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电影教学的思考

2020-09-03孙辉

传媒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拍摄微电影创意

孙辉

摘 要: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形态,它的存在伴随种种问题,如何提高微电影的创作质量,成为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就学生在微电影的创意、拍摄、剪辑、后期合成、团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提出微电影理论课程放首位,实践课程应重视,开拓视野,参与国内外院校合作不放松的想法。力图通过这几方面对高校微电影的发展带来机遇。

关键词:微电影;创意;拍摄;后期合成

中图分类号:J90-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2

微电影作为一种传媒艺术形态,它摆脱了电影的大投入、大制作、周期长、要求高等束缚。呈现微投资、微制作、微时长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于高校微电影爱好者来讲,为他们不断迸发的奇思妙想,打开了自由创作的方便之门。而高校微电影教学的成绩优劣,决定着学生在微电影制作方面是否具有高水准的编导素质与熟练的前期拍摄、后期编辑能力。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创业问题,不容小觑。

一、学生在微电影方面应具备的能力

微电影不仅具有电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又有适应“微时长” “微制作” “微投资”等特点。鉴于微电影的这种特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意、拍摄、剪辑、后期、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意能力的养成

一部微电影成功的因素有多种,这包括导演、创意、剧本、拍摄、后期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创意。创意是微电影的灵魂,一部创意极差的剧本,即使在最为优秀的导演手中也拍不出亮点。可以说,创意的优劣决定着微电影的成败。那么,学生创意怎样养成呢?笔者认为创意来于对生活思考的拓展与提升,学生日常生活中应从各方面尽可能地积累素材,丰富想象力,提升灵感,随时为自己的创意迸发积蓄能量。

(二)拍摄能力的养成

当学生创意能力养成后,便可利用手中的设备将自己虚无缥缈的创意变成触手可及的作品。学生拍摄时可利用的机器没有特殊要求,灯光(可用反光板或泡沫板代替),轨道(可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代替),不强求专业级摄像机,一般的单反相机,如佳能70D、6D、5DMARK2、5DMARK3等,都具有不错的摄像效果。还有索尼FDR-AXP35也具备4K功能。设备具备后便是设计分镜头脚本,脚本包括镜头数、拍摄时长、镜头景别、镜头表现的角色,场景和情节等。镜头脚本的合理设计将使拍摄工作快捷,高效。镜头脚本完成后便是摄像技巧。摄像不单单是镜头的推、拉、摇、移、跟。针对不同景物、人物、光线所采用的景别、光圈、快门、感光、构图都不尽相同。拍摄时一定要稳,可以手持也可借助三脚架、摇臂、飞行器等。

微电影拍摄时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拍摄可以培养学生通过镜头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通过推、拉、摇、移以及节奏的变换等手段提升镜头表现力,摄像师根据剧本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达到导演最终想要的效果。

(三)剪辑能力的养成

当所有拍摄工作全部完成后,剪辑师应认真分析剧本内容,捋顺剧本中人物关系,进而提炼出剧情的脉络图,领略剧本及导演所要表现的意图。对导演给微电影赋予的情感进行领悟,提炼出情绪走势图。一般较大的团队剪辑工作由剪辑师完成,如果团队较小,剪辑工作一般是由导演或摄像来完成。这样的优势在于能更好地展演故事剧本,以免产生歧义。剪辑所用软件很多,可选择专业软件Adobe Premiere、Vegas、Edius等进行粗剪和精剪。

(四)后期合成能力的养成

剪辑完成后便是后期合成。后期合成软件包括After Effects、Nuke、Fusion、Combustion等,这几款软件流程清晰,遮罩功能使用方便,还可以对接各种特效插件。作为合成师,音乐、色彩、三维技术至关重要。音乐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为微电影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起到增强故事感染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强化影片结构的作用。色彩的重要性体现在,让画面富有艺术感染力,增强电影的形式美。三维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古罗马战场中千军万马驰骋沙场镜头的高耗资,高风险。

(五)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时下高校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中很多同学个性较强,各有各的见解,有时还很任性,较难融合在一个集体之中,团队合作能力更是弱化,而微电影的拍摄需要一个紧密无间的团队,需要服从统一指挥,这样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根本。如何在团队合作能力呈弱化的趋势下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就需各位同学相互协作,放下个人主义,相互包容,相互认可,紧密配合,共同付出,把精力无私投入微电影作品创作之中,唯有这样执着的团队精神,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微电影作品。

二、微电影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理论学习放首位

大学期间的理论课程,在很多学生眼中认为不实用,学习理论课程枯燥,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这种想法极不准确。理论课程是实践课程的指导,起到引导,方向标的作用。现在学生学习微电影制作,就必须学习影视艺术理论课程,这门课程包括史论和作品分析两大部分。这门课程解决的问题是完善学生的影视艺术知识构架,加深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经典影视赏析也是必修课,这门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拉片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每个经典镜头,掌握这些微电影的拍摄思路与技巧,为以后的微电影创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能力应重视

当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后,便可以走进实践课堂,小试牛刀。实践包括,剧本创作,攝影摄像,后期剪辑与合成的课程。这些课程要围绕微时长这个指标展开。怎样在微时长的要求下把故事完整的讲述清楚,并将微电影拍摄至一定高度,这就需要学生在熟练运用拍摄工具及精通后期合成后,注重叙事策略,微电影不能仅像一般电影一样讲究起承转合。它没有过多的时间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它的重心放在故事的高潮与转折处,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保持观影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令学生拥有一颗智慧的头颅。不管是在影片的景别、布光、字幕、剪辑、特效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前卫的创新理念。

(三)开拓视野,参与国内外院校合作

培养学生的微电影能力,应使其开拓视野,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做到眼高,课堂上教师利用有限时间,将自己整理的国内外优秀微电影作品,认真分析,讲解,使其领会,理解,为课后学生创作打好基础。课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学习。国内外优秀网站如:中国微电影、V电影、金像微电影、久久微电影、大学生微电影、Micro Film网等。当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后,学校应积极联系国内外其他院校,与其开展国际课堂和合作拍片。让学生在国内外工作经验丰富的教授指导下拍片,感受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操作技巧。抑或是带领学生到国内外较知名影展观看,再或是带领学生参加创作交流会。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开阔视野,丰富教学实践,提升创意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微电影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一线教师在微电影的理论知识与创意、拍摄、剪辑、后期合成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从各方面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组建他们的制作团队,并为学生联系国内外院校及知名微电影制作团队,让学生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最终为中国的微电影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国辉.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创新研究[J].新闻传播,2014(3).

[2]胡智锋,刘俊.需求与选择——谈中国影视人才的培养与锻造[J].艺术教育,2012(3).

[3]郁选民.浅谈校园微电影的拍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

猜你喜欢

拍摄微电影创意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试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意作画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