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外徽州善堂的运柩回籍网络及纠纷应对
2020-09-03张萍
张 萍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明清时期,徽商足迹几遍天下,为了实现“以众帮众、抱团发展”的商业目的,重视族谊与乡谊的徽商,在旅居集中地一般都建有会馆、公所等商业组织。同时鉴于同乡贫而病卒,棺柩无处安放掩埋的现实窘境,于客籍地还建有殡所、义阡等善堂组织,为同乡提供寄柩、掩埋服务。“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各行省。”[1]“在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的支配下,徽州人总是企盼身故之后能够魂归乡土……因而,徽州善堂的功能主要分为寄放掩埋棺木和扶柩回乡两部分”[2]。
虽然徽属各地善堂对棺木存放规定了暂放期限①停柩期限,短则一年,长则二十年,较常见的是三年左右。如新安怀仁堂规定进堂棺木,男左女右,三年为限,孩棺一年为期…经济困难者可于限期前两月,赴堂报明,商缓一年;武汉新安笃谊堂、九江新安笃谊堂规定停柩以三年为限;上海徽宁思恭堂向例大棺存放期限六年,小棺一年,光绪年间统一规定为三年;南昌遗爱堂、杭州新安惟善堂、黟县登善集寄厝灵柩,以一周年为期;上海思义堂旧例以五年为期,现通融为六年;闽省安徽会馆棺柩存放时间最长,为十五年,特殊情况,经亲属赴馆申请,还可再展五年,即为二十年。,但在善堂的实际运作中,还有一部分棺柩因为无主认领或丧家亲属无力领回安葬而积压了下来。为了解决积压问题,一方面,各善堂会根据本堂经济条件和丧家家属意愿,接受其申请,资助其回籍或允许其自盘回籍,另一方面则是将那些愿意葬在义冢或期满不带的无主棺柩运至义阡埋葬,即“首重回籍,无主者置地安葬……俾旅榇亡魂有嗣者得遂还乡之愿,无后者咸叨入土之安”[3]414。本文依托新近出版的《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汇编》一书,以徽商在旅居地创办的善堂组织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徽籍棺木在运柩回籍途中的工作流程及纠纷应对②关于旅外徽商善堂中涌现的纠纷,一些学者在相关著述中,进行了附带涉及。如范金民《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八章“商帮与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纠葛”中,就提及了徽商创办殡所义冢时遇到的纠纷及防范与处理措施;邹怡《善欲何为:明清时期北京歙县会馆研究(1560-1834)》,《史林》2015年第5期,涉及到了义庄管理中看守人的渎职与土著侵占义庄土地等问题;王日根,徐萍《晚清杭州徽商所建新安惟善堂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一文中,对地匪无赖和抬工脚夫在惟善堂殡所兴建与运柩回籍途中阻挠善举的行为进行了相关阐述。目前看来,暂未有学者专文完整系统论述旅外善堂运柩回籍途中遭遇的纠纷及善堂与官府的应对方案。。为论述更具体,特选取杭州、上海、武汉徽商比较集中的三地善堂棺木回籍路线为例,系统考察其运柩回籍网络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及应对方案。
一、旅外徽州善堂的运柩回籍网络
各善堂徽籍棺木运回家乡的时节,一般选择春秋水旺之季。因路途遥远、水陆兼程,经手的人手众多,徽籍旅榇一般都要经过数次中转,才能运至徽州所属各县邑。
先来看新安惟善堂,作为浙之杭嘉湖及江南苏松常等徽籍棺柩回籍的中转站,徽籍旅榇回籍,途必经杭州,故徽商在杭郡建有惟善堂厝所二十余间,堂基一所,专为暂厝旅榇,分别六县安厝各柩,以妥幽魂而免暴露。由于丧家经济条件各异,“有后、有力者暂停旬日即行带徽,乏力者难免积累之虞”[3]406,故惟善堂再予以宽限一年的暂厝时间。倘丧家有子,但经济贫乏无力经营者,酌送船只水脚费装载回籍。若本支乏人,则代埋于杭郡义地。“有后、有力者”的这些棺木,在惟善堂暂停结束后,会由杭州上江运归故土,以道光十八年记载数据为例,这类棺木每年至少约有六十棺,每次数量约有数十具之多,这些旅榇到达徽属各口岸后,若“随时载到者不卸,船户势难久待,且山村僻远,招认领抬难免羁延时日,复有暴露之虞”[3]413-414。为免同乡棺柩再次暴露于外,惟善堂还资助徽属六邑在本土各县再设暂柩之所,总名“登善集”①外地旅榇运至原籍后,徽州各邑在邑界水口登岸处大多设有登善集这一暂厝之所,以解决旅榇载到之时,无处中转存放的现实困难。集内有司事等职员,凡旅榇至而无家人资送者,司事即遣信告于丧家,期过而丧家未至者,则将棺柩葬于义地。,如在歙县水南王村②据刘汝骥《陶甓公牍》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498页记载:歙南王村之六邑厝所,数传之后,因司事不善经营,每岁施棺掩埋寥寥无几,善举遂同虚设,致有人提议提公产以充学费之事,后被刘汝骥拒绝,认为学堂固不可不兴,善举也不能中废。、黟县渔镇等地就设有登善集,接收新安惟善堂运回棺柩,等待丧家亲属速领营葬。再来看上海徽宁思恭堂,位于江南苏松常地区的思恭堂棺木运载回籍时,如前所述,要先在杭州惟善堂中转,然后登舟扶归故土。根据征信录记载,民国年间,旅沪黟商、休商还在屯溪珠塘铺购地分别建立了新安思安堂、休宁思归堂,着力解决上海思恭堂停柩太多、无力掩埋的的现实问题。武汉新安笃谊堂旅榇的回籍路线,则是“自汉登舟,中途水陆兼行,摃扛船载,起驳过山,由汉而饶,由饶而婺而祁而黟,直达休、歙、绩溪各邑各乡村口交卸”[3]798。上述三地善堂的建立时间及运柩回籍网络详见下表1
表1 旅外徽州善堂简介
资料来源:根据《新安惟善堂征信全录》《新安怀仁堂征信录》《黟县登善集》《徽宁思恭堂征信录》《新安思安堂征信录》《武汉新安笃谊堂》《陶甓公牘》《休宁同乡会公鉴》等资料整理而来。
从表1可知:杭州、上海、武汉三地徽州善堂建立的时代均是在清代,它们或依附于会馆书院,或独自成立。历经咸同兵燹后再次重建,延续至清末民国时期,主要为旅外徽籍同乡提供寄棺送葬和运柩回籍等慈善服务。因旅居地善堂厝所有限,义冢又远隔家乡,在“叶落归根”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善堂会结合丧家亲属意愿及本堂经济条件,分批将徽籍棺木运送回籍。为方便丧家亲属招领接收,各旅外善堂、徽商还出资在徽州本土兴建登善集、送棺厝所等暂厝机构,如杭州惟善堂在歙县、黟县、休宁分设的登善集,在绩溪设立的义厝;武汉笃谊堂在祁门、黟县设立的送棺厝所;旅沪黟商及休商在屯溪十六都珠塘铺分设的思安堂、思归堂等等。由此可见,各旅居地善堂和徽州本土登善集、暂厝所之间构成了一张完备的运柩回籍网络。
在这张运柩网络中,护送旅榇回籍的信足起着关键作用,他是联结善堂与丧家亲属之间的中间人,“常年穿梭来往于徽州和全国各地徽州聚居地之间”[4]。若不通过善堂信足,想自己领费盘回原籍的,必须“其人可以深信方可准送费交带,盖恐有不诚实子孙、亲友等将带费别用,移棺他处,随便抛露”①详见《武汉新安笃谊堂》第795页。另《九江新安笃谊堂征信录》第986页也有相应规定“议送柩归汉足兼带,该亡人家属戚属如愿亲自带柩、到堂领费者,必须央请妥保领柩,果无他故,亦照章给发。第恐不肖子孙串通戚友,冒领盘费,移柩抛露”。。除了信足外,旅榇从旅居地运至徽州本土,还需两地善堂工作人员进行合理衔接与细化分工,现将其各自工作职责列表如下:
表2 旅外徽州善堂人员工作职责
由表2 可知:棺柩护送回籍时,信足作为善堂与丧家之间的中间人,先将盘费与棺柩一并领齐,再向船户给价,于每年春水发动之时,亲自护送棺柩至各县各乡村口交卸,并领回善堂联票及丧家亲属开具的确认送到回书,缴堂销差。旅榇到达徽属各县登善集、暂厝所后,各厝所与善集拨用本堂堂夫扛抬入厝,由司事挨号登载号簿,在暂停期限内,司事受理丧家领棺,对号照发,登记无误。若遇有未领之棺,司事会根据各旅居地善堂已有记载,按址派人遣信告知丧家亲属,过期仍未领走的,则择期葬于义地。在登善集的日常工作中,值年之典也会配合善堂司事工作,并随时检修各集所有无漏患,确保暂厝之棺免于日晒雨淋。正是在两地善堂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与衔接下,大量徽籍旅榇才能有序抵乡并妥善安置。
二、旅榇回籍途中的纠纷类型及应对措施
如前所述,各善堂回籍棺柩,从旅居地出发,水陆兼程到达徽属各县登善集、暂厝所交卸,要经过漫长的运输过程。虽然各地善堂组织从制度层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了约束,比如规定运回原籍的棺木,首先得慎选诚实船户装载运输,“即如送回原籍一事,先须详细核对,分发择定诚实船户装载,宽严并用,方为妥善”[3]414。其次传集各码头船户脚夫等人,要求他们写好照章领价甘结,包括埠头的甘结①《九江新安笃谊堂征信录》第984-985页记载:因咸同年间定价碑禁日久玩生,已为具文,故善堂请求官府同意其要求各埠头黎运隆等人,按新立条规所定的抬工价格,写具遵章取价甘结,以杜额外勒索。、船户脚夫甘结②《武汉新安笃谊堂》第801 页记载:善堂司事为防船户脚夫勒索,要求官府同意继续执行之前规条八款所制定的抬工与船户价格标准,并传集各码头船户脚夫写立照章领价甘结存案。与立承揽人的甘结③《九江新安笃谊堂征信录》第985页记载:有立承揽字徐仁发、赵章财立有承揽棺柩下河的甘结,规定了承揽费用与用人人数,并许诺议定之后,永守成规,决无争论勒索等情事。。最后将善堂堂规与章程送与官府备案,以防止棺木装载回籍时“船户、坝夫、土工人等不遵定价有意勒索;地匪、无知阻挠滋事”[3]407。但因为利益的驱使,我们在考察追踪回籍棺木运输路线时,还是会发现各式各样的矛盾与纠纷,涉及的人员主要包括善堂信足、地方埠头船户、脚夫抬工和地匪痞棍等。
信足作为连接善堂与丧家亲属的中间人,在护送棺柩回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掌握着资送盘费与棺柩,为了监督其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行,各善堂都对信足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规定,以减少不法行为的发生。一是领价护送棺柩回籍之前,为避免渎职等纠纷,善堂一般都让信足写立承揽字据④详见《武汉新安笃谊堂》第811页立承揽字式联票,第804-805页勒碑条款也明确要求“该足具立承揽字据,领棺领钱”。另《九江新安笃谊堂征信录》第991页有信足收领与承揽字式刊印模板样式,从中可见护柩回籍之前,信足立承揽字据,已是善堂的既定要求与程序了。后,才可领棺领钱⑤《武汉新安笃谊堂》第808页光绪十三年规定:除盘费外,信足薪酬为每棺护送劳力钱二千文。,并需保人作保,方可成行⑥《徽宁思恭堂征信录》第1219页记载:“带棺人中途舞弊,如有弊混,查出向保人是问,加倍议罚”。南昌遗爱堂,清新安胡正仁编,清道光间(1821~1850)刊本记载:凡资助无力带棺,俱令该亲属央保,在司年处出具收领,信客出具承揽,交司年首事存照,再行给付水脚。如无保人,概不准滥给,如有领出后中途停止及冒领等情,一经察出,向所保之人追还领费。。二是制定了规章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如规定信足协同船户护送棺柩回籍时,不许将护送棺木,久搁溪边岸侧,“倘该信足承揽领费中途搁不送到,查确,向关说人理论,该足送官惩治”[3]804,不许编造借口,企图多留暂厝所,“倘信客收受水脚到塘时,藉以货多船重或水脚不敷,有意延搁者,不准透(逗)留,以杜巧饰”[3]412。三是制定回书⑦详见《武汉新安笃谊堂》第812页笃谊堂旅榇回籍关照联票。另《九江新安笃谊堂征信录》第990-991记载有笃谊堂旅榇回籍关照书样版,从中也可见回书制度已成为善堂监督信足的有效手段。,形成反馈机制,杜绝勒索。因信足送棺回徽之时,各善堂已“给足盘费,有赢无绌”,送到之日,丧家“但给回书缴堂销差,不必另给分文,清茶款待,无庸过费,倘有需索情事,于回书中逐细言明,本堂送官惩治,嗣后永不复用”⑧详见《武汉新安笃谊堂第》804页。另南昌遗爱堂,清新安胡正仁编,清道光间(1821~1850)刊本也规定:“信客带棺回徽,本堂资给盘费俱已宽裕,不得再向亲属需索,如有借口盘费不敷,抛弃中途而不送到者,亲属报知本堂,即行呈究”。。有的善堂还实行类似今天的押金制度,内扣留带洋若干,待取得原保人签押的丧家送到回书后,才可照付,以防其中途舞弊⑨《徽宁思恭堂征信录》第1218-1219规定:“宣统三年七月起,公议盘棺费暂改洋码,内扣留带费洋三元,俟持柩主的确回信并经原保人签押方可照付,以防带棺人中途舞弊。”。
除了雇佣信足作为善堂中间人员,协助护送旅榇回籍外,各善堂在运柩回籍途中,仍需埠头脚夫、抬工等人帮忙搬运旅榇。因回籍路线主要是水路,故还需雇佣船户装载棺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纠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船户、埠夫掯勒讹索、阻挠义举。为预防纠纷,各善堂建立之初,便会在章程与条规中明确规定船户、抬工价格与具体工作职责,并按路程远近给予人性化津贴补助,以杜勒索。如惟善堂在建立之初,就认为善举“欲垂久远之模,不得不慎之于始”,故将章程、堂规及紧要各条款呈送官府,禀明在案。在章程中,就重点规定了船户与抬工的价格。首先来看船户运输价格及职责。惟善堂运柩回籍时,规定若是徽港本身船户“应照议定水脚,毋得多索…全雇每只大钱二十余千至三十千为卒,载至登善集起岸交卸,若便船搭载,每柩定价一千六百文”[3]410。若是雇佣外处船只,“每棺约钱一千文,开明住址,责成该船户计日运至各县口岸登善集……凡一舱之中以六棺为限,不准多装,并分别男女,毋使混杂”[3]412。由此可见,在规章制度中,善堂根据雇佣船只类别,对船户价格进行了不同定位,且为保护旅榇安全与及时送达,还对每舱当中运载的棺木数量与到达时间进行了限定,既保证了安全,又提高了运载效率。其次来看下抬工的人数及价格。惟善堂规定“寄柩进所,抬夫自行给发,其后领材时抬送水次登舟定例四人,给抬工钱二百四十文;若材重,另添二人,加钱八十文,不准多索”[3]411。旅榇抵达徽州后,如前所述,会在各邑登善集暂时搁置,等待丧家亲属速领营葬。领材时计路之远近给付“抬工四名,如或材重,兼之山路崎岖者六名,另外再贴葬费钱二千文……绩溪、休、黟、婺、祁等邑路程遥远,领柩维艰,…或津贴抬价稍宽”[3]410。如以设于歙县水南王村的登善集为例,来登善集领材者,就遵循旧章规定“每具雇抬工四名,路远或加二名,抬费按途程之远近照例给发,不准多索”[3]419,无人领取之棺,期满将于义地埋葬,每棺“土工四名,每给钱一百三十文”[3]419。惟善堂设于黟县的登善集也规定“抬棺进集厅,凭船行雇倩埠夫,每棺公议力钱一百文……由集抬棺至义地掩埋并做堆、安碑、挑灰等项,人工每棺共给大钱五百文”[3]264-265。其实,对船户、抬工人数与运载里数价钱的详细规定,乃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勒索与杜绝纠纷。武汉新安笃谊堂也不例外,它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初建时,为防“日后有不近人情之辈及及各码头抬夫藉端讹索,阻挠义举,在所不免”[3]794情况出现,便制定了抬柩章程,规定:“每棺抬至十里铺义所堂中总给各费钱二串八百文,或自行雇夫抬送,仍给本码头夫头钱八百文以免藉口。其由各埠头驳船装运送至罗家埠头起坡,无论路之远近,每棺给大钱四百文,船价酒资一并在内,以昭划一”[3]801。
但“凡埠头、土工人等俱系顽梗无知之辈,易起争端,往往恃强讹索,有防善举,虽经议定价,仍恐日久不遵,不得不为之虑”[3]414-415。兵燹后,由于战争创伤,旅外徽商客殁增多,棺木积压严重,再加上人夫日少,旧章尽失、社会动荡的客观情况,这些都为埠头船户、抬工等人高抬夫价、借端勒索、阻挠义举提供了土壤。如新安惟善堂,“前有北新关外脚夫蔡锦山等争论抬价…今自兵燹以来,夫头又复任情讹索,有妨义举”[3]435。武汉笃谊堂在兵燹后重建,很快恢复了送棺回籍之举,但囿于回籍棺木众多而人夫稀少的客观现实,故从这时段的勒碑条款[3]804-805中,我们发现,这时的抬工、船力等脚价,除分段按里程收费外,还有诸如“神福钱、落地税钱、行用钱、酒钱”等陋规的存在。除变换名目借端抬价外,在运送旅榇回籍途中,还发生了不法抬夫,松解窃卖捆棺麻绳、蒲席,希图变卖渔利①《武汉新安笃谊堂》第801页记载:新安会馆首士岁贡生胡式金、职员汪光桓等向祁门县禀诉,光绪乙亥年间,在汉绅商公议资送旅榇回徽,并由祁雇夫分头资送到籍。近查有不法抬夫,希图渔利,凡由汉皋资送回徽棺柩,该抬夫等抬至停棺所后,竟将捆棺麻绳、蒲席松解窃卖,致令重购绳索捆缚,一方面使得资送延期,另一方面恐年久棺柩朽坏,一被窃解绳索,柩散破损,遗失亡骸,故禀请官府示禁,恐后效尤。、埠夫因向信足额外讹索不成,竟将其掯阻留难,致使归途延期②《武汉新安笃谊堂》第812页记载:某等承揽汉镇新安笃谊堂护送旅棺某某棺回籍,每年春季汇送一次,兹某等承揽本年春季旅榇某棺已拢某处,现被埠夫某等额外讹索,掯阻留难,稽延时日。因棺柩一日不能交清,则某等一日不能回汉,故只得请求官府迅赏差傅某到案,押令遵章运送,不得托故迟延,并请求治以掯勒讹索之咎,以儆效尤而杜刁风。的纠纷案件。
面对这些问题,各大善堂纷纷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主动跟官府报备,要求官方力量介入,严惩滋扰之徒。如杭州新安惟善堂开堂之初,拟雇备船只分起送柩回籍,虽前已定价备案,尤恐船户、夫工借端滋扰,禀请给示前来,得到官府积极回应,示仰“地保并船户、埠头、土工、抬夫人等务各遵议定价,毋许多索,倘有把持阻挠等因,立即交保带县,以凭究治,决不容情宽贷”[3]416,适当时候还需“派委贤员,藉严弹压而杜争端”[3]416。针对兵燹后夫头任情讹索的情况,又另立善堂章程,对船户、埠夫价格重新调整①如《新安惟善堂征信全录》(光绪七年刊)第435页记载:道光十六年间规定从浙西运来杭州惟善堂暂厝之棺,“毋论大小棺木,自新关至钱塘江口,连装船抬工等费一并在内,每具给钱六百文”。兵燹后,因夫头任情讹索,善堂又另立章程,对抬工等费重新规定:“凡有关外属徽州各处善堂运来灵柩,自北新关抬至江口三郎庙相近装上徽船……每棺连水沙外赏一应给钱一千二百文;如抬至惟善堂内外厝所,每棺给钱一千三百文;若自本堂抬上徽船装入舱内,其定价连水沙外赏每棺给钱三百二十文,永为定例。”,并将“水沙外赏”等陋规一并计入价内,以杜再次额外讹索,并上报官府,请求给示勒石,以禁刁风而全善举。这一请求得到官府审批通过,“自示之后,务各永远遵行,倘有不法夫头胆敢刁难勒勘,一经堂董具禀,定即提案,从严究办,决不宽贷”[3]436。武汉新安笃谊堂待兵燹创伤平复,人夫日多后,即加强了对陋规的治理力度,运柩回籍时,杜绝埠夫、船户有意延搁,额外多索,规定“酌议定章、价归划一、柩到埠头,克日转运,不得延搁河岸,另索钱文”[3]798,上报湖北汉阳府获批后,由其移文汉皋棺柩返籍途经的江西饶州府正堂与安徽徽州府正堂,得到了他们的一致通过,不仅给示勒碑,还谕饬合境船行及船户、埠夫人等知悉:“绅商捐资助费运柩,此等义举,凡有仁心之人皆宜赞成美意,如遇湖北汉阳府新安会馆运送笃谊堂棺柩回徽,务各遵照条款领价,随时转运,不得耽延,亦不准另索钱文。倘有违抗,任意掯延,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由经过地方官提案,尽法惩责,详府提究,绝不姑宽”[3]800。在过滩起驳时,笃谊堂还要求各船户要重点保护好棺柩,过滩后需立即仍运上船,防日晒雨淋、遇涨淹没等一切意外之虞②《武汉新安笃谊堂》第799页记载:“凡遇过滩起驳,务将所载之柩暂择离河较远之地,妥为安放,毋许就近起停河岸,免致遇涨湮没,即停柩之地离河甚远,亦应于过滩后仍运上船,不准迟至两日以外,俾免雨淋日晒及一切意外之虞,倘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该信足告发,定提该船户从严惩办,合并饬知,毋违。特示。”。对于善堂禀报的送柩途中抬夫窃卖捆棺麻绳蒲席、埠夫额外讹索,掯阻信足两起纠纷案件,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无法得知官府的最终处理结果,但从官府支持该善堂义行的一贯宗旨来推断,肯定会采取相关措施,对抬工、埠夫的上述违法行为作出处罚,以稳定人心与维护社会秩序。二是为永杜纠纷,可向官府申请自行雇佣他人或启用本堂堂夫扛抬,有的善堂还选择自造义船,以杜勒索。如新安惟善堂为避免埠夫船户、脚夫抬工勒索,公拟由善堂司事金高德等人,专司载送、编册、雇船事宜……若置地埋葬一事,无拘本地佣工及南北两山土工,总听堂中选择勤敏者随各处散唤,不准分坊把持,以收实效[3]415。惟善堂在塘栖所设义所新安怀仁堂,自道光六年(1826)发生监生呈控扛夫分方霸占,借端讹诈的案件③《新安怀仁堂征信录》第302页记载:道光六年,监生沈警乎呈控扛夫费坤、沈阿五分方霸占、借端讹诈。后蒙前县主断准給示,给发义扛义索,准其义冢棺木自行扛抬。后,官府便断准该善堂可置办义扛义索,自行扛抬棺木,以杜争端。但兵燹后示谕已失,善堂积压的百余口棺木,又尽归当地脚夫扛抬,被其分方霸占,讹诈多方,故善堂再次请求官府同意其仿照旧案,自行扛抬棺木,也得到了德清县正堂的大力支持,在肯定他们慈善义行之余,示仰该处地保、脚夫人等知悉:“该处新安会馆如果抬葬客故停棺,准其会所自备义扛义索,自行扛抬,脚夫、扛工人等不得分方霸占,藉端讹索,倘敢仍蹈前辙,恃强扛抬,许该首事等指名禀县,以凭提案究办,并提该地保一并严惩,决不宽贷。”[3]301-302上海徽宁思恭堂也不例外,为防抬工讹索,定有堂规:徽宁旅榇,扛抬进出,悉用堂夫,并上报官府示谕在案。兵燹时,沪两遭寇乱,堂宇半遭颓废,捐资重建后,光绪四年(1878)发生了八铺地方夫头等,联合土作,纠众拦阻徽宁思恭堂堂夫扛抬徽籍客殁棺柩进堂、索扰不休,并想以此次勒索之钱作为定例的案件[3]1212,该堂职董旋即上告至上海县正堂,得到官府再次支持与批复:“示仰该地保甲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徽宁客殁尸棺,概归堂夫扛抬,毋许各路口脚夫人等把持勒索滋扰,如敢故违,许该堂董指名禀县,以凭提究,决不姑宽,该地保甲容隐,察出并处,各宜凛遵毋违。”[3]1212不仅如此,徽宁思恭堂旅榇回籍于休宁新安思安堂暂厝待领时,该堂也同样规定“旅榇到埠起卸、扛抬以及殓埋”[3]1315,皆用本堂设立之堂夫。武汉新安笃谊堂虽未直接规定善堂棺木可自扛自抬,但也明文规定若脚夫抬工等人违规讹索,善堂则可另雇他人。“至夫役人等扛抬棺木,应照规条内所定价值受雇,不准额外讹索,如有刁难,听该堂另雇”[3]796。此外,为防船户勒索,武汉新安笃谊堂还“另造大划义船两只,招人驾渡,每年酌给饭食钱文,无论棺柩远近,均归义船装载,各码头不得争论”[3]795。可见,由于埠夫船户、脚夫抬工等人高抬夫价,借端讹索行为屡禁不止,各善堂为避免纠纷,一方面,未雨绸缪,方营建之初,即将船户、抬工价格予以限定,并上报官府备案,当纠纷发生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官府许可与保护下,各善堂则纷纷采用雇佣其他社会人员和启用本堂堂夫扛抬,甚至自造义船运载的变通方式,试图绕开不法船户、脚夫群体的消极干预,以消弭纠纷,保障善堂义行顺利开展。
此外,在徽籍旅榇回籍途中,善堂义行也时常遭到沿途地匪、痞棍等社会闲散无业人员的勒索阻挠。如新安惟善堂在兵燹后,积压旅榇百余具,急需雇备船只,分批载至徽郡各县口岸登善集疏通暂厝,以便于故土招认抬葬,途必经塘栖的怀仁堂义所,因地滨大河,“船只往来,每有地匪把持扛抬勒索埠规,稍不遂意,抛掷砖石,损坏墙垣,藉端滋扰,有妨善举”[3]418。徽宁思恭堂的旅榇运至休宁新安思安堂安放时,也发生了“火夫霸分地段,妨害本堂夫之应尽义务…地痞挖害埠头路石及掘断路线,阻碍行人”[3]1315等因勒索抬价不成,恶意破坏路况的纠纷案件。当这些纠纷案件发生时,各善堂均第一时间上报官府,请求保护。官府在接到善堂上报后,一般都会出示谕令,严禁违法行为。如针对新安惟善堂运柩回籍途中地匪把持扛抬、勒索埠规、暴力对抗的案件,官府首先表明支持惟善堂义行的一贯立场,认为地匪这种行为于“善政有妨,抗藐已极”,除禀批示并饬县拿究外,合行出示严禁:“自示之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把持扛抬勒索,不守埠规,以及乱抛砖石损坏墙垣,或在门前聚赌肆闹等情,许该司事、协保禀送地方严行究治,毋得徇私,察出一同惩究。”[3]418休宁思安堂为消弭纠纷,申请仿照徽宁思恭堂成案,请求地方官厅給示保护,得到了休宁县公署与屯溪警察专局同意,准予布告,以禁“火夫霸地妨害、痞棍挖断石路”等恶行,并重申如有上述情形,一经察觉或被指禀,定即提案讯明究惩,决不姑宽[3]1315。上述纠纷案件的合理解决,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官府支持善堂义行的坚定立场。
三、结 语
旅外徽商出于同乡“桑梓情谊”及“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儒家情怀,在旅居集中地大都建有殡所、义阡等善堂组织,为客殁同乡提供寄棺送葬、扶柩回籍等慈善服务,恤及同乡,泽及枯骨。在运柩回籍过程中,因路途遥远,往往需要水陆兼程,并经数次中转才能运至徽属各县邑口岸。通过考察徽籍旅榇的回籍路线,我们看到了旅外徽商群体殚精竭虑、事死如事生的奉献精神。在他们的努力下,旅居地善堂与徽州本土登善集、暂厝所密切衔接、紧密配合,织就了一张系统完备的运柩回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不仅有两地善堂的通力合作,更会遭遇来自善堂内外势力的纠纷与阻挠。面对困境,徽州善堂一方面未雨绸缪,制定规章制度,以加强对善堂信足、船户脚夫、地匪痞棍不法行为的防范与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将不法行为及时上报官府,寻求官方行政力量的支持与庇护。官府面对运柩回籍途中发生的纠纷与冲突,总是立场坚定地站在徽商群体的背后,采取“发布公文、出示谕令、给示勒碑、提案究办”等多种形式,对不法行为予以制裁。究其原因,除了地方官职责所在外,还因徽商群体立足于自我救助的这类慈善活动,既安定了人心,又“无形中减轻了地方政府和地方仕商社会救济、社会治安的压力,所以总是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切实保护”[5]。正是在旅外徽商群体的不懈努力与官府行政力量的干预保护下,大量徽籍旅榇才能分批分次、安全有序地运归故土①如以杭州新安惟善堂为例,道光十八年(1838)惟善堂即雇备船只,将历年积压在杭的142具旅榇分数起运回徽州各县水口。又清理厝所,催葬或代葬本地居民棺柩约60余具,以后每年运回棺柩60具。。这既解除了大量贫苦无依客殁徽商家属的后顾之忧,又扩大了徽州商帮的社会影响,凝聚了乡谊,收到了很好的“敬梓归邦固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