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综艺节目现状探析

2020-09-06潘蕾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网络综艺发展

潘蕾

摘  要  将网络综艺节目分为竞技类、偶像养成类、推理类、生活体验类、旅行类、语言文化六类来进行简述。分析当下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呈现的特点、面临的问题,最后试提出网络综艺未来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网络综艺;综艺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3-0068-04

1  网络综艺节目的定义及概述

网络综艺节目这个名词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广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在网络平台上播出的综艺节目,但是如今所说的网络综艺节目,更多的是狭义上的:由网络平台或制作机构自制、在网络平台首播的综艺节目。本文所提的网络综艺节目(以下简称网络综艺),以后者为定义。

从2007年国内第一部网络综艺《大鹏嘚吧嘚》诞生到如今网络综艺遍地开花,经历了不短的时间。初期的网络综艺作为一种尝试,小成本、制作粗糙,质量和数量上远不及电视综艺,电视综艺还是占绝对优势地位。及至2011年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控制娱乐节目在卫视台的播出,给了自由度更高的网络综艺第一个发展机遇。2014年,脱口秀节目《奇葩说》的爆火引领了网络自制综艺的潮流,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网络自制节目元年”,各大网络视频平台都加大了对之的投入。2015年,广电总局再次加强管控,限制真人秀电视综艺的制作播出,题材不受限的网络综艺越来越成为观众追捧的对象。从此之后,网络综艺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更多的资本涌入,网络综艺不再是“低成本”“小制作”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多样的模式、丰富的题材、精良的制作。然而,肆意发展的阶段,难免泥沙俱下,过度娱乐化、不良内容频现、缺乏思想深度成为网络综艺繁荣下的隐忧。2018年,广电总局发布限秀令,给当下正热的选秀、偶像养成类综艺敲了警钟,强调网络综艺也要引领正确价值观,将网络综艺也纳入了严格管控范围之内。于是,网络自制综艺的热度暂退,各大制作方也开始调整方向,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优质网络综艺出现,网络综艺市场进入了平稳有序发展的新时期[1]。2018年,网络综艺的总播放量已以624.2亿的成绩超过了电视综艺的530.6亿。如今,可以说网络综艺和电视综艺早已形成了并驾齐驱的局面,网络综艺不再是电视综艺的补充,甚至能够以优质内容和模式反哺电视综艺,网台合作也成为了并不鲜见的做法。可以预计,未来网络综艺的发展依然会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2  网络综艺的分类及简介

就类型而言,可以将综艺节目分为三大类:真人秀、纪实类、脱口秀。这样的分法太过笼统,也不具有代表性,不适用于差异化明显的网络综艺。因此本文将从题材出发,进一步对网络综艺进行细分。

2.1  竞技类

这里所说的“竞技”糅合了“竞演”(才艺比赛)和狭义上的“竞技”(体育等技能的比赛)两方面,是相对比较宽泛的。本文将它们合二为一,是抽取了他们最本质的一致性:展现竞技比赛的过程,观众从比赛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里得到紧张刺激的观看体验,并从竞技的形式和内容本身获取审美价值。

这一类型的网络综艺比较成功的有2017年爱奇艺推出的现象级综艺《中国有嘻哈》,以及随之的《这!就是街舞》,近期还有《声入人心》《舞蹈风暴》《演员请就位》,这些是偏向竞演类的,题材不外乎音乐、舞蹈、表演;还有后来的《这!就是灌篮》《超新星全运会》,将目光转向了体育类竞技,从中发掘出不逊于才艺比赛的观赏点。值得一提的是,配合着时代的更新发展,网络综艺中竞技的项目也在进行着广泛的外延。如优酷出品的《这!就是铁甲》,是国内首档机器人格斗竞技综艺;而腾讯视频制作的《超越吧!英雄》则把电子竞技搬上了综艺节目的舞台;《王者出击》形式更为新颖,将受众广泛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改编为实景游戏,延续游戏的原本设定和规则,真人在节目中进行对抗。

2.2  偶像养成类

“养成”是近几年比较热、比较新的词汇,但这样的节目模式并不算是我國网络综艺的创新。纵向看,追溯其源头,选秀节目就是“养成”节目的雏形,如2004年的电视综艺《超级女声》。从横向来看,国内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最初也是模仿韩国的模式节目《Produce 101》。具体下一个定义,“偶像养成”类节目,其实就是集合众多素人选手,进行分阶段的培养、内部竞争、公开竞演,粉丝投票支持,最后选拔优秀者出道的模式。整个过程中,粉丝可以通过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通过各种互动平台与选手、节目组互动,全程参与节目,经历了整个过程的选手往往在才艺技能上得到蜕变,从素人摇身成为偶像,这就是所谓“养成”。与传统选秀相比,偶像养成类综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观众的高参与度、选手的相对低门槛、生活化人设的建立。导师在节目中起的最大作用是指导,决定选手去留的是观众而不是导师;选手一开始未必都具有很强的艺能,观众关注的是他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最后成为偶像的过程;每位选手都会有一个生活化、“真实”、且识别度很高的人设,通过日常的生活和训练片段展现,这也是观众所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偶像,更是普通人,有喜怒哀乐、优点和缺陷。当下,人们越来越愿意去追随有闪光点的普通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这是一种对精英话语的消解;人们也乐于看到自己的参与能够决定节目的结果,体现了受众强烈的主体意识。

2018年爱奇艺推出的《偶像练习生》开国内网络综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先河,掀起了“偶像养成”热,此后的《创造101》《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创造营2020》等模式大同小异。

2.3  推理类

将推理元素作为一小部分环节融入节目是相对常见的,比如芒果TV制作的《心动的信号》是恋爱+推理的模式,主体是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故事,设置演播室嘉宾(称“心动侦探”)对他们之间的互动细节进行观察推理,“心动连线”。但笔者认为这类节目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推理类综艺,所以本文定义的推理类综艺是将推理作为主题和主线进行的综艺节目。

推理作为主题,往往要和“悬疑”联系,题材容易落入负面,不好选择;从制作上来说,推理要求逻辑性,要求打磨精细,似乎和普遍“短、平、快”的综艺项目制作模式相悖。因此,在国内,此类节目属实比较少见,但是不乏表现亮眼的。如芒果TV在2016年推出的《明星大偵探》,这是国内首档真正意义上的推理类网络综艺,以明星角色扮演、推理破案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一个个精心打磨的悬疑剧本,将推理与综艺节目的娱乐性进行了平衡,播出之初即反响热烈,至2020年已连续推出五季。

2.4  生活体验及观察类

这类节目无疑是近几年网络综艺的热门,通常把故事设置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如芒果TV综艺《哈哈农夫》,让明星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亲自渔牧耕种。这类节目通常会带着“经营”的元素。此外,《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之后转为网综)、《放开我北鼻》《做家务的男人》《变形计》(第十三季后转为网综)也属于生活体验类节目。上述节目都有一个明显特征:角色的错位(常态角色的打破)。让都市人群去到乡村、让男性体验传统女性角色负担的任务、让富家子弟过贫困简朴的生活……通过这样的错位,呈现出戏剧性效果。另外,也有《我家那闺女》《我家那小子》《女儿们的恋爱》,节目嘉宾处于他们日常的生活轨迹中,这时通过设置第二现场(演播室)嘉宾,对之进行观察,从中抽取话题进行探讨。《女儿们的恋爱》就是设置父亲作为演播室嘉宾,观察女儿的恋爱过程,展现代际之间对感情态度的微妙差别。不难看出,设置在普通生活场景中的此类节目,会着重从“普通”中提炼代表性问题,对社会问题保持关切,所以通常能出现深度的优质节目,引起受众范围内的广泛讨论,话题性很强。

2.5  旅行类

旅行的元素在综艺节目中也常常和其他元素有交叉。比如上一类中提到的《爸爸去哪儿》就是记录爸爸带着孩子在旅途中所发生的故事,“旅行”在这里更像是实现故事的手段,其中涉及的场景转换、新奇体验也有限,因此还是将其分类为生活体验类节目。这里所定义的旅行类,把重点放在旅行上,意在带领观众获得他们难以实现的、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此类节目比较典型的有《青春的花路》《横冲直撞20岁》,前者是用有限的经费进行穿越新西兰的房车行,后者则是在无水电无信号的恶劣条件下徒步穿越高山、沙漠。此外,在这样探险性质的旅行中,人际的交流与配合也显得格外重要,所以通常“人际关系”也会成为旅行类节目中附带反映的问题。

2.6  语言文化类

语言文化类网络综艺起源于2014年的《奇葩说》,此后又发展出不同的类型:以《奇葩说》为代表的辩论类节目,以《吐槽大会》为代表的脱口秀,以《拜托了冰箱》为代表的明星访谈节目,以《圆桌派》《晓松奇谈》为代表的文化聊天类节目,还有如《坑王驾到》此类的相声节目。

语言文化类综艺着力点有三:娱乐性、思想性、话题性。《吐槽大会》以“吐槽”为中心,每期节目内容都是对一位话题名人的吐槽,显得无厘头却又笑点连连,十分具娱乐解压效果。《晓松奇谈》则通过高晓松之口向受众分享上达天文下达地理的见识与观点。而《奇葩说》《圆桌派》形式不同,但都在节目中针对社会人文的话题进行探讨,特别是《奇葩说》,还很注重节目播出后续的话题传播,往往每期节目播出后,都能在网络上掀起对于节目中辩题的讨论,并且由于话题与生活的贴近性,网民们无论是否收看过节目,都可参与讨论。

3  网络综艺的特点

3.1  内容——纵向垂直、横向融合

传统电视综艺的思维是:题材要老少咸宜、通俗易懂,力求做出“合家欢”的节目。这是受传播终端和收看场景限制的结果。电视机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拥有,节目的收看场景大多是公开的,并且固定播放时段使可选择性也降低了。如今,网络综艺可以在手机端、PC端进行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受众拥有了私密的观看场景;并且可以通过关键词或标签搜索随时随地获取节目,依据个人的喜好来筛选节目。这给网络综艺的内容垂直深耕带来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中国有嘻哈》关注说唱这一小众音乐形式,《声入人心》则把高雅艺术美声搬上了综艺的舞台。此外,还有机器人、电竞、推理、篮球……小众领域,却能够成就爆款网综。这些“爆款”的受众群体,不仅仅是对这些小众文化感兴趣的群体,或者说,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垂直内容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取悦已身在其中的群体,而在于为大多数受众填补认知空白,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包裹垂直领域的“小众”内容。受众观看节目的同时,会感到收获了价值——前所未闻的知识,全新的视听体验。

横向来看,网络综艺在不断尝试融合。一有场景融合。如上文所提的《女儿们的恋爱》,将纪实故事场景与演播室的讨论场景进行融合,还有许多观察类综艺也实践着这一做法。二有跨界融合,如《超新星全运会》让明星参与竞技体育项目,是体育与文娱的跨界融合[2]。通过融合,丰富网络综艺节目的形式。

3.2  传播模式——视频平台推送结合社交平台造势,话题传播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网络综艺观众研究报告》显示,56.6%的观众通过视频平台的宣传获知网络综艺节目相关信息,其次就是微信、微博社交平台[3]。视频平台的订阅功能可以使安装有该平台应用的用户第一时间接受到推送的节目信息,而社交平台作为人们日常频繁接触的媒介,增加节目在其中的曝光度,也是网络综艺的有效传播手段。

具体而言,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模式最大特点就是话题传播。话题传播,适应了当下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也增强了传播效果,使受众对节目内容有简明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引发讨论。一期节目动辄一个小时,不利于广泛传播,受众观看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若从中选择一些精彩部分,提炼其中的情节、观点,形成简短的话题,并依据不同平台特质进行文字、图文、视频片段、短视频版本的分发宣传,就能被受众快速接受,展开讨论[4]。讨论的过程,也是一种双向传播的过程。受众接受节目提供的信息,对之进行处理,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予反馈,节目制作方往往会收集这些反馈作为节目后续制作的依据。受众在反馈得到接纳后,更积极参与节目的讨论。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还有一些讨论例如《奇葩说》的话题,本身给受众创造思考的空间和乐趣,“美术馆起火救猫还是救名画”,这样简明的话题几乎没有参与门槛,不需要涉及有关节目的背景信息,人人皆可参与。这就在传播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其他价值。也许参与讨论的受众不会去观看节目,但节目的口碑实际上还是在提升[5]。

3.3  商业模式——明星效应、粉丝经济、付费观看、广告招商、版权分销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高片酬请所谓“流量”明星出场,是很常见的情况。尽管总是为人诟病,但不得不承认,这是节目在推广阶段实现流量快速增长行之有效的办法。任何节目播放之初,都需要打开市场的突破口,明星自带的流量为之提供了一个突破口。突破口打开了,越来越多的流量涌入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

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对粉丝经济的诠释是淋漓尽致的。从一开始的投票支持选手出道,到之后偶像成团开演唱会、发专辑、代言产品,一系列环节都依靠着支付意愿强的忠实粉丝完成。当然,广义上来说,只要是节目的支持者都可以算作粉丝,其他类型的节目,也会通过节目IP实体或知识产品等形式实现流量变现。

国内对于网络版权保护的呼吁由来已久,各大视频平台的付费模式现在也已基本确立。对于一些相对优质的网络综艺节目,观众的付费意愿较强,这样的盈利模式就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并且,付费形式通常是充值节目所在网站、平台的会员,成为会员后,站内的所有其他视频都对用户开放,间接带动了站内其他影视剧、节目的播放量。此外,还有一种模式是,节目本身免费,但是观看一些额外的花絮片段或者针对节目中某些明星的单人剪辑需要付费。节目的忠实粉丝以及明星的粉丝会乐于为此单独付费。

有数据显示,广告收入约占网络综艺收入的90%。网络综艺发展到如今,招商金额也水涨船高,而广告主对于广告植入的要求也不再那么简单粗暴,越来越多有机植入形式出现[6]。例如《中国有嘻哈》中,会使用广告品牌名专门创作嘻哈歌曲在节目间隙播放;《做家务的男人》中,广告产品出现在所有适宜被食用的场景,成为所有嘉宾居家必备良品;《明星大侦探》中,将品牌名与节目结合,编出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线索千丝万缕,飘柔一顺到底”……道具植入、场景植入、台词植入、嘉宾创意口播等形式组合,与传统的贴片广告相比,更易被观众接受甚至津津乐道。

一些优质的网络自制综艺取得较好反响后,会对卫视台进行反哺,将版权分销用于电视综艺的制作。例如《明星大侦探》播出两季后,其姊妹篇《我是大侦探》被搬上卫视台,剔除不适于电视播放的元素,采用更广阔的场景进行制作。

4  当下网络综艺存在的问题

4.1  原创乏力

当前繁荣的网络综艺市场一定程度上蒙蔽着我们的理性认知。2014年、2016年,广电总局先后发布过“限模令”,鼓励原创节目,减少国外模式节目的引进。但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在国内爆火的综艺节目,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高价引进自海外的版权,再进行本土化的改编。甚至有一些并未购买版权,有抄袭嫌疑。不可否认,成功的网络综艺尽管引进自海外,但在本土化上下了工夫,才得以呈现出适合我国受众的节目。但原创乏力,仍然是当前网络综艺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障碍。

4.2  同质化

网络综艺项目“短、平、快”的特质使节目制作方和投资商都更加青睐前景光明的节目模式,这就导致一旦有一档节目取得成功,便会引来纷纷效仿。《偶像练习生》成为现象级节目后,紧随其后的就是《创造101》《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创造营2019》《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一时间,综艺市场上,偶像养成类节目泛滥,同质化严重,受众注意力分散。其他类型的节目也是如此,制作、投资方抱着“挣快钱”的态度,同时涌入一个领域,当同类型的节目资源枯竭后,再转战下一新的类型,十分不利于维持网络综艺市场的良好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这是畸形的逐利,也是原创乏力的体现。

4.3  过度娱乐化,缺乏思想内涵

总体来说,网络综艺的受众群体偏年轻化,加之对网络综艺内容的管控比电视综艺稍放松些,网络综艺节目常常呈现出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为娱乐而娱乐”。网络空间作为公众舆论的另一个广阔空间,也应当需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娱乐和现实意义、教育意义结合,才是网络综艺的理想形态。在这个方面,网络综艺应当向电视综艺学习,优良的范例有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

4.4  重阵容,轻制作

上文提到,利用明星效应来打开节目的市场,是普遍的做法。但是实际操作中,明星的片酬在节目经费整体中占的比例高到了离谱的程度。如此,投入在节目制作中的资金就一再被压缩,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状况。阵容强大,但制作粗糙,“高成本”未必“高质量”。韩国的综艺节目模式比较成熟,他们可以实现“节目成就艺人”,反观我国,却成了“艺人成就节目”。

5  网络综艺的未来发展策略

5.1  内容为王,深耕垂直领域创新

尽管还没有摆脱对国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国内市场的网络综艺已经开始积极的尝试。在内容生产行业中,内容为王是不变的守则。在政策的管控和引导下,创新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垂直领域依然是深不可测的创意“宝库”,全行业着力深耕,更多优质而新颖的节目会涌现出来。

5.2  纠正消费主义倾向

拒绝节目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提升节目的思想内涵,让网络综艺更多地承载社会功能,也是未来网络综艺的发展方向[7]。对明星的过度追捧亦不可取,“星素结合”正被越来越多节目所尝试。“素人”在节目中不仅起到平衡节目支出的作用,也能凸显群众性,给节目带来更多“接地气”的元素。

5.3  拓展受众面

从已有的数据来看,大部分热门网综的受众年龄都是集中在19~34岁,这与他们的收视习惯有关[3]。因此,网络综艺也多面向青年群体,题材都会偏年轻化。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各种移动终端的推广,网络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中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习惯于使用连接网络的智能终端来观看节目。在这样的趋势下,就有必要考虑拓展网络综艺的受众面,让网络综艺渗透进各年龄段的受众,让全民共享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综艺的发展成果。

5.4  顺应时代浪潮,结合新技术

网络综艺本身是网络发展的产物,在演变过程中也时时顺应着时代浪潮。2019年腾讯视频推出的《女人30+》打破综艺节目常规的时长,每期节目在十分钟以内,将“短视频”的理念融入了节目的前期策划制作中,做出了“微综艺”的尝试[8]。《超级带货王》、《疯狂的衣橱》将“电商”融入综艺,而《茜你一顿饭》早在2016年就开创了明星网络直播综艺的先河,《这!就是铁甲》、《机器人争霸》则是结合前沿机器人技术的竞技类综艺。未来,网络综艺节目中,必然会有更多具有时代性的元素涌现。

参考文献

[1]鲸准研究院.2018中国网络综艺报告[EB/OL].(2018-06-05)[2020-06-19].https://36kr.com/p/5137279.

[2]微博综艺.2018微博综艺白皮书[EB/OL].(2019-03-30)[2020-06-19].https://m.creatby.com/v2/manage/book/11nnnr/?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dt_dapp=1.

[3]极光大数据.2018年网络综艺观众研究报告[R/OL].(2018-06-04)[2020-06-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49997940186903&wfr=spider&

for=pc.

[4]任穎子.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与传播策略[J].当代电视,2019(10):103-106.

[5]马瑞阁.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商业模式探究——以《奇葩说》为例[J].出版广角,2017(19):69-71.

[6]毕佳欣.我国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7]于艳美.纯网综艺节目的消费主义倾向审视及反思——以《火星情报局》为例[J].青年记者,2017(14):

61-62.

[8]薛菁.从《女人30+》看网络综艺节目新趋势——微综艺[J].传媒论坛,2019(19):27.

猜你喜欢

网络综艺发展
网络综艺节目的多元发展
2016网络综艺发展初探
网络综艺节目对明星形象的塑造作用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综艺的现状与发展
《火星情报局》的男性视角与男权表达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