学的课程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涵盖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人员素质、公共关系策划和实施、新闻媒介关系等重点内容相契合。通过将专业课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就会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接受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教育。
3. 公共关系学的课程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课程思政”土壤。虽然,公共关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道德和心理等柔性手段为宣传、沟通和说服的主要形式。但是,相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单一的理论性灌输式教学方式,公共关系学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和多样性,在案例教学、实务演练、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中引入思政相关内容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欣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公共关系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措施建议
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课程改革实施方(学校、学院、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从制度设计、教师素质、教学内容等多个维度入手,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关系学顺理成章地成为“隐形思政”课程。
1.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体系。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来推动完成。首先,学校或学院应制定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奖励措施,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其次,建立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体系,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专业能力。最后,加大教师教学自由度。“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教师教学来讲是一项改革,是一项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有相应的改变,学校应加大教师教学的自由度,为教师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
2. 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开展“课程思政”最主要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是课程和思政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把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深度结合,将思政能力培养放到和专业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十分有必要增强教师队伍的思政意识。
3.丰富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思政内容。利用教材、文献、网络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掘公共关系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探寻思政内容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建立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联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4.优化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公共关系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纯粹的课堂理论式教学无法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形式。比如,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从浅层学习转入深度学习;设计相关具备思政元素的项目让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感。在提高学生公共关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感、责任心。
5.重视案例教学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中的事例、任务都是基于一定的现实而编写,通过案例的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接受度。比如,创维集团曾经做过一个公关活动,以夫妻为参赛单位,在一分钟内男方先说:“我爱祖国也爱你”,女方接着说:“我爱你也爱创维彩电”,轮番诵说,以次数多者为优胜。此次比赛不仅使创维电视赢得了消费者的关注,也倡导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感。将这类案例引入教学,学生不仅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公关理论知识,还可以自然而然的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6.创新公共关系学课程考核。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上的新的模式、新的理念,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变化,因此,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变。考核内容方面,除了考核学科专业知识外应引入思政相关内容,这样才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思政知识;考核方式方面,应根据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加入在线学习平台、案例讨论、项目实践等方面的考核。
7.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好坏,最终还需要通过学生得到反馈。一方面,要避免一味的强调专业知识和过度地进行思想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兴趣,达到相反效果。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反馈,进行有效的调整,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和实现“课程思政”的良好效果。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和思政理论课程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阵地。思政理论课程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课程思政”也是未来专业课程建设的方向。公共关系学课程因其课程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开展思政建设的优势以及必要性。公共关系学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在课程中引入思政建设的意识,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综合各类教学方式,优化考核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基金項目:2019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编号:A20191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3]高治军. 普通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推行课程思政探索性实践——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J].学术交流,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