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02蓝罗文
蓝罗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入手,解读文本内容,并且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且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体系,熟悉课程内容,使得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乐趣,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阅读。本文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在预习环节构建清晰的脉络图、在初读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精读的环节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等几个方面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
引言
思维导图属于一种学习思维具象化的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还能深刻的理解与其相关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灵活的运用在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解决学生阅读的难题,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许多小学生之所以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效率不高,能读懂的内容又少,主要就是没有掌握阅读技巧与正确的学习方式。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简单,还能帮助学生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阅读模式,语文能力也能随之提升。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语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小学生都存在排斥阅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阻碍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心理障碍,会对小学生的阅读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能转变传统的阅读方式,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有趣,还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1]。例如,之前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知识盯着文字看,绘制了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就可以以文章中心为基础,发散自身的思维,阅读兴趣也会随之提高。思维导图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大脑,概括与总结语文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材的内容,以此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在预习环节构建清晰的脉络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对于语文教材文章的预习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将教材中容易读错的音、主要内容等文章结构进行绘制,并且形成一张比较清晰的文章脉络图[2]。例如,以《詹天佑》这篇课文为例,整篇文章描绘了中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建第一条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并且落实施工的京张铁路。整篇文章中描绘了詹天佑是一名爱国、杰出的工程师。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需要以詹天佑为核心内容,并且以布置任务、勘察线路、开凿隧道等为核心内容,从多个分支入手,研究詹天佑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多个方面入手,抓住各个细节内容,并且完整的描述事件的写作方式,体会人物的性格。利用绘制导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学会如何独立的分析与思考,并进行阅读资料的查阅,以此不断提升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2在初读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语文文化底蕴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引入思维导图的教育模式,实现图文结合的教育,与传统的灌输式教材教学相比效果更佳。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不仅理清了整个文章的脉络,还能为后续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3]。下面以《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为例,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总一分一总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直观的了解到文章的中心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方式不断深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上,梳理教材文章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制作的结构导图,完成对比填充,能将描绘山水的句子找出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选择真实的桂林山水图片与水墨画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材料,使得学生通过文字阅读与图片赏析,了解到壮丽的山水景象,进一步提升学生将美好事物转变为文字描写的能力。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的模式,涉及多個层次的问题,并背诵优秀的段落,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习效率。
2.3在精读的环节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与了解文章,并以多个分支的方式,进行文章的精读与分析。从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出多个分支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想法,保证思维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穷人》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经过预习之后,学生能对文章有了基本的认识[4]。通过分析桑娜为什么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而焦急盼望丈夫早些回来的内容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研究忐忑不安的意思,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心理,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分支的绘制。学生就会精读文章,层层深入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了解桑娜的心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其心理的感受也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反馈给其他小组的成员。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更加透彻的理解语文文章,还能抒发自己的感悟,分析与阅读能力也随之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比较适合阅读的工具,学生能够学习应用也属于阅读的核心内容。教师谁思维导图属于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关键。通过探究思维导图的方式,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打好语文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思维导图将文字、线条、数字进行融合,能保证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元素,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概括处理,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效率。所以,要想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阅读体系,就需要发挥思维导图优势,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董阿萍.巩固基础 提升能力 构建体系——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6):52-53.
[2]项小燕.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20,41(01):64-65.
[3]蒋英.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27.
[4]窦毓奎.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为例[J].中国教师,2018(S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