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干眼的治疗
2020-09-02郭春艳
郭春艳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是指泪液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引起质或量发生变化,或者因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降低,眼表损伤引起的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临床眼科常用治疗术式,术后泪膜与角膜上皮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干眼症[1]。目前,干眼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治疗,其中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是常用药物的一种,可在眼表形成凝胶样保护层,对角膜发挥长效润滑作用,使眼表摩擦与泪液蒸发有效减少,减轻结膜充血,对于角膜上皮再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特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与IOL植入术后干眼54例入组,探究rb-bFGF滴眼液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干眼患者54例入组,均因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引起,以电脑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27只患眼)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6.58±5.95)岁,患眼:左眼13只,右眼14只;观察组27例(27只患眼)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8.33±4.18)岁,患眼:左眼15只,右眼12只;两组间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后1~3d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作为基础治疗药物,每日滴眼6次,术后4~15d滴眼4次。对照组术后第1d在基础药物的同时,给予以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药物滴眼,每次1滴,每日4次。观察组以rb-bFGF滴眼液治疗,每日4次,每次1滴。
1.3观察指标
术眼均在、术后30d开展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所有检查项目均由一名医师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1.3.1BUT检查
将荧光素钠条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轻触结膜后,嘱咐患者多次瞬目,用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进行观察,观察第1次瞬目后睁眼到第1个泪膜破裂点的时间,BUT<10s为阳性[2]。
1.3.2FL检查
BUT检查完后,用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观察,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依据染色程度进行分级,分为无、轻、中、重度四个分级,计分分为为0~3分,计算4个象限分值总和即为角膜FL评分值[3]。
1.3.3SⅠt检查
无表面麻醉状态下,折叠检测滤纸条,将外1/3处放置于结膜囊内,待5min后将滤纸条取出,对滤纸条的浸湿长度进行观察,浸湿长度≤10mm为阳性[4]。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为(x±s);X2值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两组三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d的FL、BUT、SⅠt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是恢复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的重要治疗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口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较为普遍。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此术式对角膜与结膜细胞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可减少黏蛋白分泌,使黏蛋白对角膜上皮黏附功能大幅降低。手术改变角膜表面规则性,对泪膜的稳定性也会造成极大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干眼症发生。
rbFGF是正常角膜组织含有的营养因子,在角膜各层组织中均有所分布,一般情况下,bFGF在细胞间质中处于无活性或低或性状态,一旦角膜上皮受损,损伤处会聚集大量内源性生长因子,当内源性生长因子无法满足損伤处修复需求时,则需补充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角膜组织自我修复,促进损伤处早日愈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给予干眼症患者实施rb-bFGF滴眼治疗后,术后30d的FL、BUT、SⅠ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相比于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而言,应用bFGF治疗时可促进患眼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术后干眼症患者临床治疗时,应用rb-bFGF滴眼液治疗,可促进角膜上皮修复,泪膜稳定,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康复。
【参考文献】
[1]饶玉萍, 徐玲娟, 游云, et al.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 v.18(11):186-190.
[2]冯江虹.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临床症状及视觉恢复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6).
[3]涂雪峰.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分析[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8, 32(06):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