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兰记事

2020-09-03吴治由

满族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智红砖老罗

吴治由

石头房子

在归兰,当地的水家人、苗族同胞,能磕磕巴巴说西南官话的年轻人、小孩,或只会说几个简单西南官话的上了年纪的长者,甚至是出生于当地、别得一口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的同事,都喜欢把平房、砖瓦房、教学楼称之为石头房子。这让我们这些“外乡来的老师”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奇怪,可等听惯之后似乎又从中感受出来了其所蕴含着的一种别样的味道。

课间,班里的一个同学问另一个同学:“我们去哪玩呢?”

另一个想了想,脱口而出:“走,我们去石头房子门口的那棵银杏树下跳沙包吧。”

如果一个同学上厕所回来,手里摇晃着一根狗尾巴草,被同学看到了,也想摘一根放到一起玩,就会围上去问:“你这是从哪找到的?”

被问者转身,看着刚才发现狗尾巴草的方向,伸手一指:“那——石头房子旁边,那间教室背后。”

放学集合,当地的教师往往会普通话、水话、苗话三种语言轮着用上,在排满了半个操场的队列前面,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走来走去交代:“我再强调一下呵,你们大家千万记住,无论课间还是中午休息,一定不能到对面的那个石头房子去玩,里面外面都不行——小心掉东西下来砸了人。”

……

最初,听他们开口闭口石头房子长石头房子短地说,我们这些外乡来的老师就觉得有义务要纠正他们一下。每次与他们聊天说话,我们就会不由自主故意放慢了语速,有所指地说:“那座砖瓦房是厕所,红砖垒砌但尚未完工的是教学楼,他们各不相同。”

结果呢?结果一旦到了他们那里,开口再说,又变了回去。

这时,如果你非要较真到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们,明确告诉他们:“操场西北面那栋用红砖砌的房子,普通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教学楼,挨近路边那栋用水泥砖和瓦盖起来的厕所应该叫——砖瓦房。”

殊不知呵,解释的人已急得唾沫横飞与手舞足蹈,对方仍旧一脸的懵窘,搞不懂你口中的教学楼和砖瓦房实质上有什么区别。最终也只能落了个不欢而散。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渐渐释然了——我们这些外乡人,为什么非要让他们跟自己一样说话表达呢?人与人之间,不光思想难以统一,语言和习惯同样极具挑战。既然这样,改变不了就不要刻意改变,就让一切保持原有的状态。明智者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拐弯,以避免撞南墙。

想想也是,在归兰水乡工作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只要意会到了,求同存异不也挺好吗?某种程度上不也是在尊重民族语言习惯的同时,感受了一把语言艺术与魅力么?

慢慢地,我们再也不去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不再纠正和教别人如何“说话”。——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他们所说的石头房子上来。

我们几个年轻人曾在无聊时,不止一次对此展开追问:在五里河小学,是先有用水泥砖水泥瓦砌成的厕所,还是先有用红砖垒砌但已经停工的教学楼?没有当地、且在本校任教多年的老教师参与,讨论终以谁也不能说服谁告终。

这个说:“应该是先有厕所,毕竟水泥砖水泥瓦只要有了水泥,就可以就地取材,制造出修建厕所需要的砖和瓦。至于教学楼,垒墙的红砖,本地以砂泥居多,既不见砖窑,也注定了无法烧制。可以判断,红砖是外来的产物,连同所需要浇筑成地面和房顶的水泥、钢筋……”

那个说:“这怎么可能,我们也不多说,只指出一点,你们的谬论就不攻自破。告诉我,你们制造砖瓦的水泥从哪里来?不也跟红砖、钢筋一样,得從乡里肩挑马驮进来?”

……

为了弄清这事,僵持不下的几个人跑去找蒙老和廷老,甚至还有老召和老树,向他们探寻结果,辩一个子丑寅卯。几人看我们几个年轻人竟为这样的一个问题跑来找自己判决,心头先是一紧,然后才笑着,给出了一边倒的答案:“得先有水泥砖和水泥瓦搭建的石头房子——”

如此一说,我们顿时明白。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们关注点转移到了操场对面已建成两楼一顶的框架,它停工已久,用木板围挡,但又形同虚设,墙体已在雨水中长出青苔。

继而展开了新的一轮追问:“这石头房子什么时候开建的?”

答:“大约三年前吧——”

“为何停工?”

“据说是因从乡里到学校没有通公路,建石头房子所需的各种物资,哪怕是小到一颗打楼面的砂石,钉支撑架的一粒铁钉——都要靠人工和马匹到乡里挑运,接项目的老板费气拔力建到一半,说预算资金不足,就打起了退堂鼓,撤走了施工队。”

“怎么可以这样不按照合同办事?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吗?”

“合同?还不就是一张纸?!”

我们几个年轻人不再好奇,毕竟我们也是会换算成本的。从乡里到学校没有任何一条公路,只有细如麻线的山路,进出山里靠的全是两条腿。每次进出,不是爬坡下坎,过村寨,绕梯田,就是蹚河沟,经绝壁——空着两手走,最快至少也得一个半小时,如果负重,挑点什么东西——比如建房子用的水泥、红砖头和钢筋等,那时间就会被拉长,变成两个小时,或者三个四个小时。——还真是应了诗仙李白的那句仰天长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恨只恨那峰回路转的目的地还在前边。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似乎忘了停工的石头房子是一栋教学楼,特别是那些停电无法用电炉做饭的夜晚。我们几个年轻人总会在肚皮发出饥饿的狼嚎时,彼此暗使眼色,心领神会,分工明确地——一些人淘米准备,一些人清干净炉灶,一些人披着侠影闪进石头房子,捡来一些搞不清是自行倒地还是人为拆卸的朽旧支撑架,一阵斧砍刀切过后,袅袅炊烟便在校园里升腾起来。

也许,是感应到丢弃在山里的工程遭到某种不明的破坏,或者要把彻底遗忘的未竟事业重新记起来吧,曾经因担心血本无归的老板竟叫人传来话,说近期他又要带着工程队进山,把学校的石头房子给重新搞起来。当然,我们更相信是上天担心我们会一直发挥蚂蚁搬家精神,一点点搬空石头房子里的支撑架。在又一个停电的夜晚,当我们几个留守学校的年轻人又要故伎重演时,满脸络腮胡的校长站了出来,婉言提醒并制止了我们。

“你们这几个懒汉,还是适可而止吧。”

听他这么一发话,箭在弦上的同事小智随即收住脚步,原地停住。不过那家伙并没有彻底背叛我们,转过身来,与我们一齐望向了站在自家阳台上的络腮胡。那时候,我们的心里不仅仅是怀疑,也不仅仅是令行禁止,而是别有用心——看对方能给我们想出什么吃饭的办法!

对方也不含糊,将手上端着的一盆水泼出去,转身进屋朝身后的我们撂了一句话:“不就是一顿晚饭么?”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工程队果然来了。一拨儿人刚一到来就开始打整几近荒废的石头房子,里里外外,敲敲打打,不一会儿工夫就拆除了一楼的木板,接着是二楼的支撑架,然后是奔向三楼。

毫无疑问,要不了半年,一栋崭新的教学楼,被当地人称之为“石头房子”的建筑就会高高地矗立在村头的台地上。之后,也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离开这陈旧、昏暗、低矮的吊脚楼,搬到宽敞明亮的石头房子里去办公和教学了。

屁文化

老罗抽烟,说抽烟是烟文化。

老歪喝酒,说喝酒是酒文化。

蒙老吃茶,说吃茶是茶文化。

有一段时间,小智的肛门不把风,除动不动就屁长屁短地把屁放得直打脚后跟外,还口口声声与人争辩,说放屁就是屁文化。

大家一听,不乐意了,就都持反对态度。而小智呢,依然一面据理力争一面我行我素与放任自流——一个人走在路上时放屁,与人面对面聊天说事时放屁,一拨儿人围着正开开心心吃饭时他还放屁。

看到小智如此“酣畅淋漓”和不管不顾,大家就明里暗里指指戳戳,说他不仅有损个人形象,还败坏师德师风,行为低劣且恶俗。或正面或旁敲侧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提醒他,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样子,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还要注意时间、场合,不要失了本分与体面云云。结果对方直接毫不在乎地回了一句:没关系,我懂——八小时以外。或者,还极不耐烦又令人忍俊不禁地借用俗语:放屁健康,忍屁痨伤。

一番无奈地笑过,如果还有人再说他,他就王顾左右辩解。——在五里小学能如此这般无遮无拦,其实并不是他首开先河。进而举证,先说是老罗传染给的他,而后转移目标说是老歪。并言,冤有头债有主,大家一定要弄清楚是非曲直,不要好坏不分,误伤好人。然而,这在大家听来不是狡辩之词还能是什么?便对他的一番“陈词”置之不理,仍旧判定他就是“屁首”、惯犯。为此,他不止一次当着我们面与老罗和老歪展开对质,结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拿住了要害的老罗好几次都高着嗓门质问他:小智,说一千道一万,空口无凭,捉贼捉赃——证据呢?——请你拿出证据!

老歪随即附和:对!只要你拿出证据,我们就认。

放屁能有什么证据?!小智无奈。

不仅如此,小智慌乱之中还动了气,顾不了是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刚一转身便一个响屁。这就一锤定了音——关于“屁首”、惯犯的争论就此宣告结束。从此,小智就获得了一个“屁文化急先锋”加“屁文化创造者”的角色。他似乎也无所谓身上的“头衔”,一副你们爱咋咋地的态度。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一点他是极不认同的,那就是没有谁愿意承认放屁也是屁文化。这可是他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所以,他就摆出了一副一夫当勇的架势,对大家异口同声的反对和批评不仅提出质疑,还言辞凿凿地进行了反驳:凭什么你们抽烟喝酒喝茶是文化,而唯独放屁就不是?

此话一出,就有人窃笑:切——这有可比性吗?抽烟喝酒吃茶怎么说都相对文雅,而至于屁呢——如果也能成为文化现象,那岂不乱了套?

有人觉得这样的解释太笼统,就往细了说。抽烟喝酒吃茶总体来说是个人向内,尤其后者,简直就是绿色环保健康,一点都不影响他人。关于放屁嘛,则大为不同,撅着屁股向外,不论哑屁响屁,只要肛门一松动,就浊气横流污染空气。

无论怎样,还是不能使人信服。尤其是在小智看来,这不仅饱含了严重的偏见,更是有失公允。他转身跑进宿舍,翻开字典查找文化的定义,并隔着吊脚楼敞风的门板高声朗读: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以此为据,他决定奋起争辩。之一是:现实世界不可能只有真善美没有假丑恶,不可能只有审美没有审丑——一切的存在都是相互关系,互相作用。就好比文化也好,要雅俗共赏。

之二是:你们这样说我看未必。且不说生产烟酒茶的生产过程,我只说一点,就一点——抽烟有害健康,酒精麻痹小脑,还有茶渣冷鲠;放屁怎么了?一阵风吹过,虽有味,但终究无害。孰轻孰重,这还不是不言自明?

为了能够进一步夺取话语权的制高点,小智还懂得战略战术似的旁征博引列宁的名言——真理往往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并直抒胸臆:你们不要以为人多势众,道理的天平就会向你们那边倾斜。

看到小智如此不畏“强敌”,向来配合默契的几个人这就继续合纵连横,继续群起而攻之。但很显然,底气不像最初那样足了。相反有一种隐隐的负隅顽抗的可疑形迹。

他们之中先是老罗打的头阵。只见他不慌不忙,慢吞吞从荷包里摸出来一包黄果树,抖了抖,掐了一支叼在嘴上,随手也递了一支给小智。小智并不清楚老罗此举埋有伏笔,当即接过。看着对方落入了自己预设的陷阱,老罗这就立马开口呛道:你不是反对抽烟吗?可怎么还——?

小智并不在意,一边坦然微笑一边慢悠悠地点火,美滋滋深吸一口之后吐出了一阵欢畅的烟雾。

接着是老歪。他无法效仿老罗,更不可能凭空端出一碗酒来,就只好以退为进,故作满脸失望地炮制了一句:看来,今天中午在五里河大寨预定的“火烧皮”怕是要浪费,晚上是搞不成黄焖带皮牛肉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欢啊——要不,一哈谁跟我一道去退掉算了?

最后是蒙老。他毕竟年长,保持既有的包容心态,发挥着凡事不跟大家一般见识的惯常作风,在你一句我一句围攻小智的时候,他自始至终不着一言,只是侧过身来静听大家的争论,脸上泛着笑意。这次他也不说话,只是抓起桌上的空茶杯,拧开盖子,从半开的抽屉里抓了一小撮茶叶扔进去,然后起身,走向办公室墙角的那排盛开水的保温壶,用实际行动标明了自己喝茶的态度。

小智呢,仍以一当百,面不改色心不跳,不光越战越勇,还越辩越明。不仅成功击退了每一个来犯之敌,还语出惊人,摆事实讲道理地劝降对方: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这才多少年?——真要是追根溯源起来,屁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诞生……

大家無言以对,噤了声。接着,就一个个悄然、默契地起身,该干嘛干嘛去。小智也像凯旋一般,一路欢呼雀跃地走出了办公室。

如今想来还真是匪夷所思,当年,小智的一番歪理之后,他的“屁文化”居然把老罗的烟文化、老歪的酒文化和蒙老的茶文化给“打败”了。而且那么多年过去,再无争论,也无后续。

〔责任编辑 王雪茜〕

猜你喜欢

小智红砖老罗
红砖楼
小智变形记(7)
砖雕说到底是一种以红砖为媒介的创作, 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格特质。
小智变形记(2)
只卖三口锅
红砖色
老罗只卖三口锅
老罗只卖三口锅
老罗只卖三口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