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舍不得不读你

2020-09-06陆生宁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写作者背景案例

陆生宁

从阅读角度来说,读一篇案例,首先是标题进而就是案例背景,案例背景是整篇案例的开篇,具有引领作用。这段文字的“出场”像相声里的“包袱”一样,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想看看何时破“包袱”,这篇文章便有“门”了。但也有些案例十分可惜,纵使案例描述写得精彩,反思写得独到,但案例背景空洞晦涩,读者也会在不经意间“错过”,因此写好案例背景是很重要的。

一、普遍问题——一种被忽视的存在

起笔写案例背景,若是大而空的理念堆积、远离案例事件的关联、杂乱无序的铺陈、不知所云的叙述,就会导致一开始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产生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诱发读者往下阅读全文的欲望。此类案例背景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无端忽视。因为与案例描述和案例反思相比篇幅不长,写作者往往会把整个写作的精力集中在后两个部分,对案例背景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觉得可有可无。为了文体结构的完善不乏随笔写几句陈旧观念,或者在网络上借鉴数笔新兴概念应付了事。其实不然,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快餐式阅读的习惯下,独特的“产品介绍”还是很有必要的。

2.理念堆积。常有写作者对案例背景定位不清,摘录大段理念、引用名家名句甚至是国家颁布政策法令性的文件,旨在先声夺人、借势上位从而提升品位。引经据典的引领固然没有错,但是理念与案例的实际不符、与之没有关联、或是有关联却表述不清,反而会弄巧成拙。有如衣着鲜亮出门做客,却戴了一顶老气横秋的大帽子,不仅不好看,还会遮蔽原本清秀的面容,着实可惜。这样的案例背景必定使读者索然无味,弃之不及。

3.杂乱无章。写作无模式,理清思路是关键。别看案例背景少则几句话,多则一两段文字,其间也要把想交代的关键性元素、论述的问题了然于心,理顺事理间的逻辑层次,突出主要矛盾,写作时才能抽丝剥茧,逐步深入。可是有些案例背景,有理念、有铺陈、有反思,看似面面俱到大而全,但是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杂乱无章,可读性不高。

4.不知所云。有的写作者在案例背景中辛辛苦苦地呈现出一大段文字,文字冗余,不知所云。这样的案例背景抑或是写作者的态度问题,没有认清案例背景写作的地位及重要性;抑或是写作能力欠缺,对案例体系缺乏完整的认识与建构;抑或是驾驭文字的能力尚弱,才会有“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苦楚;抑或是思维逻辑混乱,少了顺流而下拾阶而上的层次递进。

二、显著特点——寥寥数语引人入胜

优秀案例一般都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案例背景作为序曲,从篇幅上来说宜短小精悍,忌长篇大论。寥寥数语能让读者大致明白这篇文章表达的意向,承上启下,呼之欲出。具有“准、精、巧、疑、陈”等特点。笔者以第四届全国优秀体育教育教学案例作者的精彩笔墨举例说明。

1.准,准确严密。直切主题,紧扣案例的具体内容及反思概况,让读者对案例的主线有整体把握。如:三十秒很短,是一名初中生跑完200m的时间,是发两条微信小视频的时间;三十秒很短,是我可以选择另一种解决问题方式的机会。可是,由于自己的年轻气盛,却错过了选择与学生和谐相处的机会,也正是这三十秒的错失,让我做了一件有失身份的事情,这个事件让我备受打击,从而引起了我未来从教之路的深刻反思和自我觉醒。——山东马立立、李清《三十秒的抉择——青年教师的反思与觉醒》

2.精,精准概括。开门见山,和盘托出,概括性的陈述,清楚地点明案例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及意图,言简意赅,读者一目了然。如:笔者在办公室经常看到已经双面打印后无法使用的废纸,直接当废品卖了觉得很可惜,就决定用这些废纸来开发体育锻炼的器材和一些辅助工具,来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和运动的兴趣。——浙江李国峰《小小废纸用处大 体育课堂乐趣多——基于课堂使用纸张教学的实践探索》

3.巧,巧妙关联。一个词、一个标语、一句话、一个细节,巧妙关联,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清晰的、内涵丰富的“共同体”,作者的渴望表达与读者的愿意阅读瞬间同频共振。如:我的一节投掷实心球课中出现了一次“意外”,正是这个“意外”让我措手不及,然而临场的调整却起到了“奇效”,一下子让我如醍醐灌顶,重新认识和理解了课程理念,并进入了深深的反思。——江苏缪辉华《将“意外”进行到底》

4.疑,設置悬念。开笔先设疑,造成悬念,把精彩的细节放在开头,突出核心矛盾,山重水复疑无路。提出问题,在疑惑中探究真相,柳暗花明又一村。读者会有先抑后扬,豁然开朗之畅快。如:最近在足球社团活动课上,我最喜爱的队员也是球队的主力守门员——李阳消失了!今天的训练课都没有看见他的身影,他也没有和我请假。——江苏伍安康《“门神”是怎样练成的》

5.陈,铺陈渲染。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不管是镜头还是文字,导演和作家都善用铺陈的手法,让主角以“最被值得记忆的”的样子,在场景、事件、冲突的转角处出场,营造出张力满足观众、读者的兴趣需求。如:2016年我到乡镇中学支教,那里体育器材短缺,但那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形、自然资源都变成了我的天然体育器材。教学楼东侧的化龙湖畔有两棵大柳树,每到夏季枝叶繁茂,绿树成荫,柳条长短不一,随风飘摆。炎热的夏季学生们总是喜欢课间聚到湖边歇息、看鱼。想不到就是这样的一棵树,成为我带学生上课的辅助器材。——吉林乔军《化龙湖边的柳树条——摸高练习》

三、巧写背景——举笔生花两相悦

任何一则案例阅读的背后,都有一个寻求教育认知与感悟的读者。任何一则案例写作的背后都活跃着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教师。每个教师的喜好不一、优势不同、风格迥异,起笔写案例背景,应扬长避短,自显特色,成长自己,成就他人。

1.理念引领树标杆,能体现写作者的深厚理论功底。明确主题,传递清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让案例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案例背景一马当先的地位决定了“英雄”不论大小,“篇幅”不论长短,写出与案例密切关联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课程意识,发挥高站位大格局的领衔作用。以此为主线,一贯到底,写者有底气,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践行真知。读者顺着主线,按索骥,能领略了“小处见大,平中藏奇”。如:2019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要求把冰雪运动知识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并计划主要针对北方地区的中小学开展冰雪运动项目的冬季体育课……在此背景下,即使在缺乏有利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加强冰雪知识教育,重视冰雪运动可能给学生带来的乐趣,通过加入类似课程,丰富南方地区的体育教学内容。——河南赵康、陈保《“无冰无雪”的一节冰雪教学体育课》

2.分析归因给策略,體现出写作者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写作者就某一个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即将呈现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说明,直切主题,层层递进,一方面展现了写作者的教育实践能力、教学特色和独到的思维表达;另一方面能让读者顺藤摸瓜,在具体中捕捉抽象,提炼认知。如:篮球——急停急起运球技术,是小学篮球运球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内容。急停急起运球要重点学习“起”与“停”的触球部位,难点是停得稳。学生在练习急停急起运球时,人和球不能同时停稳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突然急停与起动的意识也不够。通过反复实践,笔者创设了一个交通指挥的教学情境,自制了几种交通标志(红绿灯、直行、限高1m标志),再加上地面彩垫(充当地面“红绿灯”)。以交通标志游戏的形式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急停急起运球技术。——北京陈威、魏敬《停中的困惑 起中的思考》

3.描述典型问题凸显有效手段,体现出写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写作者用文字画图,就教育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采用直接描写,再现生动的情景,快速展开矛盾冲突,简单、直接的画面能瞬间唤起读者共鸣,急切地想探一探问题解决的究竟。如: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上节课安排好的站队位置,下节课就忘了,找不到位置时就在队伍中你推我拽抢位置、大声嚷嚷、乱成一团,这种体育课站队难的问题并不鲜见,加上学生在课间操做操及放学时又是一种队列,经常出现学生找不到位置的现象,这很让人头疼……笔者运用情景教学“飞行证书”的情景游戏组织实施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队列队形的教学效果。——山西牛翠翠《“飞行证书”在一年级队列队形教学中的运用》

4.标新立意先反思,体现出写作者善于理性思考,思维有深度。写作者立足于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意识,在微观中提炼出教育教学宏观主张,以所思所悟开头,能让读者积极跟进,求得教育智慧的认同与提升。如:有效的课堂教学任何时候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这样课堂效能就会改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提高。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有实效的体育课?如何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找到适合的高效的教学方法?这也正是笔者作为教研员以来听课所关注和寻找的。在一堂初中体育课上,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给了笔者很好的启示。——吉林王娓娓、韩于双《小教师带来的课堂教学实效》

5.引经据典借题发挥,体现出写作者有唯美的教育情怀。借经典引出话题,借文字抒发情怀,文风婉约清晰,阅读起来如潺潺流水般顺势而为,轻松愉悦。如:“不是木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美轮美奂……”每当笔者细细品读林格老师所写的《教育的温度》时,不知天高地厚的笔者,心中便浮想联翩,“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体育教师”?也试图将这种宜人的温度带入课堂,甚至带进学生的心里,让课堂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觉悟。——广东谢新荣《做一名有温度的体育教师》

恍惚中想,如果“案例背景”能借诗言志,它会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抑或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自我定义呢?

不能再写了,坐在电脑前思量,原本是一段文字的写作,却举笔泻千里不肯作罢,真不是个性使然。这“肆意妄为”是源于全国优秀体育教育教学案例写作者的妙笔如花,尤其是那些案例背景的绝佳开篇,就有了“怎能不读你”的邂逅,一篇篇、一次次的欲罢不能,成就了一个读者在阅读、实践与思考的大地上任意驰骋……

参考文献:

[1]毕飞宇.小说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蔡淇华.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3]刘祥.改变,从写作开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写作者背景案例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白马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论写作(创作谈)
跟踪导练(一)5
写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