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修专业高质量新型教材建设模式研究

2020-09-03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职业教材课程

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徐 辉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倡导职业教育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2019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再次提到了开发适用于不同生源类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建好、用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2019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基地”,为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开发建设探索规律,提供智力支持;2020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又出台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教材建设规划》)和《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一系列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政策的出台,从国家层面搭建了教材建设的框架结构,预示着建设新型教材已成为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1 新型教材概念的内涵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和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新型职业教育教材的研究,新型教材的内涵日益丰富,正向着多样化、开放化、多元化、数字化、立体化、平台化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可以这样界定: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于成果导向的目标需求和工作过程系统化(或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将课程思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纳入教材体系,经过编写主体(学校、企业)的模块化重构和序化,形成的基于职业、知识、学习3个维度的立体化、多样化、开放化的适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纸数融合资源的集合体。

2 国内汽车相关专业新型教材存在的问题

2.1 新型教材数量相对较多

针对我国东部和中部100所职业院校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54%的学校使用的是传统教材,38%的学校使用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教材,7%的学校使用的是自编的校本教材。购买的教材编写形式大多数仍然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编写体系,缺少基于互联网的新形态活页式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出版社以“汽车”和“二维码”关键词搜索已出版的中职汽修专业带有二维码的教材共有13本,机械工业出版社以“汽车”和“二维码”关键词搜索已出版的汽修专业教材共有1095本(包括中职、高职和本科),数量相对较多,但通过样章试读,发现大多数教材并没有嵌入数字化资源,只有配套的PPT课件,并不符合新型教材在形式上的要求。这部分教材主要是基于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的体例而编写,也缺少配套的信息化资源。

2.2 新型教材质量不高

从编写内容的选择来看,大多数教材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从内容的序化来看,仍然还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呈现的,虽然也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法编写教材,但这部分教材大多也是传统课程体系教材的简单改造,没有基于“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真实任务应用导向”“学习成果导向”的模块化融合创新;教材的主体内容形式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做中学、做中教”体现不足;“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表现不明显;教材宏观设计缺乏体系,微观设计发展性、融合性、创新性明显不足;教材体系没有与1+X证书制度对接,没有与高职院校对接。

2.3 新型教材建设“多而少优”主要原因分析

已有的新型教材存在的问题如下:高质量教材相对较少,同质化严重;教材呈现方式仍然存在学科化倾向,且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纸质型教材多、立体化教材少;纸媒与数字化媒体融合不够,不适应线上、线下一体化要求。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新政策理解不到位,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缺乏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践经验,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 更新不及时;信息化素养水平整体不高,教学资源建设不到位;教材建设缺少整体化、立体化、系统化设计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仍然沿袭传统的思维惯性;没有高水平、创新型教学团队,缺少名师的示范、引领,开发教材的教师间缺乏合作;教材建设制度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教师不愿意付出辛勤的劳动;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不敢尝试教材开发,怕有辱使命;没有新型教材编写的经验和模式,不会开发新型的教材;部分教师愿意开发教材,但缺乏质量意识。

3 开发新型教材的重要意义

传统教材是为了辅助“教”而设计的,而信息化教学2.0时代的教材是为了辅助“学”而设计的。基于这一理念,要求改革传统的教材编写体例,构建便于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个性化学习,将多媒体数字化资源嵌入工作手册式,打造信息化的“智慧课堂”、人性化的“生态课堂”,推进“三教”改革,实现“三全育人”。

3.1 新型教材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主要体现之一就是信息化2.0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泛在学习环境”的打造,新型教材就是构建及打造“智慧课堂”“泛在学习环境”的有效载体。

3.2 新型教材是学生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的需要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以纸媒为载体,基于互联网平台,融合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虚拟工厂的多媒体资源一体化的新型教材,有利于学生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线上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掌握显性的理论知识;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激学”“探学”“悟学”“用学”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将过程性、程序性等隐性知识逐步显性化,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构建和完善个性化的知识、技能体系,打造高效的“智慧课堂”和“生态课堂”,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

3.3 新型教材的开发,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型教材的开发需要以下能力:对国家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强的专业理论及学习能力;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实践能力;熟练、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计能力;教材的宏观和微观设计及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深刻的认知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信息化的素养;数字资源的开发、转化与应用能力;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力;现代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组织能力;教育教学的科研、创新及应用能力。新型教材的开发过程就是教师综合素质快速提升的过程。

3.4 开发新型教材为建设创新型、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提供驱动力

新型教材的开发,需要不同年龄、职称、能力结构的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胜任新型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任务,只有组建结构化的教材编写团队,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和创造力,通过分工合作、取长补短、以老带新等方法,发挥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各自优势,发挥团队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最终实现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4 职业教育新型教材的建设研究

4.1 “三维理论”的构建,促进教材编写多样化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的以知识理论学习为逻辑主线的“呆板”课程体系教材将逐渐被淘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下的新型教材“遍地开花”,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大多数项目化教材仍然沿袭传统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内容的选择和序化,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实质未变,项目化教材的低质化、同质化泛滥,已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由于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凸显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于专业属性、课程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也应呈现多样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成教研究所徐国庆教授经过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将影响教材呈现的因素划分为3个维度,9个水平,如图1所示,他在《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三维理论》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经过不同组合,排除了4种不可能的呈现方式,遴选了“相关-理论-对话型”“任务-实践-对话型”“任务-实践-活动型”“项目-实践-活动型”“项目-经验-活动型”5种典型的呈现方式。如果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借鉴这种开发模式,那么职业教育教材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教材改革就会“掷地有声”。汽修专业教材体系的构建,就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如《汽车机械基础》就可采用“相关-理论-对话型”,《汽车发动机的检修》可采用“项目-实践-活动型”,顶岗实训阶段的课程《汽车整车故障诊断》可采用“项目-经验-活动型”等展开教材内容的编写。

4.2 “四化”指标助力教材诊改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工具,是多种教学资源的载体。优质教材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材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试用的方式进行诊改。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张红旗在《“三教”改革视域下职校生态课堂的诊断与构建》一文中提出了诊改的“四化”指标,即:动态化、多样化、一体化、创新化,动态化指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应该是动态的、过程化的知识,而不是静止的;多样化指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的;一体化指教材的编写应该是校企合作一体化教材;创新化指教材内容要充分关注技术的积累、引领与创新。

图1 影响教材呈现的因素

5 构建“标准引领、三维设计、成果导向、纸数融合”高质量新型教材的建设模式

如果把高质量新型教材的建设模式(图2)类比为果树成长,那么,“标准引领”是“根”;“三维设计”是“本”;“成果导向”是“果”;“纸数融合”是“水”。只有厘清4者的关系,才能构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建设模式,它是回答开发什么样的教材、怎么开发教材的答案。

5.1 标准引领,确保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有标可依”

教材开发与建设要有一定的依据,宏观的是法律、法规、办法等根本依据,微观的有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企业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验实训设备标准、1+X证书标准等具体依据。所以,教材的编写要与这些标准相对接,需要寻找对接的核心要素,依据核心要素,对标准内容合理取舍,构建一个新的标准体系,依据新标准进行模式构建。

图2 高质量新型教材的建设模式

5.2 基于三维理论,设计汽修专业教材多样化体系

依据三维理论,首先将汽修专业拟开设的课程从职业维度按照“相关”“任务”“项目”分为3个层次水平进行“线性”归类;再将“线性”归类设置的每个课程从知识维度按照“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经验知识”进行“面性”归类;这样每个课程就有了一个层面,然后再把这个层面的课程,按照学习维度“表述”“对话”“活动”进行“体性”归类;这样每个课程就有了自己的教材呈现方式,所有课程的多样化呈现方式的集合就构成了教材多样化体系。

5.3 基于职业能力清单的模块化设计,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

为了避免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落入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理论课程形式或者以技能为主线的“固化”手册式,可以采用以职业技能为要求的行动导向主线构建课程内容。首先针对某一职业岗位,选择典型的职业能力要求,把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嵌入到典型的职业活动或活动环节的过程中去,以职业能力为模块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序化,既保证了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也可以实时更换模块,这也是教材内容模块化设计的初衷。

5.4 成果导向,确保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有明确的指向性

基于行动逻辑构建的课程体系及新型教材,不论是采用项目化还是模块化编写体例,最终都将指向一个最终的学习成果,如汽车维护、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汽车故障诊断等课程中的任何一个典型的行动过程或环节都指向一个具体的成果,离开成果导向的新型教材将缺少指向性,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会缺乏目的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学习普适性过程就无法构建。

5.5 融入课程思政,开发有“灵魂”的新型教材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培养具有较高水准的技术、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需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核心素养纳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即课程思政,实现“三全育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的内容有哪些?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与专业课程融合?以什么方式呈现?是显性形式还是隐性形式?课程思政内容广泛,它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政治站位、民族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是关于教材“魂”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林崇德教授核心素养因子,经过专业化改造,以隐性化为主,辅以显性化的呈现方式进行融合呈现,进而呈现“润物无声”的境界。

5.6 纸数融合构建立体化新型教材

基于“智慧课堂”及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需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同时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将数字化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到纸质教材中去,构建纸媒与数媒融合的立体化活页式新型教材。

6 构建新型教材“四化”诊改(评价)模式

一节课好不好,需要诊改,同理,教材的质量如何,也需要诊改,教材编写完成后,首先要进行小范围的试用和诊改,然后才能送审及出版发行,所以如何诊改也是需要研究的。

围绕诊改的“四化”指标,对教材进行“四化”评价。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是否是动态的、过程化的知识;教材的呈现形式是否是多样的;教材的编写是否是校企合作一体化教材;教材的内容是否充分关注技术的积累、引领与创新。开发教材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诊改模式进行诊断、改进和评价。

通过构建“标准引领、三维设计、成果导向、纸数融合”高质量新型教材建设模式和“四化”诊改(评价)模式,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变革,初步实现“三教”改革的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写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