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分析
2020-09-04王月娴
王月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品调剂科,山东 济南 250012)
临床观察发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血液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激活、电解质紊乱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在这些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Af)和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重构、心室结构和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根据其特点和QRS的不同形式,可分为两个亚组。即QT间期正常或延长引起的心律失常。多形性室速的心率不规则。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恶化为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多形性室速的治疗,有或没有QT间期延长的数据有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多形性室速的治疗应与室颤/无脉性室速相似。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不宜以延长QT间隔(扭曲型)胺碘酮作为初始静脉或口服给药,而变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初始治疗宜采用电复律、镁离子和心脏起搏。胺碘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Ⅲ类多通道阻滞剂,可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无论是自律性、触发性活动还是折返性激活。临床经验表明,一些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确定,或存在加重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的负性肌力作用,有的可诱发更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而胺碘酮对心律失常作用不大。不影响室内传导,无负肌力反应,不提高起搏阈值,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因此,主要用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等引起的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严重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颤动等类型,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目前临床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不一,其中,胺碘酮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1-2]。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7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随机分组,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单纯进行常规用药,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对于患者开展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的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症状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收缩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SF-36量表生活质量水平;不良反应,分析了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原理,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7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8.67±6.15)岁。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18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17例;基础心脏病的病程是1~13年,平均病程是(7.89±1.56)年。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3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例,高心病13例,冠心病17例。男25例,女10例。心律失常的类型当中,室性心动过速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快速心房颤动3例。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8.21±6.25)岁。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18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 17例;基础心脏病的病程是1~13年,平均病程是(7.59±1.42)年。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3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例,高心病12例,冠心病18 例。男24例,女11例。心律失常的类型当中,室性心动过速1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快速心房颤动4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上符合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②所有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②合并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尚未控制的传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受体阻滞剂、扩张血管的药物进行原发疾病的治疗,若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情况则实施电复律治疗。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增加胺碘酮(国药准字H20044923,名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由位于中国山东省东明县黄河路方明段的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于2015-05-18)辅助治疗。给予胺碘酮首次剂量150~300 mg,用20 mL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并给予静脉缓慢推注,时间是10 min,观察半小时,如果无效则重复使用。对于个别室速出现反复发作的患者之后以每分钟0.5~1 mg的速度给予胺碘酮持续静脉滴注,根据病情好转逐渐减少胺碘酮的用量。同时给予每天口服胺碘酮(国药准字H44021623,名称盐酸胺碘酮片,由位于中国广东省开平市月山镇彼迪大道66号的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于2015-05-31。为片剂化学药品,规格为0.2g)600 mg。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的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症状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收缩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SF-36量表生活质量水平;不良反应。显效:心律失常纠正,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颤动减少90%以上,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颤动减少50%-90%;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3]。
1.4 统计学处理:SPSS25.0软件,进行t或卡方检验,统计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胺碘酮辅助治疗组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是35(100.00),其中,治疗显效的患者21例,治疗有效的患者14例,治疗无效的患者0例。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则是26(74.29),P<0.05。其中,治疗显效的患者12例,治疗有效的患者14例,治疗无效的患者9例。
2.2 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收缩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SF-36量表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前两组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收缩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SF-36量表生活质量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收缩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SF-36量表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P<0.05。其中,治疗前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分别是(85.21±12.02)次/分、(0.15±0.07)ms、(353.61±51.45)ms、(96.21±13.25)s,治疗后分别是(63.44±2.51)次/分、(0.24±0.11)ms、(422.21±62.12)ms、(90.21±4.89)s。而治疗前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分别是(85.12±12.45)次/分、(0.15±0.07)ms、(353.34±51.10)ms、(96.68±13.01)s,治疗后分别是(72.12±2.21)次/分、(0.18±0.09)ms、(378.28±56.21)ms、(93.24±4.21)s。其中,治疗前胺碘酮辅助治疗组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分别是(145.52±21.11)mm Hg、(45.21±1.45)%、(3.22±0.25),治疗后分别是(121.04±10.21)mm Hg、(56.34±2.12)%、(1.24±0.89)。而治疗前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分别是(145.55±21.44)mm Hg、(45.41±1.22)%、(3.25±0.22),治疗后分别是(130.21±13.45)、(50.13±1.36)、(2.36±0.13)。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生活质量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的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症状改善的时间: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的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症状改善的时间短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P<0.05,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的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症状改善的时间分别是(2.34±1.21)d、(3.21±1.42)d和(6.21±1.45)d。而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的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症状改善的时间分别是(3.67±1.34)d、(4.56±1.74)d和(8.22±1.55)d。
3 讨 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高龄较为常见,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往往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老年患者自身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猝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为器质性心脏病,一旦发病,如果没有特效药物,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力衰竭,加重心律失常,增加患者病死率。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也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控制心律失常是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因此,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快速心律失常是因为心脏收缩或者舒张功能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到心脏,可导致静脉血液淤积,且可出现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多数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常可合并心律失常,不但可能导致折返,还可引起自律性异常,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4]。胺碘酮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有快速有效的疗效。可在短时间内减慢心率,使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
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多通道阻滞剂之一,属于三级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将钠通道阻断而促使心房心室动作电位时长延长,降低患者快速心率,无后除极电位发生,且可阻断L型钙离子,对早期后除极延迟的发生进行抑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使心律转为窦性心律[5-6]。胺碘酮快速终止心动过速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而言更好,其可有效抑制房室结、窦房结传导,将旁路不应期延长,并促使折返终止。胺碘酮负性肌力作用轻,可抗心肌缺血,还可减慢房室旁路、房内传导作用而促使心肌兴奋性降低,且其可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可更持久发挥作用[7-9]。胺碘酮不会导致患者心功能恶化,也不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但治疗过程需要注意纠正感染、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影响因素。在静脉使用胺碘酮的过程需要注意加强循环系统监测和护理。在胺碘酮的使用过程中,要警惕慢性期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详细记录每日总剂量、累积剂量(胺碘酮首日累积剂量)、血压、心率、心电图重要指标(PR、QRS、QT、QTc间期等),以及一些重要疾病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静脉使用胺碘酮时,应选择粗直的大血管作为穿刺点,能通过中心静脉者应严密观察患者穿刺点,控制给药速度。输液前用0.9%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严格交班,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患者主诉注射部位有疼痛或烧灼感,就算局部皮肤没有肿胀,也要更换注射部位。当局部组织出现红肿、发热、疼痛或静脉索样改变时,应及时处理。对疼痛较重的患者,及时更换穿刺点、局部湿敷硫酸镁、外用超薄敷料、局部封闭治疗,症状均得到缓解。胺碘酮引起的肺间质疾病早在1980年就被认识到,至今仍是药物性肺间质疾病的重要因素。肺间质纤维化是胺碘酮引起的主要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临床应协助患者采取高枕位,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为2~5 L/min,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模式,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急促、干咳胸痛、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行胸部CT扫描,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血沉及血常规结果。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疗效较好。对心脏、房室旁路、心房和心室的位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服药期间和服药后,要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器上的节律、心率,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应第一时间处理。由于胺碘酮的负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给药后出现头晕、乏力、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应密切监测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血压的动态变化。特别是静脉注射速度要慢,首剂控制在10 min结束。静脉给药速度不宜过快,剂量不宜过高。静注胺碘酮与口服胺碘酮的转换情况:一般情况下,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时间越长,初始口服负荷越小。由于口服胺碘酮的起效时间一般在给药后2~3 d,因此应与静脉给药重叠几天。值得指出的是,胺碘酮静脉转口服所需剂量应视患者年龄、病情、体质量和心律失常类型而定,负荷和维持量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调整。盐酸胺碘酮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之一。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是一种有效、快速、安全的治疗方法。胺碘酮治疗患者正确使用胺碘酮及有效护理应注意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现和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后应加强积极治疗和随访,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单纯进行常规用药,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对于患者开展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结果显示,胺碘酮辅助治疗组疗效高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P<0.05。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心室率水平、P-R间期、Q-T间期、QRS时限、收缩压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SF-36量表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P<0.05。胺碘酮辅助治疗组心律失常转窦性心律的时间、心室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症状改善的时间短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患者血压,并控制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