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生特点和学校“五育”并举探索与实践
2020-09-03唐凌霎
【摘 要】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我国应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不断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水平。对高职学校而言,就是要将“五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教材、学科、管理全过程。为此,本文从高职学生特点入手,就高职学校“五育”并举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五育”并举 ;学生特点;实践路径
引言
出生于新世纪的“00”后一代现已成为了高职院校的主力军,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与普及,使得这一代的高职学生身处于物质产品、信息资源丰富且获取更加便利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高职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由于年龄尚小,无论是生活阅历还是生活经验都十分缺乏,因此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可能会陷入平面化、简单化、差异化的误区之中。因而,如何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1.高职学生的特点
1.1价值追求的个体化
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下,出生于新世纪的高职学生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民族自信,在这种自信下,高职学生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自身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体化价值追求。同时,这一时期的高职学生享受着来自于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多方面的关心,在思想上更追求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需求,且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求的满足。
1.2生活方式网络化
出生于网络技术发展阶段的“00后”,一出生便被印上了“网生代”的标记,在网络逐渐发展成熟时代下长大的高职学生,他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也存在较强的网络化特征,比如更倾向于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更倾向于网络社交、网络消费、网络娱乐、网络学习以及通过自媒体表达自我观念,从而逐渐养成了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思想化的交流态度。
2.高职学校“五育”教学的问题
2.1重专业,轻人文
一直以来,高职学校不仅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且是我国培养技术性、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教学场所。因此,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便成为了高职学校的重要教学特色。然而,部分高职学校在办学时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简单将职业能力等同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过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得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2.2重第一课堂,轻第二、三课堂
高职教育中存在三种课堂,即课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为第一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专业素养、爱国精神为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高职学校已认识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这一道理,但由于认识的局限,大部分高职学校仍未认识到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故存在重视第一课堂,轻视第二、三课堂的现象。
3.高职学校“五育”并举的实践路径
3.1加快完善“五育”教学设计
培养专业人才一直以来都是高职学校的重要任务和教学目标。但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对于人才思想情感的培养更加重要。在“五育”并举的教育要求下,高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开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增强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了高职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将思想政治、体育、军事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美育课、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劳动课等列为必修或选修课;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公共基础课程不能低于总课程的四分之一,选修课则不能低于总课程的十分之一。
3.2实施素质学分制
所谓素质学分制其实是素质教育与学分制二者的结合,放到高职学校来说就是第一课堂与第二、三课堂的相互补充与完善。在素质学分制下,学校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选修实践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则以学生所累积的学分为单位。而要想真正落实素质学分制,高职学校首先要充分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将德、体、美、劳纳入到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认真落实素质学分制这一全新的考评方式;其次,高职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思政课学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以增强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提升效果;再次,建立高职学生体育质量年报制度,创建并完善高职学校体育综合考评办法,细化具体考评准则,引导学生重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接着,充分发挥学校社团作用,依托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美术欣赏、书法、礼仪与服饰等,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后,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中,将学生的劳动情况计入到学分之中,多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活动,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合作,多给学生创造劳动机会,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的锻炼。
3.3营造“五育”的良好环境
高职学校应加大“五育”教学体系的创建,充分结合本校教学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将“五育”教学理念渗透进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和培养制度的出台与完善,并认识落实,建立“五育”制度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招聘、邀请、培养等方式吸收综合能力全面且较高的教师,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此外,还需加大高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優化高职学校育人环境的硬提升、软着陆,给“五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4.结束语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一教育形式下,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特点,亦或是教育模式,教学重点都与传统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而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下,要想实现高职学校“五育”并举,就需要紧紧围绕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学校办学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熊秀琼, 李茜. 基于”00后”特点的高职院校”五育”并举探索与实践[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6):101-102.
[2]张丽萍. “五育并举”视角下高职闲暇教育路径探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78-78.
作者简介:唐凌霎(1989-),女,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青少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