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刺结合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020-09-02杨洋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推拿

【关键词】  齐刺;推拿;顽固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以一侧口眼歪斜,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种,一部分患者因面神经炎症、水肿严重,或早期未予以正规治疗,且病程较长,继发为顽固性面瘫。经常规针灸治疗后,一部分顽固性面瘫患者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后遗症,如面肌痉挛、倒错等症状,且治疗时间长,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痛苦。自2019年1月~2019年9月,笔者对收集的15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予以齐刺法合推拿进行治疗,并将予以单纯行针刺治疗的患者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到2019年9月本科室接收的3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参考贝政平等人 编写的《内科疾病 诊断标准》[1]一书中的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对患者进行诊断、筛选。

诊断标准为:患者骤然发病;单侧面瘫,明显可见患侧额纹消失、无法皱眉,患侧闭目不全,且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

纳入标准如下:病程超过2月;年龄范围为18至80周岁;符合以上的诊断标准的患者;并取得其知情同意,予以签字。

排除标准如下:排除因肿瘤、脑部外伤等其他疾病而继发面瘫的患者;排除有针灸禁忌症的患者;排除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收集的3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病例。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数据上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参照高树中[2]等主编的《针灸治疗学》,取攒竹穴、阳白穴、太阳穴、迎香穴、地仓穴、承浆穴、颊车穴、颧■穴、下关穴、牵正穴,双侧合谷穴、 外关穴、足三里穴和太冲穴等穴位。用95%酒精棉签对穴位进行消毒,选用0.25*25mm规格的毫针,进针后,面部诸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合谷穴、外关穴、太冲穴行泻法,足三里穴行补法,静留针30 分钟,每日1次,1个疗程10次,观察3个疗程。

1.2.2 治疗组。选穴:参照对照组选取的穴位,并行齐刺法。若嘱患者做抬眉活动时,患侧额纹不明显, 则在针刺阳白穴后,以阳白穴为中心,在其左右1寸处各斜刺一针,并行平补平泻手法;若患者口角向健侧歪斜明显,或鼓腮、露齿活动欠佳,则在针刺地仓穴、颊车穴后, 分别以地仓穴为中心,在地仓穴上下旁开一寸处进针,并向颊车穴方向透刺,平补平泻,再以颊车穴为中心,在颊车穴上下旁开一寸处进针,向地仓穴方向透刺,行平补平泻手法 [3],其余诸穴,同对照组,并行相关针刺手法后予静留针30分钟。

取针后,对患者进行面部推拿治疗,用拇指轻柔按压面部诸穴,若患者以额纹不明显为主要表现,则着重按摩患者额部诸穴,且在按揉攒竹、鱼腰、丝竹空穴后,以上述三穴为起点,向额上方向推,再以眉心为起点,用拇指从眉心向眉梢做分推。若患者鼻唇沟浅、口角歪斜明显,则在按揉水沟穴、迎香穴、地仓穴、承浆穴、颊车穴、下关穴等穴位后,由拇指在迎香穴推抹至地仓穴,由承浆穴推抹至地仓穴,最后用手掌向上提拉面部, 按揉穴位时手指力度宜轻柔,以患者耐受为度, 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 。每 日 1 次,10 次 1 个疗程, 连续观察 3 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方法

(1) 痊愈:患者患侧面部功能恢复正常;

(2)显效:患侧面部仍存有轻微的功能减退,静止时双侧面部基本对称,活动时口角可见轻微的不对称;

(3)有效:患侧面部仍存在明显的功能减退,并出现联带运动或者面部痉挛等症状,口角歪斜仍明显可见;

(4)无效:面部静止不动时双侧仍明显不对称,患侧额纹明显较健侧浅,患侧闭目不全仍存在,口角歪斜明显,露齿、鼓腮等活动欠佳。总有效率等于痊愈率加显效率加有效率之和。

2结果分析

分析统计结果,治疗组中有5例痊愈患者,所占比例为33.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 ),即P<0.05,说明对比数據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目前临床上认为顽固性面瘫的发病与患者的体质虚弱、病情延误、治疗不当、气血经脉阻滞等原因均有相关,治疗方法上以针灸治疗较为普遍,针灸治疗可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效果。齐刺法最早记载于《内经》,即以病变局部为中心点,直刺一针,行手法捻转得气后,再在其上下或左右1~1.5寸处各斜刺一针,再分别捻转行针,使针感向深层与四周扩散的方法。该方法使针刺的作用更加直接、深入且扩散,使针感直达病所,有调和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通经活络的作用。结合面部推拿,可以起到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一方面放松面部痉挛,缓解倒错,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面部局部的血液循环,舒筋活络,促进面部功能恢复。齐刺结合推拿,操作简单,在临床上起到相得益彰的协调作用,直达病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1.

[2]高树中, 杨骏.针灸治疗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51-52.

[3]邓江华刘建兵.齐刺合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3),93-95.

作者简介:杨洋  (1993.3.14)  女,浙江乐清,本科,汉族,温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运用不同的针灸方法治疗面瘫、颈椎病、腰腿痛、中风后遗症。

猜你喜欢

推拿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小说《推拿》的多媒介改编
推拿治疗小儿面瘫30例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