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领域中职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建议

2020-09-06麦炎东

时代汽车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新能源汽车改进措施

麦炎东

摘 要:截至目前,国际掀起绿色环保的发展浪潮,为了更高的节约资源,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时下最流行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主流。为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汽车行业必须严格要求自身,实现绿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严重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的相对短缺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质量有所下降。当局正确认知新能源汽车行业现阶段发展劣势,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质量,同时为该行业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与理论保障。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中职阶段 人才培养体系 改进措施

1 引言

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行业获得了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革新了汽车制造技术与相关理念,因此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改革措施。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国内生态系统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降低了我国整体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能源利用率低、废气排放量大、污染生态环境等问题都成为影响汽车行业自身创新发展的主体因素,因此新能源汽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至当局领导,下至社会基层,无不重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状况。

2 新能源汽车概述

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automobile)领域属于汽车行业的内容结构之一,其研发工作也是汽车行业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甚至足以影响到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主流之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旨在提升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再或者是采用常规的车用燃料、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等等,综合车辆动力控制以及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自身具备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由于国内各界的大力支持,提升了自身生产制造效率及质量,包括制造理念同时得到了进一步的界定,当前国内汽车行业中的新能源汽车分类为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氢发动机汽车等多种类型[1]。

3 新能源汽车教育现状以及就业需求

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该行业严重缺乏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降低了新能源汽车整体上的落实与发展。基于此,汽车行业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人才的考核标准作出了严格要求,当前市场中班科出身的新能源汽车方向毕业生数量并不多,但是其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这就造成了自相矛盾的病态发展。由此可见,国内教育行业需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近几年发布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开展专业人才的相关培养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应当对各大中职、高校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此,满足新时代对新能源企业领域的创新发展需求[2]。

迄今为止,我国从未停止过对新兴产业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但是人才培养效率却始终不尽人意,随着近些年来社会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未来近十年里,汽车制造专业人才在当前市场上的需求量将一路高升,而汽车设计工程师、汽车研发工程师以及车辆检测分析师将成为汽车行业中的热门职业。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而言,到2020年为止,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200万辆,相应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也将达到120万人左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通常一个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其汽车产能与汽车制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0.6,汽车保有量与从业人员的比例为30:1,因此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全符合正常的汽车产能、保有量以及从业人员数量比例。新能源汽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加大,相应的专业设置与科研人才培养远落后于当前市场需求[3]。

4 针对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4.1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中职院校的基本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实践技能,除此之外,必须培养中职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前国内正处于现代化改革阶段,因此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逐渐兴起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知识信息普及方式较之传统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旨在提升中职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基于此,中职院校教学领域即将面临全新的挑战,那就是能否将学生已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以及新的课题,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课题逐渐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以及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需要教育工作者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必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第一要素,因此要加大对中职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以此为该专业的知识迁移以供有力保障。在后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師必须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采用适当的方式授予学生基础知识运用手段[4]。

其次就是必须采取启发性的全新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育模式,启发性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中职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引起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关联性的重视,基于此,学生将快速达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迁移。举例来说,在工程流体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欧拉运动方程与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欧拉平衡方程式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等同于回顾了旧知识,帮助学生更高的巩固了已学知识点。

4.2 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无论是何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是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重点,因此想要有效提升中职生的学习效率必须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所谓的创新就是利用已学知识以及现存信息对传统事物的观念及使用途径进行改进与完善,基于此,创造出另一种全新的事物或者方法模式。创新一词就是对新路径、新环境的接受,由此可见,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传统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然后对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创新与改善,将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创新思维为的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就是学术上常说的思维跳跃性,思维跳跃性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以此提升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中职院校实现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善与优化[5]。

4.3 教学方式及手段的调整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给予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方向专业人才的培养足够的重视,旨在提升未来汽车行业整体的创新发展质量。截至目前,国内中职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因此近几年教育部始终致力于针对性人才培养体系的研发,并提出多项培养方向。

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效率,从而使得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中职院校革新了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差异教学措施,结合各层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该专业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选择了大胆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创新改革了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真正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也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能源汽车释义,作为我国未来汽车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基于该行业足够的重视。其次,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未来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帮助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最后笔者表述了国内現存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五点改进建议,旨在提升中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培养效率。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姜朝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基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解读[J]. 重庆高教研究,2018,6(01):3-11.

[2]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 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182-188.

[3]秦炜炜,王穗东. 新工科教育的融合创新与路径突破——苏州大学纳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2):79-84.

[4]项璐,眭依凡. 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引领——基于斯坦福大学“开环大学”计划的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18(04):103-111.

[5]赵倩,宋永华,伍宸. 世界一流大学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伦敦大学学院的文理学位项目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95-10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新能源汽车改进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