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脐静脉插管留置术用于早产儿静脉治疗的价值研究

2020-09-04郑霞飞朱锦辉刘彦均徐丽春高珠君王芬烂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脐带插管早产儿

郑霞飞 朱锦辉 刘 琳 刘彦均 徐丽春 高珠君 王芬烂

(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 东莞 523750)

2012年,WHO《早产儿全球报告》称[1]:全球范围内,每年出生的早产儿超过了1500万例,早产儿出生时的体质量、胎龄、疾病与并发症类型也在发生改变[2]。早产儿指的是胎龄<37周的新生儿,早产儿的体质量通常<2500 g,也属于低体质量儿。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发育的更加不成熟,而且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普遍较差,很容易出现脑出血、体温调节紊乱、呼吸急促等症状[3]。出生后7 d内,早产儿无法正常进食,只能依赖静脉补充营养,大部分治疗药物也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药[4],因此静脉通道的建立十分重要。早产儿的四肢静脉、头皮静脉非常细小,持续的输入高浓度的营养液很容易出现外渗,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PICC置管术费用较高,而且对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并不广泛[5]。脐静脉插管留置术操作简单,能够长时间留置导管,避免了多次穿刺给早产儿造成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性高、易于操作的静脉置管方式。本研究比较了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与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34例早产儿的入组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所有患儿经我院检查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早产儿判定标准。②所有患儿均无肠梗阻、无静脉插管禁忌证。③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流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存在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患儿。随机将34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17例。其中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6例;胎龄29~36周,平均(32.98±1.46)周;体质量1.00~2.48 kg,平均(1.81±0.24)kg。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5例;胎龄28~36周,平均(32.84±1.57)周;体质量1.03~2.47 kg,平均(1.82±0.15)kg。两组患儿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对组内患儿实施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疗法,观察组对组内患儿实施脐静脉插管留置术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对照组外周静脉穿刺置管:选择长度30 cm、内径0.6 mm、容量0.2 mL的硅胶管,于头静脉或者肘正中静脉穿刺。提前预热辐射保温台,将早产儿放置在保温台上,局部消毒后,经20G的蝶形穿刺针插入外周静脉,见回血后固定好上肢,穿刺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察组脐静脉插管留置术:早产儿放置于提前预热好的辐射保温台上,将早产儿身体上的分泌物、羊水等擦拭干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间断脐带,预留2~3 cm的脐带用于插管操作。消毒脐带与周围的皮肤,明确脐静脉的位置,使用弯钳固定脐带的残端,完全暴露脐静脉,用止血钳提起脐静脉,缓慢、轻柔的把导管插入脐轮腹壁的2 cm位置,插管的长度为脐带断端的长度+脐带根部到肩峰之间的距离。见到回血后套上肝素帽,于脐带的残端缝合1~2针,用丝线缠绕打结固定导管,于脐轮的两侧贴敷透明敷料,覆盖上无菌纱布。通过X线检查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每次输液结束,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

1.3 观察评定标准:①穿刺情况:记录两组早产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②炎性因子水平:采集4 mL静脉血,离心分离后获得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4]检测两组早产儿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8(IL-8)。③置管并发症:出血、渗血、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的穿刺情况比较:观察组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与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0%(17/17),高于对照组64.71%(11/1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的穿刺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早产儿的穿刺情况比较()

2.2 两组早产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儿的CRP、IL-6、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早产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41.1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早产儿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症状均不会影响脐静脉插管留置术的操作[6],脐静脉置管所使用的导管十分柔软,无导丝,不会对患儿的血管壁造成损伤,置管后,可进行输血、给药、输注营养液和脂肪制剂、采集血液标本等操作,十分方便[7]。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始终是新生儿科的一大临床难题,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尽管创伤较小,不需要局部麻醉和缝针,但价格昂贵,而且早产儿的周围循环较差[8],穿刺失败率较高,所以并不适合在基层医院儿科与普通的新生儿病房推广[9]。脐静脉的血管条件较好,管径较粗,更便于观察和穿刺操作,能够快速为早产儿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注营养液与各种治疗药物[10]。本研究中,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在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几方面更有优势(P<0.05)。说明脐静脉穿刺置管为早产儿的静脉治疗创造了更为便利和有利的条件。

在进行脐静脉插管操作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在距离脐部根部1~1.5 cm的位置进行荷包缝合,然后在该位置往上的2~3 mm处将脐带整齐的剪断。脐带切角的11点钟13点钟之间,可见三条血管,蓝色、壁薄、最粗大、扁形的血管便是脐静脉[11]。②参考早产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来明确脐静脉的插管深度,如果插管太浅,可以引起导管脱落或者液体外渗[12];如果插入过深,则可能造成心跳骤停或者心室纤颤。高位插至膈肌上的第8~10胸椎之间;低位插至第3~4腰椎水平。体质量<1000 g的早产儿,导管插入深度为5 cm,体质量每增加500 g,插入深度则加深1 cm[13],若早产儿的体质量>2000 g,则插管深度应达到8 cm[14]。

综上所述,脐静脉插管留置术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疗法对早产儿的治疗均能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但从二者的综合对比上能够发现,相较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疗法,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可减少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保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有效提高早产儿治疗质量,减少因穿刺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促进早产儿康复,缩短治疗周期和住院时间。从完善治疗方法和患儿治疗感受上,脐静脉插管留置术的增益效果更为显著,更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其治疗有效性、便捷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均能得到保障,能够显著减轻患儿的痛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脐带插管早产儿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染毒的脐带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