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两优9028 的选育过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20-09-04夏彀璆张俊江
夏彀璆,范 凌,张俊江
(1.安徽肥西县铭传乡农业办公室,安徽合肥231262;2.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稻品种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两优9028 是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和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N484S 与恢复系Z9028 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007),近几年进行大面积多点示范试验,产量表现优异,现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1 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N484S
2007 年秋季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合肥以9802S 为母本与N118S 杂交获得26 粒杂交种子,2007 年冬至2008 年春季在三亚种植F1,2008 年秋季在合肥种植F2,并从F2群体中选择茎干较粗壮、分蘖力强,其他性状与9802S 接近的优良单株作母本用N118S 回交,2008 年冬至2009 年春季在三亚种植B1F1,2009 年正季种植B1F2,选择生长繁茂、穗型偏大的115 个单株。2009 年冬至2010年春季在三亚种植B1F3株行115 个,并从其中35 个优良株系中选择单株25 个。2010 年正季在合肥种植B1F4株行25 个,并在其中20 个优良株系中根据不育性与上季南繁可繁性择优选择15 个单株,同时对15 个优良株系分别与自选恢复系测交,2011 年正季在合肥种植测交F1代,通过分期播种对当选的15 个株系育性观察,选择不育性好,所配组合优势强的8 个株系。2011 年冬至2012 年春季在三亚综合8 个B1F7株系的可繁性及稻米外观品质、抗性等农艺性状,决选第6 号株系,遂定名N484S,2013年通过安徽省专家组鉴定(图1)。
1.2 恢复系Z9028
恢复系Z9028 是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于2006 年正季用明恢86 为母本、华粳籼一号为父本经过6 年9 个世代系统选育,逐季择优筛选,并于2011 年稳定,选系编号为Z9028。
1.3 组合两优9028
2012 年冬季在海南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利用N484S 与Z9028 进行杂交,并小面积制种的F1,组合定名:N484S/Z9028,于2013 年正季安徽隆平杂交中籼新组合品比试验,平均产量9.31 t/hm2,比对照Ⅱ优838 增产6.51%。2014 年参加安徽隆平杂交中籼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9.44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55%,产量表现优异。随后申报参加2016—2017 年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2018 年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并与2019 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007。
2 产量表现
2016 年两优9028 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4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79%,增产点比例85.7%;2017 年续试,平均产量9.46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33%,增产点比例92.9%;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5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6%,增产点比例89.3%;2018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4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68%,增产点比例100.0%。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两优9028 参加2016—2017 年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结果显示: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0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5 d。株高130.2 cm,穗长27.9 cm,有效穗数240.0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81.8 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7.7 g。
3.2 稻米品质
2016—2017 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域试验,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两优9028 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1%,精米率71.2%,整精米率47.2%,粒长7.5 mm,长宽比3.6,垩白粒率15%,垩白度2.0%,透明度1 级,碱消值6.3 级,胶稠度67 mm,直链淀粉含量14.3%。
3.3 抗性表现
2016—2017 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域试验,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井冈山垦殖场石市口分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茶地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稻瘟病进行抗性鉴定,两优9028 稻瘟病综合指数2 年分别为5.4、4.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9 级,高感稻瘟病。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对白叶枯病进行抗性鉴定,白叶枯病5 级,中感白叶枯病。经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对褐飞虱进行抗性鉴定,褐飞虱9 级,高感褐飞虱。经华中农业大学对耐热性进行鉴定,抽穗期耐热性5 级,抽穗期耐热性一般。
4 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
两优9028 作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一般播种时间在4 月中下旬到5 月中下旬,在中下游中籼早播区域可适当早播,可提前到4 月上旬。
4.2 培育壮秧
应用秧盘育秧,种子提前用强氯精浸种,每盘播芽谷80~120 g,播后覆土,再浇透水(混有营养液),秧盘摆码整齐,待漏出新芽,再摆盘到秧田或大棚。
4.3 移栽插苗
秧盘育秧应适时早插,秧龄控制在25 d 以内,机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每穴插3~4 株,保证基本苗120 万~150 万株/hm2。
4.4 科学施肥
肥料施用应采用“前重后多分段”原则。底肥施足,保证移栽后返青快,施加45%(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移栽前1~2 d 施用;移栽后7~10 d 追加分蘖肥,施加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促使其分蘖,保证较高有效穗;进入幼穗分化期前,施用穗粒肥,保证有效穗和穗粒数,施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在幼穗分化3期时,再施加促花肥,施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1]。
4.5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应采用“保证充足水需求,干湿交替应运用”原则。移栽时以浅水为主,移栽后再以深水返青,返青后再以浅水促分蘖,此后保持水层配合分蘖肥促分蘖。分蘖够苗放水晒田,促使根系生长,助力于后期抗倒,有效抑制无效分蘖,控苗促发。拔节幼穗分化期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此时灌以浅水保持湿润,配合穗粒肥促使强根壮秆。抽穗扬花期时一定要保证水层,此时也正处于高温天气,必要时灌几次跑马水,降低田间温度,有助于水稻扬花。齐穗后采取干湿交替,直到成熟收割前10 d 左右停止灌水,让其自然落干,有利于机械化收割操作[2]。
4.6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应采用“预防为主,及时治理”原则。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伴随着不同时期病虫害,秧苗期时,应主要预防恶苗病、叶瘟、稻蓟马和稻飞虱,秧苗期用福戈或康宽+爱苗或拿敌稳综合防治;移栽后进入分蘖盛期,应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应用毒死蜱+福戈或康宽+爱苗或拿敌稳+碧护综合防治;在要抽穗前(即破口前)应重点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应用嘧菌酯外加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或井冈霉素等足量施用,保证防治效果[3]。
4.7 草害防治
草害应采用“前期及时预防,结合栽培”原则。本田移栽前,应翻耕浸泡2 次,结合施用封闭,抑制草害发生;移栽后进入分蘖盛期,应促使秧苗早发,争取早日封行,抑制草的生长,再结合施用33%苯·苄·异丙甲可湿性粉剂750~1 000 g/hm2拌细沙土或返青肥一起撒施,防除各种杂草。
4.8 适时收获
在90%稻谷黄熟时,应结合天气情况,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收获,及时晾晒,确保安全收获高产。
5 小结
两优9028 是由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和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N484S 与恢复系Z9028 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