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要提升课程意识

2020-09-02李德强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参课程标准意识

李德强

在观摩课时,许多教师常被课的流程、教具或执教者的方法、技巧吸引,感觉颇有收获,但轮到自己执教时却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里?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听者关注了“怎样做”而忽略了“为什么这样做”,这涉及对课程的理解及实施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并形成相应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认识,比如为什么而教,要培育什么样的人,通过哪些载体实现对人的培养,如何评价等。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意味着教师要在实践中主动寻求行为与理论的对接。

1.研究课标

学科课程意识的形成需要教师对学科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获得这种认知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阅读和研究,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必须细读的文本之一。我们做过一个调查,通读过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受访教师比例不到30%,能够深入研读的更少。显然,大多数科学教师是依照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者从他人那里学到的零散做法,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的课堂,导致课堂中“课程标准缺失”。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主动阅读,改变止于教材和教参的阅读陋习,通过阅读并理解课程标准明确实践中的“对标点”,找准课堂的“制高点”。

2.理解教材

教参一直是众多教师实施教学的依赖,其课堂教学设计也大多“取法于教参”,这为只在乎“怎样做”而不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找到了注解。教师不能满足于教参的“营养”,而应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拓展教学的视野,挖掘教材背后的教育价值。

一是定位好目标。目标的确立并不是单一、单向的,而是“多点归一”的综合过程。“多点”就是课程所要求的、教学能实现的、学生可达成的目标,“归一”就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所传达出的教学目标。目标“多点归一”,要求不完全照搬教材内容,把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学生实际有机地协调起来,从而准确地理解教材。

二是把握好内容。教师不仅仅要弄明白知识点,还要从中寻找科学探究、科学态度、STSE等多方面的“生长点”,准确把握融合的、最具价值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站在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中去选择和判断,要有思维的高度参与。

3.积极外显

这里的外显,是指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发现及所获得的认识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現出来,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大家通常所讲到的教学札记、小结、反思等都是一种外显形式。教师在上完(或听完)一节课后,或许会有一定的想法,但也就是想想而已,却从不将“想法”表达出来,就不是外显。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写一点小结,但过于零散,缺乏主动思考,也不是外显。

教师要有将自己的隐性想法外显的意识,要有由“想到”到“表达出”的愿望,要乐于在团队中传递自己的想法、接收新的认知,摆脱故步自封、孤陋寡闻的封闭状态,要有用文字方式传达教学主张的行为,不断在日常研修中寻求理论的解释,自觉地把自己的实践与对课程的理解联系起来。

4.加强整合

从某个角度看,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拥而上”做STEM的现象,正好说明许多科学教师是在“行政”“功利”的状态下,被动地做着“超前”的工作,他们更多的是停留在知道“怎样做”的层级上,却很少从科学课程的高度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要突破学科本位,不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简单地做“拼盘式”教学,而是要将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要按图索骥地做样子,而是真正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创新学习活动,切实在多元目标统领下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促进自身课程意识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参课程标准意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消防意识
神秘的教参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