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民歌在合唱艺术中的应用以及诗学美
2020-09-05凤花
凤花
【摘 要】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蕴含了众多蒙古族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并受到了学术界以及艺术界的重点关注,如何传承、保护利用蒙古族长调民歌成为众多艺术家以及学者重点讨论的话题,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合唱艺术进行结合成为现代音乐艺术实践的一大方向。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合唱艺术
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蒙古族长调民歌在合唱艺术中的应用以及诗学美具体体现两部分进行论述,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学者以及研究人员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議。
一、蒙古族长调民歌在合唱艺术中的应用
在蒙古族长调民歌引入国家化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便是西方合唱艺术与蒙古音乐艺术的充分融合,通过相关的合唱音乐作品,将两种不同的音乐艺术进行融合,并逐渐发展为一种与原型不同且极具创造性的音乐模式。在西方合唱艺术中其更看重的是最后所呈现的纵向的立体效果,且不同声部都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且不具备主次之分,而蒙古族的长调民族则更看重最后横向且线条清晰的效果,且不同声部存在极为明显主次之分,具体表现为主线旋律为主、其他各声部为辅。而本文所讨论的蒙古族长调与西方合唱音乐艺术的结合则是指将西方合唱音乐中的纵向立体人声与蒙古族音乐的横向人声进行充分结合,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加入蒙古族传统的音乐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问题便是:蒙古族长调民歌在于传统的合唱音乐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在演唱过程中展现极具蒙古族特色的“诺古拉”唱法?这需要相关演唱者打破传统以往的基础发音方式,发挥自身真假声的融合,部分时段需要运用真声进行演唱,甚至需要相关演唱者运用喉音进行演唱,这就要求相关的演唱人员具有极优秀的气息、头腔共鸣以及声音圆润度的控制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演唱过程中的穿透力以及融合度。蒙古族长调在合唱音乐中的这种创新,即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外结合的独特美感,又能充分凸显本族的文化特色,符合时代发展下人们的实际审美需求。
能够保证音准的持续、稳定以及准确性是一个高水平合唱团所具备的首要因素,在实演唱过程中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律制中不同人所唱的相同音的距离却存在不同。倘若一个合唱团的整体音准极好,其在演唱过程中也会出现不用程度的泛音,这也是合唱音响具有极丰富特点的原因,这就是其与独唱更具魅力之处。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在合唱艺术中的诗学美
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游牧时期的代表性产物,其具有极强抒情音乐风格的特点,是极具代表性的抒情音乐形式。蒙古族长调既是蒙古草原音乐时期的代表,也体现了蒙古族英雄史诗,因此我们想要了解蒙古族长调音乐的美就必须从蒙古族的史诗音乐出发,从音乐的语境、长调中的风格、韵味美等角度进行研究,将其充分融合到合唱艺术中,从而体会其中的诗学美。
1.从史诗的表演以及表演语境进行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我们可以将蒙古史诗音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狩猎歌舞以及英雄史诗为代表的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以草原牧歌以及思乡歌为代表的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第三个阶段则是以叙事民歌以及胡仁乌力格尔为代表的蒙古半农半牧音乐文化时期,具体的音乐形式也在这三个时期中发生由短调到长调最终回归短调的变化。真正的表演要求相关表演者承担向观众表现自己交际能力的义务以及责任,而这种能力需要社会所认可的说话方式以及知识能力作为基础,从观众的角度进行分析,表演者是否能够通过合理的行为方式以及表述技巧向观众展示自身的交际能力将成为其评判表演整体的重要因素。史诗表演作为一种极为典型的体裁,其属于鱼类资源,同时其被运用于特定的民俗宗教象征中,因此在某一阶段其属于象征符号资源,此外其在表演过程中所展现的文化行为是一种极典型的社会权利象征符号。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蒙古族史诗表演所蕴含的意义已经大大超出了其自身实际所具有的意义,通过对特定社会文化以及互动的展现给予了史诗表演独特的文化意义。
2.从长调民歌所透露的草原文化“文气”角度进行分析
“文气”主要是指创作人员在创造过程中所体现的内涵禀赋,是创作人员精神以及性格的集合体,是创造者在实践活动以及精神活动中自身生理以及心理变化的综合。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合唱艺术融合过程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其所具有的民族风,不论是上文所讨论的“诺古拉”还是人们所常知的“呼麦”都是从草原上所衍生的特殊音调。在演唱过程中相关合唱团将自身或展现的优秀泛音与特殊声部进行呼应,采用这种特殊的演唱方式将自然泛音与所产生的特殊泛音进行结合,从根本上丰富演唱过程中所呈现的泛音,调动观众情感。蒙古族音乐具有极为强烈的民族特征,相关创造人员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代表着抽象的理论风格以及音乐元素,从而引导相关听众在审美鉴赏过程中能够领会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特征,从而准确把握住融合音乐中最真实的风格,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直观性、形象性以及经验性的代表。
3.从泛音合唱中所蕴含的“滋味”角度进行分析
近些年来,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改编合唱音乐作品不断冲击着中西方的合唱音乐,并逐渐流传与古典以及流行领域。《念故乡》的出现就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听觉盛宴,其中的呼麦溢出便直接引导人们神游天际,调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而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引导人们享受音乐,通过自身想象品味其中的真实滋味,蒙古族长调合唱作品能够通过勾起听者无穷想象,带个人们以不同的享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流传千年的音乐形式,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革新过程产生了独特的艺术结构以及风格,并成为蒙古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蒙古族长调民歌与合唱音乐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创造出既具时代特征,又有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是现代音乐艺术新兴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魏秀娜. 蒙古族长调民歌舞台化演唱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刘媛元.蒙古族民歌在无伴奏合唱中的融合[J].中国文艺家,2020(05):25-26+67.
[3]程书鹏.蒙古族风格合唱创作研究[J].戏剧之家,2020(08):67.
[4]程书鹏.蒙古族无伴奏合唱艺术形态特征[J].戏剧之家,2020(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