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坚克难 “大步”向前

2020-09-06邓亚兵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步幅圆环教具

邓亚兵

一、案例背景

2019年5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与另一所学校的教师同上水平一(二年级)《走与游戏:大步走》。经过前期精心准备,笔者信心满满地开始上试教课。选用塑料圆环作为教具,遵循“一物多用”的原则,塑料圆环一直都被运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开课时将塑料圆环拼成“奥运五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步走”;准备活动是配乐做圆环操;基本部分是通过调节圆环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练习的步幅越来越大;游戏环节是利用圆环做障碍接力赛;结束部分是进行圆环拉伸练习。

课前笔者想象这堂课应该是一节不错的课,没想到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笔者的自信心备受打击。首先主教材部分由于塑料圆环是坚硬的,有一定厚度,学生们有畏惧心理,为了不踩到塑料圆环,其动作严重变形,出现了跨步走、踮脚尖走等错误动作。其次由于学生太喜欢这个教具,部分学生不时地将塑料圆环套在手上绕圈,甚至有个别学生趁教师不注意时竟玩起了“套圈圈”的游戏,笔者需要花很长时间维持秩序。最后,学生只能反复练习大步走,一堂课下来,学生脸上看不到笑容,笔者也教得索然无味。团队教师给出的点评是“教学环节不清晰”“没有突破重难点”“练习密度不够”等意见。笔者认为,这是一节失败的体育课,思考如何才能达到展示课的水平以及如何才能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别出心裁。

二、案例描述

笔者痛定思痛,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寻求帮助,大量查找相关资料,反复试教,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正式展示课时,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太阳花(直径26cm)代替塑料圆环作为教具,采用先体验、后教授、再练习比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大步走,围绕技术动作的教授开展了一系列趣味活动。

1.分解技术,循序渐进,降低难度

將大步走分为上肢摆臂和下肢步幅教学。通过教师示范自然走和大步走摆臂幅度,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大步走摆臂幅度要大一些(图1),然后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先掌握上肢的动作,接着再学习下肢的步幅动作(图2),这样学生在每个环节掌握1~2个关键技术就比较容易了。

2.紧扣学习目标,巧妙教学,突破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清楚“大步走”“步幅”等概念,教师选择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开动脑筋,自主思考。第一次体验是在场地上标注12m的距离,让学生们自然走到终点,并大声数出步数,返回时让学生们挑战“减少步数”。通过体验对比,引出大步走教材,教师教授大步走的摆臂动作,学生练习。第二次体验步幅加大,太阳花摆放间距分别是65cm和75cm,学生可以看着地面,进行不踩到花的直线自然走体验,直观的数字让学生们清楚知道了原来自己的步幅可以加大,学生自行体验之后,教师再教授步法,并让学生练习。第三次体验为自然大步走,分小组摆放适合组员步幅的太阳花间距,学生在太阳花的一侧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纠错,巩固技术动作。这样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本堂课的重难点展开,使大步走技术动作不断巩固强化,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3.精思巧搭,童趣自然,翻转课堂

展示课在热身操(图3)部分选用了抖音神曲《嘟啦》作为背景音乐,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点燃了学生激情。主教材第一个环节是小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复习第一节课学习的不同姿势的自然走。学生们对前脚掌走、后脚跟走、手叉腰走等技术动作的练习兴趣并不浓,因此对于每一种走法,笔者都会加上“听数抱团”的游戏(图4),有了这样的小搭配,学生们瞬间就有了兴趣,玩得不亦乐乎。

主教材反复练习加大摆臂和增加步幅其实是非常枯燥的,所以笔者教授了学生们朗朗上口的儿歌,例如,练习摆臂时学生们会说“自然走自然走自然走、大步走大步走大步走”,根据儿歌变化摆臂的幅度,通过语言提示动作,学生们也能区分两种走路姿势摆臂的特点;在练习大步走时就会有一问一答式的儿歌:“谁会大步走?我会大步走;怎样大步走?挺胸抬头走;怎样大步走?摆臂大步走;怎样大步走?迈开步子走;怎样大步走?自然大步走。”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能牢牢记住大步走的动作要领,还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游戏“小蜜蜂采蜜”,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小蜜蜂”抢占有限的太阳花,进行类似“抢板凳”的游戏。学生们全员参与,非常兴奋,教师能过逐渐减少太阳花的个数而加大游戏难度,学生们拼搏奋进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强烈,脸上的笑容感染到了每一位观课的教师,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课后,观课教师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并得到区教研员的充分肯定。

三、案例反思

1.精选教具,事半功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合适的教具是一堂优质课的基础。笔者最初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用大小不一的塑料圆环作为教具,在试教时发现用塑料圆环有一定的难度,存在安全隐患,学生也喜欢玩弄塑料圆环,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后来笔者选用靓丽新颖的教具“太阳花”,当它刚被摆在绿绿的草坪上时,就已经吸引了学生们及众多看课教师的眼球,在视觉效果上就明显优于塑料圆环。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们的学练兴趣瞬间提升。另外,巧用太阳花还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保护大自然”等德育渗透。

2.深研教材,攻克难点

对于任何教材,教师必须在理清重难点后,才能对应设计出教法和学法。最初笔者设计的重点是加大臂幅,难点是加大步幅。针对加大臂幅、围绕加大步幅,笔者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最后教学效果展示时,发现原定的重难点并不是学生难掌握的关键点,而是意料之外的“顺拐”、重心后移、跨步走等错误动作。回想最初的教学设计,笔者在拟定重难点时就没有精准掌握学生的“学困”处,以至于忽视“身体协调”这个真正的难点。找准难点之后,学生在练习大步走完整动作时,笔者改变了教法,根据学生的身高以及身体素质进行了自由分组,摆放不同距离的太阳花,让学生挑战自身,而不是与他人进行对比,导致动作变形。

3.教学魅力,共享乐趣

一节好的体育课不仅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和“备场地”,笔者认为更应该“备自己”。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快乐运动是这节课的目标之一。水平一的学生很容易被调动情绪,并且他们都很愿意配合教师,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该阶段的学生又需要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去沟通,语言丰富、身体姿态多变的教师他们会更喜欢。无论是语言、服装还是表情,笔者都反复练习了很多次,一直在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并激励着学生,让他们爱上教师、爱上课堂。

“教法总比困难多”是笔者上完《走与游戏:大步走》一课后最深刻的感受。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敢于创新的教师一定会在教学攻坚路上大步向前。

校对有感:通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名非常用心的教师。如:教具从最初坚硬的“塑料圆环”更换为鲜艳靓丽的“太阳花”;教法也从最初的传统式改为更为新颖的精准模式,可以说这是一篇“走心”的作品。如作者能提高一下文字功底,必将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步幅圆环教具
圆环填数
5 ways to reduce your carbon footprint from home 减少家庭碳足迹的5种方法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巧剪圆环
成语圆环
防风寒白天踮踮脚
转动戒指
中学生100米跑中的步频与步幅
功能动作模式下短跑训练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