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认同视域下原生态类短视频研究

2020-09-06周珂芯徐冉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李子柒身份认同短视频

周珂芯 徐冉

摘  要  文章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探索原生态类短视频通过何种路径构建、加强受众的身份认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对原生态类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身份认同;短视频;李子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3-0056-02

被誉“东方美食家”的自媒体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是原生态类短视频领域的代表人物。截至2020年6月,李子柒共在微博平台发布短视频130余个,视频播放量均破千万。也是首位在优兔上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且上传的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13亿次。李子柒原生态类短视频主要分享中国乡村的传统日常生活,以中华美食文化为主要题材,围绕乡村生活的衣食住用展开,并根据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技艺、时令节气等来选择视频主题[1],坚持输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短视频,使得受众在观看的同时收获的不仅是视觉、听觉的享受,更是在身份认同下的精神共鸣。

身份认同的概念来源于哲学,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多种文化主义的进行,身份认同的研究进入新的时期,学者们将其引入心理学和社会学后,研究更加深入详细。关于身份认同概念界定错综复杂,不同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含义不同。邹英认为,身份认同是有关个人在情感和价值意义上是自己为某个群体成员及隶属某个群体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最终又是通过个体的自我的心理认同完成的[2]。

本文将李子柒原生态类短视频放在身份认同视域下,从其自设频道分类出发,通过乡村文化、亚文化元素、传统技法等角度分析李子柒原生态类短视频构建受众身份认同路径,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抓住受众眼球,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1  朝花柒拾——乡村文化构建社会身份认同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2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6.3%。农村网民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互联网社会。

在“李子柒”自设的频道《朝花柒拾》中,常以“农耕”“收谷”“农忙”等乡村文化中标志性时间节点作为标题词,在这类短视频的评论区,许多在农村生活过,或仍生活在农村中的网民从不同角度抒发了自身情感,表达了对主人公李子柒的认可。

烟雨昔人:很多孩子只看到了丰收的小麦,绿绿的南瓜红红的桃子还有各种美景与蔬果,觉得生活如此真的太美好了,然而你真的去体验就知道个中艰辛了……所以真的特别佩服子柒,很多人说这是向往的生活,可能你们向往的只是子柒带来的成果……因为我也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特别能感触到其中艰辛,再次说声,子柒真的辛苦了!感谢分享视频。

在这一段评论里,不难看出用户烟雨昔人在肯定李子柒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对乡村社会的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由三个过程组成:社会类化、社会比较、积极区分。社会类化指将对象、事件和人进行归类,找出内群体和外群体的群别,乡村社会天然有别于城市社会,将两种社会做以比较,在城市网民的眼中,李子柒视频代表着向往的生活,而在农村网民眼中,却能切身体会李子柒的艰辛,进一步加深对乡村社会的身份认同。在积极区分的模式下,乡村风景独特,自然资源众多等优点在视频中都有显现,帮助农村网民提升自尊水平,增加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

2  古香古食——亚文化因素构建圈子身份认同

在上百个李子柒短视频作品中,网民们常常能够看到主人公李子柒身着汉服、旗袍、中式斗篷等特色服饰出境,古风气息浓厚,吸引了许多‘古风圈成员的关注。学界对于网络圈子的界定并不统一,但皆强调网络圈子成员在兴趣、爱好上拥有共同点,以及对文化的认同感。‘古风圈作为亚文化圈子,由一群热爱古文化的人组成,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发展,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其中以‘汉服圈最为人熟知,天猫的数据显示,汉服的消费者已达1 800万人。

在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李子柒在其账号下自设频道《古香古食》内,发布了一条踏青采花视频。视频中的李子柒身着红色斗篷,在春日田野上骑着马缓缓而行,采花回家制作糕点。这一视频在微博上的浏览量超过5 500万。

在李子柒古装出境的短视频评论中,时常出现“女侠”“格格”等古意盎然的称呼,在关注李子柒的“古风圈”受众看来,李子柒就是她们对于理想生活的“投射”——着汉服,骑黑马,如同古人一般,在美丽的大自然里悠哉生活。“投射”这一过程,是将个人理想、自我情感和信念向外放大的一个过程,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认同。

除此之外,受众们也会通过其摘抄或原创的诗歌,来抒发自身情感。伯克认为,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角色认同的意义[3]。评论区的“同好”(有相同爱好的人)间的良性互动也使受众得到了满足,进一步增进了受众对于圈子的认同感。

3  东方非遗传承——传统技法构建民族身份认同

网络传播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趋势,在李子柒微博和bilibili频道分类中,有一个为东方非遗传承专设的频道,频道内包含蓝染,蜀绣、文房四宝、活字印刷、造纸术等传统技法展示,仅bilibili主页的播放量便已超过千万。庞大的播放量和评论背后,反应出的是来自受众的民族认同感。卡拉(J.Carla)和雷格奈德(J.Reginald)将民族认同界定为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4]。王亚鹏在卡拉提出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认为群体态度是民族认同要素中最关键的部分,群体认同在民族认同的表现中,也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民族认同即以身为本民族一员而感到自豪,对于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宗教、习俗充满优越感[5]。

在李子柒关于东方非遗传承的短视频中,评论的大都是年轻受众,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接受能力强,乐于了解新鲜事物。热爱传统文化的用户,会将短视频中出现的非遗相关信息整理总结,发布于评论区,这一举动完全出于自愿,有人戏称这样的受众为“课代表”。意大利学者蒂齐亚纳·特拉诺瓦对数字劳动进行概念界定时认为,数字劳动是一种出于互联网用户自愿,且完全无偿提供的“免费劳动”[6]。科普类评论热度很高,常排在评论区第一位,发布评论的受众也会得到他人“感谢科普”的赞赏,从免费劳动中获得他人的认同感,并且转化为对自己民族积极的身份认同。

4 启示

李子柒原生态类短视频围绕美食制作和手工制作展开,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技法、服饰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平民化、流行化,一定程度上成为主流媒体的补充。其短視频合理地运用表现手法及叙事策略,发挥视听语言的审美价值,在传播优质内容的同时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并构建了身份认同,无形中增加了用户黏性和二次传播。

李子柒短视频描述了和奶奶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有说有笑一派祥和,所有农活亲力亲为,表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7],在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受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中国精神的正能量价值观。可见短视频在传播优质内容的同时不应过分迎合受众,而应专注于某一垂直细分领域,深耕这一领域内的文化内涵,致力于提高原创内容质量,才能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抓住受众眼球,引发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辛静,叶倩倩.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分析与思考——以Youtube李子柒的视频评论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3):17-23.

[2]邹英.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的社会学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孙雨田.“养成”系偶像的粉丝文化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6.

[4]Racial identity,African self-consciousness,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women.Carla J,Reginald J.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8.

[5]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8):17-21.

[6]胡泳.数字劳动的无眠[J].新闻战线,2019(13):66-67.

[7郭文豪,朱杰.批判理论视阈下李子柒热的冷思考[J].新闻论坛,2020(2):11-15.

猜你喜欢

李子柒身份认同短视频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
长尾理论视域下内容型网红价值变现研究
消费文化语境下美食类短视频的符号意义建构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