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

2020-09-06王晶

传媒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新闻线索

王晶

摘 要:本文以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媒介融合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发生改变和电视民生新闻和媒介融合方式为主要依据,从丰富民生新闻来源和增强民生新闻报道角度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媒介融合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手机拍摄;新闻线索;广播形式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0-00-01

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媒体、数字媒体和智能媒体等组成,新旧媒体差异性在于传播形式以及接受群体不同,自由开放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传统媒体的冲击,吸收了更多电视群体,新媒体信息受到接受群体的欢迎和青睐。在此过程中,网络视频以及手机视频等观看量不断提升,电视收视率被各种新媒体分流。和传统电视媒体对比,新媒体更加个性和自由,在娱乐和咨询领域内存在不同优势,为更好的满足民生新闻工作需求,需要合理化吸收网络媒体主要特征,构建多样化互动平台。

一、媒介融合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发生改变

媒介融合内容的提出标志着多形式媒介从多元化形式走向一体化,因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媒介融合模式趋于成熟,以手机和互联网等各种全新媒介交融过程作为民生新闻互通性和广泛性。

信息来源十分丰富。传统电视媒体民生新闻信息来源十分狭隘,以线索提供、人民群众意见和新闻发布活动等形式完成,线索提供形式就是社会大众向媒体提供一些新闻的主要线索和内容,内容以及形式比较丰富,通常是人民琐事、娱乐、热点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等。人民群众建议实则是人民提供线索,新闻发布活动是官方公布和民生利益存在关系线索内容,记者采访新闻的采访形式对自身判断以及感知内容进行分析,线索是否受到重视和记者综合能力存在一定关系。

拓展渠道比较多。从全局分析,互联网和手机高度发展,能够有效拓展民生新闻途径,报道形式更多,新闻素材更加多样,民生新闻中可以通过短信竞猜、市民参与和滚动字幕形式获得市民想法和意见,可以借助手机拍摄形式完成新闻素材提取。

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为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全新思维,可对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报道出去,直观展现出来,为受众合理反馈,拉近彼此之间距离。也就是说新媒体发展中手机和互联网对于民生新闻的发展影响很大,微博也是其中一个有影响力的内容,因为微博用户不断增多,不管是八卦还是民生问题,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媒介,使得人们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民生新闻内容不断变化,新闻节目可以成立自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文字和视频形式发布新闻内容,观众可以上传和提供身边新闻线索,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和人民群众互动性,提升节目收视率。

二、电视民生新闻和媒介融合方式

(一)丰富民生新闻来源

传统电视媒体民生新闻来源主要是线索爆料,专业线索人员以及群众向媒体提供新聞线索内容,广泛搜集新闻内容,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市民投诉形式,遇到困境群众向媒体提出求助,以及人心市民对于城市建设打抱不平。而新媒体中手机和网络的出现,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全新动力,使得民生新闻来源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拍摄和家庭DV功能就像在现场看到新闻发生一模一样,各种型号手机和DV见缝插针出现,记者在返回报道处,就有人已经使用手机拍摄了整个过程,上传到网络上对新闻现场进行记录。任意流动民生信息源时刻存在我们周边。手机和网络媒介形式丰富了民生新闻信息来源,报道角度以及新闻素材内容都更加丰富和精彩,可以通过彩排以及自拍形式,完成新闻线索获取。

(二)增强民生新闻报道角度

新媒介时代使得民生新闻报道遇到挑战和机遇,报道角度更加丰富,从而使得新闻题材选择存在难度和差异性,公共报道方向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以媒介形式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使得人们更加了解周边事物,引发人民群众讨论和研究,使得新闻题材以及角度更加广泛。为更好的使用民生新闻节目工作需求,为其通过特色新闻栏目,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广泛沟通空间,对社会事务广泛思考和分析,满足于人们对于新闻内容的兵。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高度重视关注公共事物,对社会话题思考,遵循一定原则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实现民生新闻的转型。可以和知名网站合作,扩大自身知名度,使得节目收视率不断提升,吸收更多网友,此种形式可以吸引一些不关注民生新闻的人群主动参与观看中。扩大新闻报道面,获得更多竞争力,吸引更多观看,及时观看和反馈,从而不断提升民生新闻报道影响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新媒体时期的发展,使得电视民生新闻需要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为更好地满足人们新闻需求以及时代发展需求,电视民生新闻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时代需求做好改造和升级,对共同领域事物进行观察和监督,报道和引导形式更加合理和具体,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公共意见互动和传播,实现公共民生转型。

参考文献:

[1]梁索平.“新”媒体“新”民生——探究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7(12).

[2]陈鹏.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对策[J].新闻世界,2019(8).

[3]杨馥宁.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 2017(05).

[4]李兵兵.当故事走进电视民生新闻[J].新闻窗,2014(05).

[5]王莉.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之道[J].新闻知识,2009(10).

[6]鞠斐.警惕电视民生新闻背后的立场预设[J].青年记者,2005(04).

[7]董卫民,茅伟光.硬化主题,重塑电视民生新闻的辉煌[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0).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新闻线索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记者新闻线索发现与新闻采访技巧阐释
浅谈记者如何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入行的记者如何获得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