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2020-09-03刘甜
刘甜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于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对高校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质疑,新冠肺炎疫情是对高校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本文从高校科研资源的利用和科研思想的转变、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协调运行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参与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治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治理能力;应急管理与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高校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应战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治理能力有其理论意义和个性特征。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紧迫感,进一步反思新时期背景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高校的治理能力是一个重要命题,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
一、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转变高校科研思維
(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作为国家先进人才培养和前沿科研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才、智力和学术资源优势,在诸如新冠肺炎疫情或其他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爆发时能够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以独特的方式利用自身内部资源,增强应对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提高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同时,完善自身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高校拥有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具备的资源,包括大量的硕博研究生、博士后、各学科研究人员、国家实验室、重要项目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社会都更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要以提供先进的服务为基础,其中包括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这意味着,高校要发挥学科齐全、科研人员集中的优势,成为加强预防和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等严重突发公共事件的强大力量。
(二)转变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思维
现如今,高校的科研人员需要转变科研思维方式,需要重视实践、实战与实效,而不能再单单看重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为科研人员进行大规模的科技攻关提供有力的保证,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服务保障。通过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促进专业领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开展实践性研究,把追求人民的幸福作为科研工作的动力,把服务国家和社会作为科研工作的最高目标,把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身处科研一线的高校科研人员,用自己先进的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广大高校科研人员加倍努力,紧紧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科研,利用大数据网络解析疫情来源与出处,同时加快针对该病毒的药物、治疗及疫苗研究,全力地进行科研,不畏病毒去抗“疫”一线去与疫情作斗争。科研人员立足专业优势,坚持以成果为导向,加强攻关研究,应用科研成果努力去攻克疫情,将前沿科研成果尽快投入到“田间地头”,为满足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而加速,为政府进行防疫政策决定贡献力量。防控疫情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科研攻坚战,高校科研工作是回归科研的本心,要适应当前疫情防控的需要,真正体现高校科研的价值,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二、协同运作高校治理体系
(一)建立高校信息平台,完善高校治理制度体系
信息能够保证系统内各治理主体及时掌握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并随着疫情的发展调整治理行动和内容。一是进一步依托现有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公开疫情相关信息,使各治理主体能够随着疫情的发展,实时调整治理行动。学校要多渠道、多角度向师生宣传疫情防控内容,充分展示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把普及程度高的聊天软件、办公软件等网络平台作为重要阵地,综合运用音频、视频等宣传手段,实时发布国家和学校应对疫情工作的各类信息,使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更加有效。二是在疫情发生时期建设临时互动信息平台,集中收集和发布学校内外疫情最新进展的相关信息,包括解决学校和地区的必要查询和统计功能,实现数据标准统一,部门间协作、共享,建设一个便于随时存储、分析、使用的区域性疫情防控云平台,是调查评估学校疫情防控状况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地收集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也是实现高校治理的前提条件。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高校需要建立非常规的治理结构,并展现出相应的治理能力。首先,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情况,制定相对稳定的、长效的应对公共危机的治理体系,而且这个治理体系要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规定危机中的治理主体的形式和内容;其次,要制定出特定时期高校治理主体高效有序协调的规章制度,如规定哪些治理主体在特定时期处于主导地位,哪些治理主体处于协调地位。总之,高校应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不断优化和调整治理体系。
(二)加强高校应对疫情的物质基础建设,适时调整治理体系
此次疫情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工作结构和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为了以应对新的形势,内部治理主体不得不改变工作方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构建新的教学秩序体系,必须加强外部资源的投入。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和物力等。第一,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在现有的人力资源框架内,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应建立相对专业的防疫和危机协调小组,这些小组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发挥积极的、独特的作用。第二,在经费投入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资金筹集能力,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争取特需经费,并将这些经费用于疫情防控的额外费用。第三,在技术资源投入方面,要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建设;第四,在物力资源投入方面,要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保证一线防控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总之,高校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时,制度和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必要的物质支持,是高校应对大型突发事件时的重要保障。
随着疫情的发展,高校的治理体系要想有序运行,需要不断调整甚至重构。比如,在疫情快速发展期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防控疫情,相关的疫情防控主体会有更多的权力,会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部门则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一旦疫情形势稳定下来,甚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就需要保证教学秩序的及时平稳地恢复,这时,学校治理的重点就需要回归到维护正常的教学和教学活动上,治理的内容和治理主体的关系也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学校的治理体系需要随着疫情的发展而调整和重组,以维持新的秩序状态。
参考文献:
[1]王良,周红坊,林成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反思与建议[J].北京教育(高教),2020(05):36-39.
[2]刘志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13(02):118-126.
[3]张树辉,漆光鸿.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建设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0(05):13-16.
[4]丛晓峰,屈昌雷,王娜.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为疫情防控作贡献——高校宣传工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使命与担当[J].山东教育(高教),2020(04):38-40.
[5]沈谦.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20(0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