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9-02王翠萍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效果

王翠萍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模式;出院计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效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此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情况下多因病毒感染所致,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鼻塞、咳嗽、咽痛等,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易诱发中耳炎、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的发作,易对患者其他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伤,且由于此病症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需及时入院诊治,以减少感染人数,避免自身肾脏等器官受过多损伤。利用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救治,能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发展,有效改善其发热等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尽早康复出院。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时段内,收治的14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标准[1],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躯体功能障碍以及药物严重过敏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70例观察组和70例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0例,女30例,患者年龄在10岁~65岁,平均年龄(35.8±9.2)岁,病程在2d~9d,平均病程(5.4±0.9)d,包括急性咽扁桃体炎28例、急性病毒性咽喉炎22例、普通感冒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11岁~66岁,平均为(36.0±9.2)岁,病程范围为2d~10d,平均为(5.5±1.0)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方法如下:(1)日常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控制好温湿度,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确保循环风,同时定时用消毒液清洗地面污迹,交代患者亲属进出探视必须佩带口罩;(2)体温护理。护理人员定时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时刻保持散热状态,避免加重患者病情。一旦发现患者温度超过38.5°C,就要用温开水为患者擦拭头部进行降温处理,必要情况下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待患者体温下降后每半小时再为患者测量一次体温,及时更换湿润的被褥和衣物;(3)鼻腔护理。针对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要注意帮助其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指导患者侧卧便于清理。(4)饮食护理。要求患者多饮水,保持饮食清淡和营养,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多补充维生素。(5)用药指导。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做好用药护理干预工作,避免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出现减少剂量甚至停药的情况。(6)并发症护理。全程严密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口腔黏膜、皮肤麻疹以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勤换床单和清洗衣物,预防皮肤瘙痒和感染的症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配合出院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创建团队和档案。包括医师、护理人员、心理专家和营养师等,定期培训,完善护理计划内容,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创建出院档案,完善健康行为、心理状态等信息。(2)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疾病交流会,予以鼓励和安慰,并向其传授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症状、机制、方法、预后与并发症处理等,告知患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3)电话随访。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结合患者提出的问题做专业解答。(4)运动护理。结合患者体质为其制定运动护理方案,如慢跑、太极等,避免过度劳累。(5)预防并发症。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有效的预防方法,如出现耳鸣和耳痛症状时预防中耳炎等等。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判断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2)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2]对患者经护理后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这四项指标数据进行评分,各项共计100分,并根据患者各项评分数据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总评分,此项共計15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经此评分数据来判断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临床指标数据的对比

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更小,即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经护理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身体乏力、咳嗽头晕、鼻塞发热等等,一旦没能及时控制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方面必须要重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患者病因和症状,并结合疾病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于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关联性,所以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也非常必要,但是常规护理效果并不明显,护理缺乏针对性,所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近几年临床上采用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精细化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出院计划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使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出院。

而在精细化护理过程中,首先需从全方位护理着手,通过日常生活护理、体温护理、鼻腔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并发症护理这几方面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日常生活护理需保持良好病房环境,最大程度提供舒适空间,预防交叉感染和病情加重。体温护理则需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以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热状态。鼻腔护理则是帮助患者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使其能保持较通畅的呼吸状态。饮食护理需使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保持清淡的饮食摄入,通过一定的食疗方式,增强患者的恢复力、免疫力,促进其恢复速度。用药指导需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保障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并发症护理则可通过较好的清洁、卫生工作,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作,使患者能保持较好的恢复状态。此外,还要积极配合出院计划完善护理干预,出院计划以患者个体差异为主,从实际病情和恢复情况出发,通过创建团队和档案、健康教育、电话随访、运动护理、预防并发症这几项措施,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律性与自我健康意识。通过电话随访,实时掌控患者在家康复期间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在家康复期间的问题进行处理、解答,保障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叮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其身体素质,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恢复力,有效避免病症复发等状况的发生。在本研究中,通过精细化护理模式同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間对比可知,接受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的患者,其所需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且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这四项指标数据评分更高,生活质量总评分更高,即患者经此护理方式后,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改善发热等临床病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其能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出院,有效提升患者在住院和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避免其正常生活状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受过多影响,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就是。[3]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与出院计划开展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缓解发热等临床症状,缩短其总住院时间,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出院,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其生活状态因病症而受过多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晓红.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205-206.

[2]李建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02-104.

[3]郑捷,张婷婷,王刚琴.精细化护理模式配合出院计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7,12(1):137-140.

猜你喜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效果
鼻腔冲洗佐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减轻大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小儿解表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