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燃油系统静电荷释放措施

2020-09-06翁益明胡正云

时代汽车 2020年16期

翁益明 胡正云

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汽车在加油过程与非加油过程中,静电荷产生的原理,及其危害;其次分析了释放不同级别的静电荷对燃油系统的要求;最后,重点研究了燃油系统中塑料加油管静电荷释放对结构和材料的要求,且提供了将加油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荷接地释放的措施。

关键词:燃油系统 静电荷产生机理 静电荷释放措施

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汽车燃油系统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燃油系统的静电防护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静电荷如果不及时从车身上转移出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如果遇到带等量异性电荷实体,他们之间就构成了电容的两个极,将放电产生的大能量火花[1]。

燃油系统局部静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燃油、零部件之间的放电。特别是在加油过程中,放电现象极有可能点燃油箱内的油气,导致爆燃事故,如图1。

1 静电荷的产生机理

1.1 加油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

在加油过程中,高速流动的燃油和燃油系统的加油管、加油枪剧烈摩擦,加油管、加油枪和注入的燃油产生大量电荷。注入油箱的燃油携带正电荷,加油管携带负电荷,如图2所示。

1.2 非加油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

除了加油过程燃油与箱体的摩擦能够产生电荷之外,在飞加油过程中,整个燃油系统或是整车都能够产生静电荷。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燃油系统。燃油系统零部件目前普遍采用非金属材料 (如塑料、橡胶),汽车运行过程中燃油和油箱壳体、燃油管、加油管之间产生剧烈摩擦,产生大量静电荷并出现静电荷的局部积累现象。

第二,其它部位。尤其在干燥气候条件下高速行驶的车辆与空气剧烈摩擦,会在车身上积累大量的正电荷;另外,汽车驾乘人员的衣物与车内座椅等接触摩擦后,也会让车身上积累静电荷。

2 静电荷释放的理论分析

根据导电性的常识[2],如图3所示,通常电阻在小于1×108Ω时,静电荷就沿着物体表面转移出去。燃油系统加油时,需要更加灵敏的导电性,且当物体的电阻小于1×106Ω时,静电荷就可以更加顺畅地通导转移,所以要求相应静电荷转移通路电阻小于1×106Ω。

3 燃油系统静电荷释放要求

3.1 要求一

车身非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在加油过程中通过加油枪传导接地。加油枪和加油管总成之间的接触点(锁支撑处),与车身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值小于1×106Ω,如图4。测量点1:锁支撑;测量点2:车身接地点。

3.2 要求二

加油过程中,加油管总成产生的静电荷通过加油枪传导接地,与燃油接触的整个加油管加油通道,和车身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值小于1×106Ω,如图5。测量点1:加油管内壁末端;测量点2:车身接地点。

基于上述两种静电荷释放功能,建议对于高端车型,要求整个加油管加油通道导电,即满足要求一和要求二,使车身积累的静电荷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在加油过程中同时接地释放。

建议对于普通车型,通常只要求加油管口部导电,仅满足要求一,在加油过程中,只将车身积累静电荷接地释放。

4 满足功能的方案措施

根据导电通道系统的电阻小于1×106Ω的要求,推荐相关零部件的材料选择为:金属、含碳粉塑料、碳纤塑料、钢纤塑料等。如果是金属零部件,静电荷能轻易通导;如果为导电塑料件,导电零部件的表面电阻率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105Ω。

4.1 加油管总成结构

4.1.1 普通静电荷释放要求(满足要求一)

对一些塑料加油管总成,加油管本体不作导电性要求,金属锁支撑和车身导通连接[4]。这样,锁支撑导电其实只将车身积累的静电荷通过加油枪释放,并不能释放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

满足功能一:车身非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在加油过程中通过加油枪释放路径: 车身→接地线→锁支撑→加油枪→接地,如图6所示。由于整个静电荷释放路径都是金属配件,所以释放路径电阻定义为小于50Ω,主要考察导电的连续性。普通车型对加油管静电荷释放性能要求不高,推荐使用此结构。

4.1.2 高端静电荷释放要求的加油管总成(满足要求一和要求二)

为满足较高的静电荷释放要求,推荐将塑料加油管本体设计成7层吹塑结构,其中内层为导电高密度聚乙烯, 加油管本体和锁支撑之间的漏斗材料为导电聚甲醛[5]。从加油管总成的口部锁支撑,到加油管总成的末端,形成了完整的通导路径,如图7所示。此结构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

第一:车身非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在加油过程中通过加油枪释放路径: 车身→接地线→锁支撑→加油枪→接地。

第二:加油过程中,加油管总成产生的静电荷通过加油枪释放路径:加油管内壁→漏斗→锁支撑→加油枪→接地。

4.2 静电荷释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述加油管总成静电荷释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电材料的选择。在满足其它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导电塑料重点考虑表面电阻率。

第二,零部件导电的连续性。每个零部件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导电性,特别对于塑料加油管,由于内层导电层相对偏薄(一般导电层厚度为管体壁厚的15%,0.5mm左右), 对于壁厚更小的区域,吹塑过程中容易形成导电层断层,对导电性质不利。

第三,系统的导电连续性:形成导电系统的相邻零部件之间,导电零部件之间材料需要相互接触,形成良好的导电连续性。

5 结论

本文论述了汽车燃油系统静电荷产生的原理、燃油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释放静电的措施。对于塑料加油管在内层增加了导电高密度聚乙烯,增强了燃油系统的导电性能。加油管的接地线与车身相连,保证了车身的静电可经加油枪释放。汽车燃油系统塑料加油管总成的结构设计方案,使在汽车加油过程中,释放其产生和累积的静电荷。

参考文献:

[1]王保卫,全仕琪. 夏季机动车加油要预防油料爆燃[J]. 浙江消防,1998(6):38-38.

[2]宋兴堂, 孙俊玲, 李义鹏. 静电危险场所防静电材料选用方法研究[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4,14(6):36-37.

[3]刘坚, 牛胜福, 刘新亮. 汽车油箱防静电放电结构设计[J]. 上海汽车,2009(5):11-15.

[4]杨有为. 油箱使用新概念[J]. 實用汽车技术, 2004(2):21-21.

[5]杜仕国. 聚合物抗静电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 工程塑料应用, 1998(1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