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书香提泉”的造型设计和人文气韵

2020-09-03吴秀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器型气韵宜兴

吴秀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喝茶已经是越来越普及的事情了,也成为了我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后的放松和缓解。于是,除了对于茶叶的甄选挑剔之外,对于喝茶的器具也开始讲究起来,宜兴紫砂壶就开始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紫砂壶除了具有冲泡茶叶的实用功能之外,其独特的人文气韵和文化内涵,是最具有意境之美的茶具了,经常用禅茶一味来形容饮茶的感悟。在传承千年的紫砂艺术之中,无数的宜兴紫砂艺人几乎倾注了自己一生的心血来打磨和提高紫砂技艺,使其幻化出无穷的造型艺术和多变的装饰风格,同时紫砂艺术又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书画、绘画、篆刻等艺术互通有无、相互融合,许多的艺术家也慢慢地成为了紫砂陶艺家,把自己的人文雅韵和创作情趣通过紫砂的艺术形态表现出来,使得紫砂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绵延不绝、永葆活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慰藉我们心灵的灵丹妙药,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可以从书籍中找到知音与之共同分享;当我们难过的时候,可以从书籍中找到可以安慰自己的心灵鸡汤;当我们迷茫的时候,可以从书籍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当我们畏惧的时候,可以从书籍中找到勇敢的力量。很难想象,没有书籍的陪伴,人类将变成什么样子。紫砂的故乡宜兴,自古以来就是文风盛行、书韵流香,有着“教授之乡”的美誉,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之下,宜兴紫砂艺人从小就受到了浓厚的书香文化影响,潜移默化之中就有一股书生意气,再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了紫砂事业的行列,使得紫砂器物之中蕴含的书卷气息和人文气韵越来越丰富,赋予了紫砂艺术新的发展活力。

紫砂作品“书香提泉壶”(见图1)就是在紫砂提梁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创作理念,运用了紫砂方器的技艺手法,精心设计制作而成。对于我而言,除了紫砂创作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也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于是特别想创作一把关于书籍的紫砂作品,在经过繁复设计、几易其稿的斟酌之下,最终呈现出这件作品。此壶壶身挺括端正,线条有力,层次分明,壶底置四足,精致大气,使得壶身看起来有着举重若轻的感觉;壶嘴四棱,流畅自然,出水干净利索,毫无阻塞之感;弯流的感觉让方正的器型增添了些许的婉约之感;壶盖四平八稳,贴合于壶口,中间凸起一平台,似乎一口泉井,置一书案造型于上面,捏塑精致、纹理清晰,既符合视觉和主题的审美,又可以当作壶钮,拿捏特别舒适;壶把横空出世,从壶两端的书案上面链接,提梁转弯之处并没有生硬的感觉,而是设计了如意纹饰作为转换,既巧妙又好看,为整器锦上添花,处处彰显出创作的用心别致和细节之美。把这件作品“书香提泉壶”置于案上欣赏,更能看到其工艺之精湛、器型之沉稳、匠心之独运、内涵之脱俗,用此器来泡茶不仅仅使得茶座光彩照人,扑面而来的书香韵味更是让人沉醉其中。

俗语有云“泉水提不干,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是我们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是不断提高我们综合素质的不二法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学风盛行,许多的文人学子深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教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多少寒门子弟求学苦读的上升渠道,还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呐喊,更是让人热血沸腾,读书不辍。如今,琳琅满目的书籍更加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也影响着宜兴紫砂艺人的创作理念和方向,文人气息在现代紫砂艺术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这件紫砂作品“书香提泉壶”就是把提梁、泉井、书案等元素综合起来,运用紫砂的设计语言和传统的制作手法演绎出来,让我们在对于这件作品的造型艺术啧啧称赞的同时,对于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气韵感同身受。

十几年前,宜兴紫砂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对于紫砂技艺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于紫砂艺术坚守多年、传承至今的紫砂艺人的无上褒奖。当全国各地乃至全球海外的紫砂爱好者蜂拥而至,来到宜兴一探紫砂究竟的时候,宜兴的紫砂艺人并没有因为取得小小的成绩就拍手称赞,他们依然默默地埋头做事、心手相传。或许从紫砂诞生的那一刻起,深埋于地下的矿藏、古朴内敛的泥质、宜兴紫砂艺人的笃定,共同构成了紫砂散淡从容的独特艺术魅力,启发着我们的心智,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猜你喜欢

器型气韵宜兴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