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赋权下媒介使用与公共事务参与关系探究

2020-09-06陈文玲刘燕

传媒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赋权农村居民

陈文玲 刘燕

摘 要:网络社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偏远地区逐渐呈现出乐观的信息环境,网络联结了原子式的个体,在旧有的物理空间之上,搭建着丰富的虚拟空间。网络的传播特性使普通网民在日常的内容发布与互动中实现赋权增能。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直接探讨媒介使用与公共事务参与意识、行为的关系,得出专业、大众的媒介使用对公共事务参与具有正向影响。研究认为在基层农村地区,加快基层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要健全基层信息发布渠道。

关键词:赋权;农村居民;媒介使用;公共事务参与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9-0-02

公众参与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意见、观点表达为形式的话语参与,另一种是参加集会、志愿者服务、投票等具体行为上的参与。本文将公共事务参与限定在话语表达形式上,涉及消费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

对于公共事务参与形式。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是农民参与事务的主要方式。本文认为,所谓制度化参与是指在法律程序范围内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发表意见看法或进行干预。“非制度化参与”是网络环境下对线上公共事务参与进行讨论时常使用的术语。

学者通过对媒介暴露程度、媒介类型、信息消费类型等变量的细化,对公共事务的关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使用对公共事务参与有不同影响。基于不同的使用动机、行为、内容,媒介使用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也不同。这些研究中,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研究较少。本文探究媒介选择与使用的频率、社会信息获取行为与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公共事务参与的关系,试图了解在网络赋权下村民的公共事务参与媒介使用和信息消费的关系。

根据之前的研究,研究假设如下:

H1:社会类信息接触越频繁,参与意识越强烈,话语参与行为越频繁,在处理公共问题时,更倾向于选择制度化方式

H2-1:传统媒体使用对公共事务参与意愿、话语参与具有正向影响,更倾向于制度化参与

H2-2:网络媒体使用对公共事务参與意愿、话语参与具有正向影响,更倾向于非制度化参与

H3-1:接触大众媒体的新闻、社会类信息越多,则越具有强烈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倾向于话语、行动参与

H3-2:接触社交媒体的新闻等社会类信息越多,则越具有较弱的参与意愿,不倾向于话语、行动参与

H3-3:倾向于通过现实人际关系接触社会类信息的村民更乐于参与和制度化参与方式

一、概念操作化和问卷

媒介使用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公共参与,包括参与意愿,语言表达和行动表达。参与意愿的测量中一共有两个问题:“只要村民委员会或干部就有关事项征求民意” “我就会积极表达我的想法很想了解政府(村委会)及社会各项政策及信息”。参与行为包括话语参与行动参与两部分。话语参与是指对社会话题(环境、消费、教育、政治)的表达讨论,采取定序测量,结果以“从来没有过=1,偶尔=2,经常=3,总是=4”赋值。行动表达中,“向法院起诉” “向干部反映”属于制度化参与行为,网络曝光、上访、忍受等行为选项属于非制度化参与。

因变量包括传统媒体接触频次,网络媒体接触频次,和社会类信息接触频次。采取五点量表测量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脑、手机上网)的使用频率。测量新闻或各类社会信息获取的媒介选择时,同样采用五点量表对其接触频次进行测量。第三部分调查公共事务参与的意愿与行为,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教育程度、主要职业等。

二、抽样与资料收集

本研究基于××省××市××村,由于当地村委会在十几年内并无任何制度化的村民自治形式,村民的政治素养普遍较低。本研究采取滚雪球式方式在微信群和实地进行发放,并利用配额抽样尽丰富样本特征。通过预调查与正式问卷发放,本研究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达到问卷题项数目的10倍。

三、数据统计与结果

(一)数据基本描述

研究对象中,男性占比50.8%,女性占比49.2%,年龄集中在18-40岁(53.3%)和40岁以上(43.3%),教育程度集中于中学阶段(58.3%),经济水平普遍普通(72.5%),其中贫困人群占26.7%,40%的调查对象属于务农者,外出打工占35.8%,经商(个体户)占8.3%,乡镇企业职工占2.5%,学生占5.8%,公职、教育人员或其他占7.5%。

在媒体的使用情况上,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更频繁,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对社会类信息的接触有限。在具体的媒介接触行为上,农村居民较依赖电视台(16.4%)、新闻类APP或手机推送消息(23.0%)、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38.3%)这三个主要渠道,其中,10.4%的人将抖音等短视频作为获取社会类信息的选择,7.1%的人将微博、论坛作为获取社会类信息的渠道。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作为获取社会类信息的渠道最常被使用。

在公共事务参与方面,村民在参与意愿中,对信息的需求要高于对表达的需求,而在一些公共性质议题的讨论中,村民较多关注消费(均值=1.68)、教育(均值=1.60),较少关注环境(均值=1.58)、政治(均值=1.37),但对公共议题关注度较低。选择的利益诉求方式主要为“向干部寻求帮助”等制度性参与(62.5%),而“忍忍过去了”被较多选择体现了农民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萎靡。

(二)回归检验

通过数据的处理,本研究得出以下有统计意义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中的表达维度和话语参与及其中消费、教育问题的话语参与维度作为因变量得到了假设验证。男性更倾向于参与公共事务。教育程度与公共事务的表达意愿有关。利用新闻专业媒体获取信息的频率越多,越倾向于讨论环境、教育、消费、政治问题,其中对教育问题和消费问题的讨论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专业新闻媒体与社交媒体接触对居民话语参与的不同内容有正向影响,其中专业媒体接触越多越倾向于讨论教育问题,而社交媒体接触越多,越倾向于讨论消费问题。

社交类媒体使用越多,居民在公共事务的话语参与程度越低;但社交媒体接触频率越多,居民越倾向讨论消费问题。专业媒体使用越多,居民越倾向于对教育问题层面进行公共话语的讨论。研究假设中的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话语参与均得到了不同结果的检验,而行为参与并没有得到检验。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问卷设计,效度及信度还需增强;本研究的方便抽样存在测量误差;此外,未涉及许多中间变量,期待之后的研究能更进一步。

四、结论

×村居民的公共参与环节较为薄弱,但整体参与意愿较强。×村村民家庭经济状况不甚理想,但其互联网使用率较高,微信平台与手机新闻APP是他们使用较多的媒介与信息渠道。这一现状充分说明了网络与智能手机使乡村进一步“媒介化”。伴随权利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更加突出,基层的信息发布机制亟待建立、完善。

人口统计学和社会地位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影响显著。男性更倾向于对公共事务表达观点。本研究重点关注了教育程度变量,尤其是农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参与意识更加强烈。主要职业、年龄与非制度参与有显著相关,这与政治效能或自我效能有关联,具体原因还待进一步检验。

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相关性不同。专业新闻媒体接触对居民话语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利用电视、新闻类APP等专业媒体获取信息的频率越高,越倾向于讨论公共问题,其中对教育问题和消费问题的讨论明显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社交类媒体使用越多,居民在公共事务的话语参與程度越低;但社交媒体接触频率越多,居民越倾向讨论消费问题。在话语讨论中,教育、消费问题相对于政治、环境问题更具有利益接近性,符合公共事务参与的理性选择原理。

从赋权理念可看出,弱势群体通过媒介赋权重建效能感,从而实现赋权增能。一旦发生平静生活之外的利益冲突,农村网民则会在有限的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从而成为基层地区弱治理下的风险因素。因此,农村地区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渠道和基层民主自治。城乡地理空间不仅有物质属性,也是媒介符号和网络体系能够对各种实践行为产生差别化影响的空间。因此,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从物理空间的进程中强化广大村民的公民意识是X村等落后农村地区的发展关键。

参考文献:

[1]纪盈如.线上新媒体使用对线下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以杭州市大学生为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王志强.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4 (04):62-66.

[3]卢春天,朱晓文.城乡地理空间距离对农村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影响——媒介和社会网络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1):41-57.

[4]方雪琴.自媒体使用对网上网下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2):29-33.

[5]张蓓.媒介使用与农村居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关系研究——基于CGSS2012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海学刊,2017(3):102-109.

[6]余红.知识决定参与?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影响因素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5):82-91.

[7]喻国明.喻国明:民众的参与增强了公共事务决策的可行性[EB/OL].央视网.http://opinion.cntv.cn/jiyushibadayuguoming/index.shtml,2019-02-04.

[8]佚名.互联网使用是否扩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基于CGSS2006的工具变量分析[J].社会,2013,33(5):118-143.

[9]周葆华.新媒体与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意见表达——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研究[J].当代传播,2013(02):41-44+48.

[10]曾凡斌.互联网使用时间、方式对现实政治参与的影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8):24-31.

[11]李天龙,李明德,张志坚.媒介接触对农村青年线下公共事务参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北四省县(区)农村的调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09):80-91+128.

其他作者简介:

刘燕,女,汉族,上海人。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健康传播。

猜你喜欢

赋权农村居民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
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因素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首届赋权型性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问题、策略与走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