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新型叙事

2020-09-06陈贝贝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短视频

陈贝贝

摘  要  新闻的本质是叙事,短视频新闻叙事模式和策略有其独特性.以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新闻为例,其叙事模式呈现叙事主体单一化、叙事内容碎片化、叙事形式多样化和叙事语言通俗化特点,新闻传播主要采用细节策略、场景策略、视角策略三种风格化的叙事策略。这是主流媒体适应新平台技术特性和传播规律的结果,这种新尝试提升了主流媒体内容产品的网络影响力。

关键词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叙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015-03

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导致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介内容传输结构的改变导致大众媒介信息获取习惯的改变,人们不再或很少通过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报纸、电视、网站等)获取信息,转而更多地通过手机等日益普泛化的智能媒体终端获取信息。

作为目前国内短视频平台的领跑者,抖音自诞生以来,凭借其丰富多样的音乐、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酷炫的特效滤镜、个性化的推荐服务、良好的社区氛围迅速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中脱颖而

出[1]。2018年9月,人民日报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的传播理念入驻抖音平台,截至2020年4月26日,其抖音号的粉丝数已达8 481万,总获赞量达39亿,在抖音平台的所有注册账号中排名第一,其短视频新闻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在抖音账号发布的短视频新闻内容,探究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叙事及策略。

1  短视频新闻的叙事变化

1.1  叙事主体单一化

传统的新闻为保证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一般采用多主体叙事视角,通常是编辑(或主持人)的全知叙事视角、记者的客观叙事视角、新闻事件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旁观者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等的综合杂糅呈现。而短视频新闻因视频时长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到两个叙事主体,或是编辑/主持人,或是新闻当事人,仅有少数会将两者结合或采用两者以上的叙事视角。新闻不会以导语、旁白或主持人口播开始,而是在标题中简要介绍新闻内容,通过视频直接呈现新闻画面和人物,并配以字幕解说,这样的呈现方式虽然存在视角单一、信息碎片化的缺陷,但能让人们更加快捷的获取新闻的主要信息。这种短视频作者和新闻叙述者的分离,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受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2]。

1.2  叙事内容碎片化

就叙事内容来看,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新闻内容在变得多样化的同时也更加碎片化。多样化表现在新闻内容涉及时政、社会、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历史、娱乐、生活等多个方面,人物涉及领导官员、普通民众、名人明星、军人、公安民警、科学家、历史伟人等,将“新闻”的范畴大大拓展。碎片化表现为叙事内容的不完整性和非连续性。针对简单的、经历时间较短的新聞事件,传统的报刊新闻或电视新闻都会在一篇报道中比较完整的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针对历时较长的新闻事件,则采用连续报道的方式,在连续传播中致达新闻的真实。而受短视频时长限制和传播特性的影响,短视频新闻内容呈现碎片化,往往将原本就历时不长的新闻事件拆分为多个视频进行传播,且每一个视频内容仅是新闻事件的一小部分,观看单个视频内容并不能对新闻事件有完整的了解,受众需要主动追踪其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才能对整个叙事有比较全面的掌握;针对历时较长的新闻事件,往往只传播其最重要的部分:故事或新闻的“高潮”部分,并不对其做连续报道。除此之外,即使通过单个短视频展现一个新闻事件,其新闻的五要素往往是不全的,也需要受众主动去其他媒体平台搜寻信息。

1.3  叙事形式多样化

与传统的报刊新闻采用文本加图片和电视新闻采用视频的叙事形式不同,短视频新闻融合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新闻叙事。传统的新闻叙事形式单一、枯燥,缺乏感染力,人民日报抓住抖音的传播特性,通过新闻现场视频、图片或当事人采访画面搭配适合的背景音乐,并配以字幕进行新闻叙事,字幕也突破传统电视新闻底部滚动式字幕的单一形式,能够自由地出现在画面的不同地方,并能调整颜色和大小,内容更加精要,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观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信息[3]。

其中,人民日报抖音号对背景音乐的利用值得肯定,其每个新闻视频都配有背景音乐,且背景音乐与新闻事件的内容主题高度契合,比如,在国家领导人讲话或致敬英雄的新闻题材中,背景音乐多庄严肃穆;抢险救灾类新闻题材中,背景音乐紧张激昂;记录社会温情或民众生活的现实题材,背景音乐则比较舒缓温柔;此外,人民日报抖音号还善于利用当下抖音平台流行的歌曲,通过“音乐迷因”本身就具有的扩散优势进行新闻事件的传播。

碎片化时代,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也是碎片化的,这种多样化的叙事形式更加直观、生动,音乐的情感渲染效果和气氛烘托效果搭配视频、图片和字幕的视觉冲击效果,能够瞬间吸引受众眼球,引导其继续观看,也更容易唤起受众的情绪,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1.4  叙事语言通俗化

新闻专业主义和传播渠道的稀缺导致传统媒体新闻采纳正式语体来树立权威性和公信力,以期赢得作为集合体的受众;而社交媒体新闻依赖社交网络进行传播从而导致其采纳亲密而互动的非正式语体、情感化内容与叙述来拉拢作为个体的受众。基于抖音是一款音乐社交类视频软件,且受众多为年轻人,人民日报在抖音上的新闻短视频的叙事语言采用亲密互动的非正式语体和情感化的表达方式。在标题和内容上,多采用日常口语、俗语和白话,坦率直白、通俗易读,还经常结合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平民化、年轻化、娱乐化、流行化的趋势,比如“画面引起极度舒适”“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吴谦大校回应粉丝:男神不是我,男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等标题,以及“帅爆了!”“秀恩爱”“好嗨哟”等词汇,更符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拉近了主流媒体和年轻受众的距离[4]。

此外,短视频新闻标题具有很强的召唤性,比如很多传递社会正能量,歌颂社会互助行为的短视频新闻标题的最后一句话往往是:你愿意为×××点赞吗?真情呼告,吸引受众自觉产生点赞评论和转发行为。在语言风格上,采用情感化的叙事风格,人民日报抖音号直观地表达其情感,很多短视频新闻的标题都以感叹号结尾,比如:“清零!武汉重症病例今天实现清零!”“港警这个飞扑,太帅!感谢你们一直守护香港!”等新闻标题。短视频新闻叙事语言的这些变化适合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闻阅读偏好,更容易感染受众并引发其产生互动行为,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  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策略

新闻叙事行为呈现为话题叙事和风格叙事两种形态:话题叙事是为把某个原始事件及相关的思想、概念新闻化、话题化、所进行的信息处理和话语安排;风格叙事是把某个原始事件呈现为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在保证真实性、不损害真实性的前提下所进行的个性化表达和差异化表达。

不同的叙事形态有不同的叙事策略,显而易见,人民日报的报刊新闻主要采用话题叙事,而其在抖音平台上的短视频新闻更多地采用风格化叙事,在呈现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生动感性的目的,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渗透力。风格化叙事包括细节策略、场景策略、悬念策略、视角策略、节奏策略等多种叙事策略,人民日报的抖音短视频新闻对细节策略、场景策略和视角策略的运用较为典型。

2.1  细节策略——挖掘叙事细节

细节是使事件报道人性化的主要策略,细节能够刻画人物性格,从侧面反映其内心世界,从细微处见精神。比如,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习近平为袁隆平颁授勋章的抖音短视频,获得了1 822.2万的点赞量,其标题为“一定要看到最后!习近平鞠躬,目送袁老的瞬间,感动!”,视频中刻画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袁隆平颁完勋章后亲切握手交谈,向袁老鞠躬并目送其离开的细节,细微之处反映出总书记尊重人才、礼待国家功臣的品格和爱国爱民、平易近人的慈爱形象,瞬间拉近了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受众的情感距离。

细节还能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比如2019年国庆阅兵当日,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一则短视频获得了1 105.8万的点赞量,并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大范围传播,正是采用了细节策略。该短视频标题为“瞬间看哭!阅兵车牌号,1949和2019!车牌号为1949的车一定载着英雄!愿这盛世如你所愿!希望你们也在!”,视频抓住了阅兵仪式中车牌号的细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车牌号为2019的车里,车牌号为1949的车却是空车,配合舒缓悠扬的《我爱你中国》的背景音乐,让人们不自觉想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逐步走向繁荣昌盛,想到那些为共和国建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先烈们,反映了国家领导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了新闻报道的主题,提升了高度,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爱国情感。

2.2  场景策略——营造在场感

“场景”原本经常运用在影视领域,指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行为,或指人物活动的某种场合与环境。新闻场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场合与环境,场景是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报刊新闻通过文字描写来再现场景,需要受众通过想象来还原事件,新闻和受众距离远;电视新闻报道通过现场视频呈现“场景”,制造出一种视觉效果上的“现场感”,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现场与受众的视觉距离,但实际上观众与新闻事件不仅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距离,还存在事件发生和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时间上的距离[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大大缩短了新闻和受众的距离。人民日报抖音号的大部分新闻内容都采用了场景策略,比如领导人外交活动和其他重要活动、纪念日重大仪式、公安机关现场抓捕、司法机关现场宣判等新闻视频,在时间上人民日报能利用官媒的优势,获取第一手资源并快速制作分发;在新闻标题上经常采用:感受现场!现场直击!来看现场!等短语;在呈现形式上,采用适应手机的长屏比例,并放大现场的局部特写,在使用现场同期声的基础上配合烘托氛围、渲染情感的背景音乐,同时借助字幕来强化核心信息,比传统的电视新闻和互联网直播更能使用户产生一种“面对面”的在场感,以具有冲击力的情景聚焦使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场景化、沉浸式的传播中快速感染受众,实现意义的同构。

2.3  视角策略——增加可信度

在新闻叙事中,叙事视角是叙述新闻的观察点和立脚点,包含着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情感倾向,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叙事视角的选择影响着新闻的传播效果。传统的新闻叙事,往往采用多视角结合叙事来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和全面。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因视频时长的限制,往往采用单一的叙事视角,观察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新闻内容可以看出,其对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策略的运用十分典型。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短视频新闻内容为例,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各国领导人、各国政府官员、医生、科学家、世卫组织总干事的现场发言视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直接以新闻当事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呈现新闻内容,表达其观点、态度、立场或建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提升新闻内容可信度,也更容易感染受众。此外,不同于传统新闻,编辑不对新闻内容做任何修改,而是让受众自己解读意义,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能提升受众接受度;且对新闻相关者发言内容的选择性呈现能潜移默化地传播主流媒体的价值观,通过受众的解读和互动自然地引导舆论。

3  结语

综上,短视频新闻的新型叙事模式是适应新平台的技术特性和传播规律的结果,注意力稀缺时代,这样的新闻叙事模式有利也有弊。利在于,适应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民的碎片化阅读习惯,是注意力稀缺时代的事件聚焦,能让网民高效率地了解新闻,并吸引受众参与互动,提升主流媒体内容产品的网络影响力,场景化叙事、细节化叙事和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是其传递主流价值观和舆论引导的有效途径。但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新闻事实信息的不完整容易导致意见的碎片化,网民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新闻事件,主动参与叙事建构,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以意见化传播,很容易因理解偏颇而产生舆论反转现象,针对历时较长、发展较复杂的新闻,通过短视频传播可能不是一种好的传播方式。此外,这种新闻叙事模式的傳播效果还有待考察,已经趋于固定化的视频形式、过度的情感渲染、完全正面的视频内容可能会使网民产生审美疲劳,如何做到新技术和新闻内容、主题表达之间的平衡是当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方式变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光秀.短视频新闻的新型叙事[J].新闻战线,2019(7):76-78.

[2]张志安,彭璐.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7):57-66.

[3]张志安,汤敏.新新闻生态系统——中国新闻业的新行动者与结构重塑[J].新闻与写作,2018(3):56-65.

[4]曾庆香,玄桂芬.社交媒体召唤结构:新闻交往化与亲密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42-48.

[5]李林蔚.移动互联时代的短视频生产策略——以《人民日报》官方抖音号为例[J].新闻论坛,2019(4).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