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评述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0-09-03王世卿
梁 胜,王世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历史制度主义观点认为,制度的创设存在“路径依赖”,制度的变迁存在一个“决策关键点”[1]。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此次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成为相关政策和观点的决策关键点。由此,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和概念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从文献来看,一方面聚焦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与实践的耦合性分析;另一方面聚焦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内涵:
一是相关学者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予以评述。谢卓芝和谢撼澜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以及实践路径,并且指出当前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存在基本概念不清、缺乏具体措施和制度性研究以及忽视了非国家行为体研究等方面的问题[3]。路媛和王永贵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思想中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内容[4]。上述属于理论上的耦合性判断和论述。
二是相关研究学者在学术论坛和会议上的综述。他们大多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丰富和拓展了总体国家安全的实践内容。在国家安全领域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应对公共安全形成理论上的指导和统领作用,以此不断推进公共安全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创新[5]。于东兴在关于语言安全的综述中认为:“语言安全应当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科学思维,积极制定安全战略,并且在对外交往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作用。”[6]国家安全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同时统领各个领域的安全建设,以此实现全方位、全视角、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安全状况良性发展。
总的来说,既有结合本学科视角出发论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指导作用,也有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探讨其基本内涵、特征、制度落实。不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涉及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偏少。从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来到2019年仅有一篇高质量的期刊文献综述。二是综述内容偏重基础性。从已有的综述来看,首先是结合本学科研究视野,论述统领作用的较多。其次是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的研究较多。三是采用科学计量的方式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现阶段研究状况和进展的文献较少,故本文拟采用科学计量的方式展现2014-2019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全景。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在于可证伪性和可溯源性,故本文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主题词设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时间为:2019年10月24日,文献设置的时间条件为2014—2019年,检索共获得278篇文献。将检索所得的278篇文献以“编号+信息”的形式导出下载,获得每篇文献的题目、作者、关键词等信息知识单元,把相关数据转化为Citespae可识别的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中进行分析,并对27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展示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借助Citespace形成的科学知识图谱,可以对相应知识单元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生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评述报告。Citespace是美籍华裔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潜在的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7]。Citespace通过表现相关信息的汇聚情况,显示一个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Citespace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以往的大规模文献研究,运用科学的计量手段快速获取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关键文献、关键观点和关键作者,并且实时分析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本文拟在整理所获得的文献基础之上,采用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进行相应的科学计量统计与分析,力求获得近几年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总体态势、基本观点和研究前沿,为下一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研究奠定文献与研究基础。
二、整体态势分析
(一)核心作者分析
图1 2014-2019: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作者分布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核心作者进行分析,选择时间为2014—2019,切片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Author),阈值设为top50,在可视化界面将节点标签的Threshold设置为1,得到图1核心作者群可视化图谱,并且经过Excel软件分析得到前五名发文作者及其发文数量,分别为刘跃进(6篇)、马海群(4篇)、张斌(2篇)、余潇枫(2篇)、高祖贵(2篇)。
图2 前五名作者及其文献数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马海群与张斌、王秉与吴超、吴佳与朱正威形成了较强关联的作者群体;同时该图谱也反映出2014—2019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作者在研究上尚未形成较为密切的作者合作群体。例如,刘跃进的“五个总体”[8]论述,他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统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的高级非传统国家安全观”[9],总体国家安全观应当是包含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两个方面,是非传统安全观的高级形态;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突出“民意基础与民众安全”[10]。另外,马海群和孙瑞英从《孙子兵法》“五事”“七计”多因素制胜理论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情报工作体系[11],并提出落实相关研究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撑。张斌认为政务信息资源面临的风险应当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考量,应当从树立安全理念、强化全程监管、开展系统统计以及实施风险管理四个角度思考应对策略[12]。余潇枫认为“质量安全”是支撑总体国家安全观中“11项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内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13],同时质量安全也是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14]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余潇枫关于微观层面“质量安全”的论述,无疑进一步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除了“11项安全”之外的基础性内容,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基石”。
(二)研究机构分布
图3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机构分布
图4 研究机构排名(前5)
我们对研究机构进行相应分析,选择时间为2014—2019,切片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机构(Institution),阈值设为top50,增强机构之间的连线强度,绘制成如图3的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机构关系的可视化图谱。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专业在研究上处于前列。同作者群之间的研究关系相似,研究机构的分布也相对较为松散。从研究机构的特征上看,大多聚集在高校的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和公共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等高校专业和智库。根据获得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将研究机构(前5位)与文献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柱状图形式展示,如图4。这反映了在2014—2019年时间段内,各个研究机构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主题的关注度的高低以及在该领域影响力的大小和强度。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在研究数量和影响力方面最大,发文数量是8篇。另外分别为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3篇)、中国国际战略学会(2篇)、华北科技学院(2篇)以及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篇)。
三、研究主题综述
(一)发展脉络
我们将涉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关键词,利用Citespace作了关键词时区分布图,如图5所示,其中包括2014—2019年这6年的关键词时区分布,同时将其分为新兴主题和经典主题两大类别。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选择时间为“2014—2019”,切片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关键词(Keyword),阈值设为top50,绘制成图6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关键词时区新兴领域关键词图谱。同时将其分为经典主题研究领域和新兴主题研究领域两大类,主要包括2018年与2019年两个年度的新兴主题词。如图6所示:2018年新兴关键词主要是“国家安全学、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安全、非传统安全、安全情报、人民安全、情报工作、情报学”等。2019年新兴关键词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学科门类、国家安全法治、总体国家安全、防范化解”等。
从新兴研究主题与传统研究主题研究实际来看,相关主题研究已经从原来政治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向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一带一路外交活动、非传统安全研究等安全工作领域拓展,并且在构建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方面亦有作为。这一方面源于国家战略活动和外交领域不断发力,总体国家安全观逐渐从国内安全向国际安全拓展;另一方面,国家安全工作的落地既离不开学者们的学术深化和内容拓展,也需要后备人才的加入,故关于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和情报工作体系建设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新兴主题旨趣所在。
图5 2014—2019:关键词时区分布图
图6 2018—2019:关键词时区新兴领域关键词图谱
(二)研究内容
对总体国家安全观领域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谱(见图7),聚类标签设为关键词,共得到5个聚类,分别是“#0新时代、#1总体国家安全观、#2时代内涵、#3国家安全学、#4安全情报”这5个聚类图谱领域。我们对于这5大聚类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0新时代”与“#1总体国家安全观”分为一组。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工作进入新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涉及国家安全工作的11个方面,是适合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实际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二是将“#2时代内涵”与“#4安全情报”整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内涵研究主要聚集在“安全情报”工作领域[15]和金融安全等实践领域,故将关联度较高的二者整合为一个分组。三是将“国家安全学”作为一个单独分组。随着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理论的提出,国家安全学学科应运而生,有关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定位、架构、思考及其在国家安全情报体系中的地位都是当前学者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在“#0新时代”下关联度较高的关键词是“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公共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等相关词汇,而在“#1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联度较高的关键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国家安全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等相关词汇。这足以反映两大聚类之间的关联度和耦合性较高。该聚类主要对总体国家安全提出的背景、发展脉络等从宏观层面予以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总结以往国家安全工作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实际的理论概括,它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国家安全工作思想的集中体现,也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的主动认知和道路选择。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16]。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认为:“安全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安全主体的安全认知和选择。”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党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其自身的安全环境和外部的安全形势冲击作出的主动理论选择;另一方面,新兴的非传统安全的不断影响和冲击也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向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转型[17]。例如,此次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发展,增加了国内和国际安全风险,对于国内安全现状造成重大冲击,考验着全体中国人民对总体安全形势的安全认知。这既离不开建构主义的影响,更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动选择和进化。
在“#2时代内涵”下,存在“时代内涵、财政金融、金融、人民安全、重大风险”等关联度较高词汇。同样在“#4安全情报”聚类下,存在“安全情报、情报学、情报工作、安全科学、情报观”等关联度较高的词汇。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虽然已经实现了理论建构和制度完善,但是其具体内涵和外延仍旧是见仁见智。从相关的聚类分析来看,“金融安全”和“安全情报工作”都是当前学者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内涵的补充和完善。“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要义,而金融与利益休戚相关”[18]。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来看,金融利益涉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利益支柱。新时代互联网金融安全是当前金融安全的热点前沿,应当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以及信息安全”[19]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多渠道融资,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安全信息传播,必须辩证地加以利用。另外,“国家安全情报”的概念也随着安全工作的形势发展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下属研究子领域,并与情报学学科不断交叉和融合。例如,张家年和马费成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探讨我国国家安全情报的结构体系和运作流程,并就国家安全情报教育和培训提出了建议[20]。张秋波和唐超认为情报学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引,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强化情报人才的培养[21]。学者们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情报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无疑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新时代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和体系建设以及国家安全情报人才培养必须接受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指导,并据此形成总体情报观、大数据情报观以及努力建设一体化情报工作体系的倡议[22]。
在“#3国家安全学”的聚类下存在“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体系、学科体系、国家安全、学科门类”等关联度较高的关键词。马方通过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认为当前应着眼于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同时完善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23]。刘跃进认为:“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 深入研究国家安全与军事国防、国家安全学与军事科学的关系, 并在理顺这一重要关系的基础上, 给国家安全学学科以更科学更准确的学科定位。”[24]梁怀新认为当前国家安全学的发展应当“借鉴新兴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在体系聚合、制度构建以及内涵建设三个方面着力。”[25]首先,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应当从当前国家安全的现实工作需要出发来界定。虽然国内已有一定数量的高校开设国家安全学专业,但是尚不能满足现实的国家安全工作需要,其目标导向也大多以学术培养为主,并不能满足现实的工作应用和需求;其次,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需要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理论支持和平台支撑。有学者仅从军事科学的学科一隅出发去对比分析和界定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和建设,这并不足以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国家安全工作目标和需求。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和平台发展需要借鉴情报学、安全学、外交学以及公安学等诸多学科;最后,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国家安全学一方面需要“为己立言”,避免其他学科在研究领域、方法和对象上的“抢占”,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创办自己的学科刊物,建立自己的学科阵地。
图7 主题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三)研究热点
针对相关主题研究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选择时间为2014—2019,切片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关键词(Keyword),阀值设为top50,得到图8。综合运用Execl软件绘制图9:关键词排名前10数量汇总统计表。“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的关键词共现涉及总体国家安全观(115)、国家安全(59)、习近平总书记(34)、中华人民共和国(13)、国家安全观(13)、新时代(11)、应急管理(10)、国家安全工作(7)、安全治理(7)、人民安全(6)。这些关键词的共现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联议题的研究热度,同时也更加反映了相关的学术研究旨趣和方向。
图8 主题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
图9 主题研究关键词汇总
(四)研究前沿
图10 2014—2019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前沿图谱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选择时间为2014—2019,切片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关键词(Keyword),阀值设为top50,Burst Detection设置为0.3,获取如图10所示的研究前沿图谱,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2015”“道路,2014—2015”“国家安全工作,2014—2017”“习近平,2014—2015”“国家安全体系,2017—2019”。“国家安全体系”是延续至今的研究主题关键词。
首先,国家安全体系提出初期是作为“国家安全制度体系”[26]存在的,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即是完善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随着国家安全体系从构建向健全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实践转变,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也逐渐由“制度体系”架构向“理论体系”“战略体系”“法治体系”以及“工作机制”等实体方面的转变;其次,是相关专业领域的学者结合专业视角论述国家安全体系,分别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应急管理体系”[27]“公共安全情报体系”[28]“网络治理体系”[29]以及“法律体系”[30]等微观领域的叙述。不同于“理论、战略、法治”等宏观体系的是,这些微观视角下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体实践内容;最后,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要依据新时代、新问题与新使命建构符合国家安全工作实际的国家安全体系。一是要转变国家安全观念,健全国家安全学学科理论架构和门类,充分培育国家安全相关人才和队伍;二是要在现有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架构之下,建立风险认知、感知的法律预防和工作体系,依托《国家安全法》等相关国家安全工作法律,开展相应的国家安全法治实际工作;三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建构国家安全战略与体制、实行公民安全能力与教育提升、健全社会安全认知与应急机制[31],上述三步策略从理论人才培养到法律架构再到具体机制的完整构建,大体上可以型塑起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体系工作。
四、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研究已经实现了从前期的制度理论架构到现在的安全实体内容建设的转变。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基于各自的专业视角进行相应探索和解读,这些研究丰富了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历史上安全工作和理论实践的总结,其时代内涵不断完善,“公共安全、情报工作、金融安全”乃至于国家安全体系的整体建设都是研究方向和热点。此外,当前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也在概念模糊不清、制度落实不力、研究范式滞后等方面问题。
首先,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下位概念,仍旧存在模糊地带。仅就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11项安全”而言,由于安全概念泛化,对非传统安全就存在诸多解读,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一方面不利于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下位概念进行审视和观察,另一方面也极容易造成研究上的焦虑,同时也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目标定位带来影响。
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题研究在制度落实方面亦存在问题。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当前我国内外安全工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总结,亟须政治家从多角度尤其是制度性工作角度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相关学科研究的通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升华、磨合和解决。此外,制度性落实最可靠的依据就是法制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地离不开相关的法律的实施和保障,相关政策的落地也需要法律的实际操作和落实,应当建立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观念执行的法制保障体系。
最后,当前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题研究范式滞后。从现有的成果来看,进行定性与经验哲学分析的较多,而采用量化乃至于进行混合研究的成果较少,这一方面是学科上的困难,另一方面更是学科范式不成熟且滞后的原因。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相关主题研究忽视了“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虽然这涉及国际政治领域,但是注重对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进行研究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