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2020-09-02覃小原
覃小原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许多有识之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证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中国画;传承;创新
引言
中国画是一门具有深厚传承的古老艺术。各个文人和不同朝代的画家都在古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有所继承和发展。在古代,中国绘画的创新体现在绘画语言的发展上。例如,宋元时期的画是古代中国画发展的高峰。正是由于宋元时期文人画家对中国笔墨技术的完美诠释以及他们产生的深刻情感。而中国画最富戏剧性的创新表现在现代西方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强烈冲击,以及吸收西方绘画的营养后对自身影响的发展。
一、画的再认识
优秀画作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作品的内在品质征服人们心灵不可抗拒的视觉和心理情感。艺术作品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应该给人精神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吸引力。就像被石头扔到水里一样,有些激起波浪,有的只是水花飞溅,但是在水波之后,迅速消失并且不见余响。尽管有些只是飞溅和涟漪,但在平静的水中,却有无限的力量,例如大河和深河,它们也很缓慢,但是内蕴深层。因此,一个真正杰出的画家应该具有诗人和思想家的特征和成就,对自己的感受有深刻的理解,并且知识渊博。孕育着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非凡的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国画家突破创造力和创新水平的关键。艺术的创新和变革是艺术道路上的主要问题。面对眼花缭乱的艺术世界的挑战,画家所面临的挑战很难。就学识修养方面来看,更像一个思想家。在观察事物时,应该是一个有远见和敏锐的观察者,并且在创作是则是天真、简单的。所画的作品必须源于自然,但必须超越自然和自我。既要写意,又要写实。既要有艺术家自己的审美魅力、思想和意境,又必须写行物的内在精神、内在美和内在生命力。
二、中国国画艺术的传承
国画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而程式化是一种标准化的规则。一套程式化的构图方法和技巧揭示了中国画的独特形式和特征。由于考古工作的发展,我们有机会看到古代原始人的原始艺术品,他们在陶器和青铜器上绘制了许多装饰图案,并在巨大的岩石上绘制了岩画。不难看出,它们对物体和艺术形式的初步观察可以视为中国绘画的原始形式。例如,出现在仰韶文化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和《鹿纹盆》可以被视为初始艺术经典。从几千年前的作品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使用线条来描绘对象,这些线条质朴、简单、自然。书法艺术已从篆隶向行草发展,使绘画线条更加流畅,可以恰当地表达人物服装的质感和动感,例如顾恺之的《罗神赋》、《女史箴图》中的人物可以代表當时线条的水平和特征。他的线条细、流畅且有弹性。顾恺之是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人。而“神”应该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最终目标,但是“神”必须通过“形”来表达。他擅长表达角色的身份和心理状态,并传达了独特的意境。
三、中国画传承传播的创新
中国传统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必须在确保其自身文化精神得以延续的基础上接受来自外部的新趋势,然后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寻求未来的创新。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借鉴我们的前辈和传统,那么传统将被打断,我们必须打进去传统,然后打出来传统。”其中,“打进去”意味着面对新生活,“打出来”意味着创新。为了实现未来中国画的创新发展,笔者认为有两种选择:一方面,将西方写实主义融入中国画,实现中国画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画从传统中自我变革,通过传承进行创新。20世纪初,“以科教兴国”和“以美育救国”的思想激发了以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为首的老一代艺术家的绘画创新,他们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现实主义,并创新了中国画。例如,李可染吸收了西方艺术的明暗对比,并结合了传统的钢笔和墨水,绘制了一种新的山水画形式;张大千吸收了西方艺术的抽象精神,同时仍保持着中国画的传统魅力,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泼彩画。中国传统创新发展的代表人物是齐白石和陈师曾等中国著名画家。陈师曾的绘画强调写意,将书法和篆刻结合到绘画中,将诗、书法和绘画相结合,采用中国绘画理论和技术,弘扬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创造出一种清晰意境,造型淳朴的新艺术风格。我要提到的另一位中国花鸟画家是齐白石。他的书法、诗歌和篆刻艺术都有很深的基础,并且他还表现出很高的文人画家素质。齐白石的传统花鸟画真实地表达了素描,他的创作技巧达到了完美境界。许多中国艺术家发现了传统绘画的创新,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当代画家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应该传承中国绘画的精神。
结束语
因此,创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正如傅抱石所说:“应该绘画什么?决不是要说有任何规定或主题。今天的画家们,一管在手,挥洒自如的呢?我的意思是:当画家深入研究时,在生活中,面对今天的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您能无动于衷,根本没有感觉吗?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不常见的。画家的所感所想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态度,是对现实生活的评价。作为新时期中国画艺术的传承者之一,作者秉承继承与创新的理念,努力探索中国画的未来发展。如今,人们的创造力和欣赏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当代年轻画家需要融合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神,从新时代的审美观念中学习,并创作出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艺术品。简而言之,继承和创新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面临的两个关键主题。两者只有通过继承创新和继承创新才能相互促进,进一步发展和维护中国传统绘画的古代艺术,也可以使几千年来一直是传统艺术形式的中国画更具生命力和艺术品质,这也印证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至理名言。
参考文献
[1]刘培军.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7.
[2]祝帅.当代中国画创新的文化困境[J].美术观察,2012(03):20.
[3]潘汝,薛晓西.当代中国画创作发展中传承与创新关系探析[J].艺术教育,2019(04):247-248.
[4]论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真”的美学性的缺失[J].贺存锋.美与时代(上).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