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游龙供春”的创作感悟

2020-09-03徐梅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茶壶肌理紫砂壶

徐梅莉

紫砂艺术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其天然的就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就形成普遍带有古典文化气息以及自然生活气息的紫砂壶艺创作。即便是在丰富多彩紫砂壶造型当中,供春壶的造型也绝对是非常独特,加上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对这一壶式的再创作始终是需要用谨慎的眼光来考量的,“游龙供春壶”就是对供春这一壶式进行再创作十分成功的例子。

一般人学习制作紫砂壶,通常是从最简单的茶壶造型开始,比如掇球、石瓢等,这些壶形包含了紫砂壶的基本形态,当技艺锻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从双手中自然衍变出其他的造型,到那个时候就可以较为轻易地去学习和制作其他造型的紫砂壶了。然而供春壶却是其中的一个例外,要说供春壶的造型业内有人戏称,供春的造型既是最易,又是最难的,易的是这是一把对造型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的茶壶,制作的时候即便不进行细致的处理,最后烧制出来的茶壶即便不是佳品,也至少有三四分韵味,即便是一个刚刚入门的新手也能够制作出来;说它最难则在于,供春壶实在是易做难精,想要突破最初的三四分韵味,没有常年累月的积攒和磨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于一个入了门的制壶者,没有想通其中的关窍,制作出来的供春壶便也跟没有入门的新手学徒一样,仅仅那三四分韵味罢了。

“游龙供春”壶是在供春壶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良,但这种变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在原本供春壶的肌理上加入一条龙的装饰那么简单,这涉及到一个整体的变化。我们都知道传统供春的造型核心在于表面的肌理,这是基于模拟树瘤表面而来的造型设计。而在传统文化中的龙可以跟水火产生联系,却跟树木没什么关联,所以用塑造树木肌理的供春壶肌理去搭配“龙”这一装饰,天然的就具有不和谐感,所以在制作“游龙供春”壶的时候,就要从造型的源头开始思考,如何在表现供春自身的形体特点的同时将“龙”这一额外的元素加入进去。

眼前的这件“游龙供春”壶古拙浑厚,温雅天然,壶面上装饰的龙形神兼备,质地纯薄却十分坚实。茶壶整体的线条轮廓基本上就是传统供春壶的样式,整体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壶面中的龙则跟壶身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茶壶的肌理似乎就化身为龙所生活的环境,那是一个可以容纳得下这一传奇神话生物的广阔空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感受就在于壶面上龙的装饰周围用逐步变化的方式将龙的装饰融入到供春壶整体的肌理当中,这种逐步衍变的形式欺骗了人的视觉,让人觉得其似乎跟过去的供春壶并没有多少改变,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局部都跟传统的供春完全不同。

“游龙供春”壶本身的主题意蕴已经从传统的供春壶向“游龙”这一主题转变,所以这把壶的壶面肌理塑造也就从传统供春的“木”转变成了能够适应“龙”存在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水,亦可以是火,而从眼前的这把壶来看,显然是塑造成了水,因为在自然界中,树木与水就如同人跟空气,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每当下雨的时候,很多树木的表面都会被水所包裹,这时候倘若由一面镜子将这一幕记录下来,那么这些树木在镜子里所呈现的肌理效果就会发生改变,虽然依旧保持着树木的轮廓,但给人的感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游龙供春”的制作正是紧扣这一点,将肌理的变化跟游龙装饰融为一体,让两者十分自然地形成过渡,并且在关键的装饰部位重点突出主题,整件作品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这样的创作源于传统,立足于创新,是对茶壶造型根源由来的一种思考表现,在制作这把壶的过程中,能够很自然地学习到茶壶肌理变化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一种表现自身创作的规律,贴近大部分人的文化心理,在外形和装饰两个方面扎根在传统文化之上,这就能创造出经久不衰,传承创新的壶艺作品。

总结:从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出发,继承学习,总结开拓,是当代紫砂壶艺的整体特点之一,从结果来看,这是一条十分正确的道路。当代的紫砂壶作品,一方面要传承紫砂文化,另外还兼具着时代的使命,创造更多的紫砂壶造型,塑造更优美的紫砂文化艺术,正是当代紫砂创作者必然肩负的使命。

猜你喜欢

茶壶肌理紫砂壶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