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应用及对产妇身心康复影响分析

2020-09-02刘金艳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刘金艳

【关键词】  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对产妇产后盆底肌进行康复治疗是利用一些安全科学的无创技术,如电刺激,生物反馈,凯格尔训练等,帮助产妇盆底肌得到快速恢复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能够帮助产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因盆底功能障碍而引发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随机选择了100名通过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样本,对其进行了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并对治疗过程进行了考察和记录,对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一些通过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进行了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均有50人,各项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对比处理后,P值大于0.05,表明其无显著性差异,满足研究条件。其中,观察对象中最高年龄为38岁,最低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29.3±3.2岁。观察对象中孕期最长的为41周,孕期最短的为38周,平均39.22±1.25周。

1.2方法   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分为A、B两组,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组根据常规标准进行产后教育,通常采用口头教育的方式进行。而B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治疗方式为一对一治疗,均在产后六周进行。治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对象在资深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肛门锁紧练习,锁紧后保持三秒再放松,这样的练习需持续15-30分钟。每天练习150次,或练习两组,6-8周的练习为一个疗程,共进行一个疗程的康复治疗;第二,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练习。观察对象在资深护士的指导下平卧,下肢微曲分开,将电极棒由阴道口进入,利用肌电图对产妇的盆底肌以及腹肌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测,每周治疗2次,每次持续治疗30分钟,共进行15-20次的治疗。

两组经过相同时期的治疗后,对两组观察对象的盆底功能损伤状况以及其产后2个月情绪抑郁的改善情况均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所得数据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3评估项目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观察对象出现阴道松弛、干涩、腰骶疼痛现象的概率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對产妇在产后八周情绪抑郁的情况,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抑郁自我评测量表进行评定。

1.4统计数据分析   对考察记录和评定所得的数据资料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描述,若所得P值小于0.05,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对象盆底功能损伤状况的改善现状   盆底肌损伤的研究指标,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的脱垂,性生活质量,腰骶痛情况。仅根据常规标准进行口头产后教育的A组观察对象,在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后,共有17例出现阴道松弛现象(34.0%),有15例出现干涩现象(30.0%),有20例出现腰骶疼痛现象(40.0%)。而在口头产后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的B组观察对象,在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应数据为8例(16.0%)、6例(12。0%)、10例(20.0%)。对比两组发生概率的数据后,可以发现,B组要比A组明显降低,其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产妇通过康复治疗后,其盆底功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由此可见,盆底肌康复治疗这种疗法对于初产妇来说具有明显的康复作用。

2.2两组观察对象产后2个月情绪抑郁的改善现状   根据常规标准进行口头教育的A组产妇,在产后2个月有12例出现了情绪抑郁现象(24.0%)。而将口头教育和盆底肌康复治疗相结合的B组产妇,产后2个月有4例出现了情绪抑郁现象(8.0%)。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产后2个月出现情绪抑郁的数据后,可以发现,B组要比A组的概率小,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产妇通过康复治疗后,其情绪抑郁发生的概率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对于产妇今后生活质量的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结论

产妇通过自然分娩后,尤其是产程较短或急产的产妇,会因为会阴侧切、胎头吸引等因素的影响,在产妇盆底组织没有呈现完全扩张的情况,对这一部位的韧带、筋膜等组织产生损伤,并在产后给产妇带来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给情绪带来不良影响。据有关数据统计,有高达70.59%的初产妇会出现上述提到的现象。这些现象都给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盆底肌康复治疗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现象,这种治疗方法的推广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产妇提高其自身盆底肌张力,较大程度的减小因盆底肌张力下降而出现尿失禁等现象的发生概率,对于改善其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产妇经过一定时期的康复治疗后,其自身的情绪抑郁现象的发生概率也出现明显下降,这表明,盆底肌康复治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抑郁的可能性,对于产妇今后的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示,受PFD影响,产妇的精神状态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严重者会出现抑郁、自卑等诸多心理问题。因此,推广盆底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会由于会阴侧切、胎头吸引等因素影响,尤其是部分产程较短或急产的产妇,其盆底软组织尚未完全扩张,此种情况下极易对盆底肌的韧带、筋膜等组织造成损害,从而给产妇带来一系列产后问题,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生活质量下降等。据资料统计,目前约70.59%的初产妇产后会发生上述问题,严重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重视在产妇群体推广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结果中,经过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产妇在阴道松弛、干涩等现象的发生概率以及产后2个月情绪抑郁现象的发生概率上都要明显低于仅依靠常规标准进行口头教育的产妇,这一结果也和上述资料观点相一致。

综上所述,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于初产妇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的疗法。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产妇在产后实施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盆底肌,能够较快的恢复产妇身心的健康,非常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4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方法补充说明   

产妇产后盆底肌的受损程度虽然不同,但是根据实情,通过手术治疗  和非手术治疗都可以很好的修复与治疗的,具体修复与治疗的办法有多种。

4.1自己运动即凯格尔运动   是通过类似于缩肛运动的方式,长期鍛炼盆底的肌肉。常用的修复方法是建议做提肛运动,建议每次持续5-10分钟。

4.2通过生物电的电反馈来做治疗   生物电一般在医院里进行,通过探头、电流,刺激阴道里面的肌肉,达到被动的训练阴道的肌肉。即在医生指导下做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

4.3手术治疗   一般康复治疗或者患者自己做得凯格尔运动的这种方式,只要能够坚持,对轻、中度的脱垂,或者张力性尿失禁这类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必须得坚持才能达到效果。

以上方式方法必须在遗嘱下才能实施,所以,建议产后最好去医院行B超检查,一般是产后超过42天,等到子宫恢复好,没有妇科感染的情况下,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修复。

【参考文献】

[1]刘海静,刘迎军,高淑凤,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5019-5020.

[2]朱小玲,陈琳.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539-1540.

[3]孙立倩,段玉英,周茂平,等.女性会阴体的解剖及其作用.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3):229-231.

[4]张毛毛,何伟,夏学颖,等.加强盆底支持法的阴道紧缩术.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5,21(1):26-28.

[5]应伟英,毛雪琴,饶乐英,等.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7(3):66-68.

[6]田立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5.

[7]祁锋,李环,张巍颖,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研究现状[J].罕见疾病杂志,2011,18(2):47.

[8]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3700.

[9]褚小燕,黄欧平,周江妍,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9):679-683.

[10]叶燕珊,肖俊英,周丽钻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影响的探讨.中国临床护理,2015,7(2):135-137.

[11]田静.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121.

[12]杨梅.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康复效果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291-292.

[13]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12-14.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