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退为进,从“导演”到“幕后”

2020-09-02汪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演职业课程

汪宜

[摘           要]  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中,一再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能够遵循该原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这个庞大的技术支持下,在传统课堂中使用云学习平台等翻转课堂,已经弱化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地位,从“主演”变为“导演”。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践课中,因为课程内容的社会性和真实性,教师进一步将学生推向台前,实现教师角色的再一次重构。

[关    键   词]  综合实践课程;导演;幕后;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38-02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不少教师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是最大受益者。教师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从传统的重复演示及讲述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中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可视化、即时性的学习,提高了技能和知识获取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发布任务、引导任务流程、总结任务等步骤,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和知识内化。但综合实践课程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由于任务的真实性、流程的无法可逆性和学生学习角色的双重性,教师将要承担师生关系的重构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辅助者等一系列角色。

一、弱化与泛化——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表征

综合实践课程设置于职业教育高年级,是以真实项目运营为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是职业学校高年级学生在踏入社会,进入真实工作岗位的一个立交桥。学生通过团队运营真实项目,可以认识到真实项目与教学模拟项目的差距,意识到自身与职业人能力的差距,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完成项目,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准职业定位,树立职业意识。学生作为一个“准工作者”身份进入课程,担任不同工作角色形成学习团队,课程也是以学生对项目运营进程为主导,学生完成项目模块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角色的曝光率将进一步下降。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被弱化

“所谓教师主导就是教师对学生在主要方面起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影响力,集中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领导与指导作用。”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弱化。

1.学习团队的结构导致教师角色的弱化

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团队进一步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岗位设置。以笔者所在专业为例,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在高职五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有微信运营项目和新零售实践项目。在微信运营项目中,学习团队分别设置如下:

教师在此团队中看似处于管理链顶端,但实际在运营过程中学生是以自己项目运营为单位,独立策划时间进程及进行项目安排。项目总监作为学生团队的管理者更加了解项目进度及团队成员困境,他们每周定期召开项目例会,教师旁听,由总监负责人发布本周主题,不同岗位负责人进行项目规划汇报及团队之间的交流。项目总监在会议中进行沟通及外联。在实际项目运营中项目总监可以直接与校方、系部或者甲方沟通,教师更多时候是作为课程管理者进行难题解决。

2.项目的复杂性导致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主导作用被弱化

在综合实践课真实项目运营中,學生会更多遇到除了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一些需求。如在与甲方沟通过程中增加的突发需求的快速反馈等,或者出现的需求或技能在教师专业领域以外。教师在此种情况下无法快速及时对学生的困境提出解决方案。

以新媒体运营项目实践为例,在真实项目运营中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在真实运营中,专业教师作为管理者没有办法如同新媒体公司的项目经理对其中的每一项专业技能都十分精通,而学生由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在遇见困境时第一时间更多地会依赖教师来解决难题。但是当学生发现遇到困难教师无法立刻解决而项目进程又十分紧迫时,学生更多会使用信息手段寻求其他教师或者学习空间的协助者进行帮助,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教师在课程主导地位“权威性”的认知,导致教师主导地位的弱化。

(二)教师角色泛化源自对真实任务运营流程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产生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在2017年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提到了“各种性质的教育提供者”“各种性质的教育提供者”的范围是远远超过“教师”这一角色的。言下之意,除了“教师”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组织、机构或媒介在为人们提供着“教育”服务。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随着岗位的细分和任务的推进,每个岗位在原有技术技能领域需要进行深耕,以此方能完成甲方任务。不仅仅是该课程的管理教师在提供教育服务,更多来自项目运营中的不可预见性的需求需要学生具备各项技能予以解决,而这些需求往往是需要学生自行寻找解决方案的。同学、家长、网络资源成为他们在该课程中的新“教师”。

二、适时反应,以退为进——综合实践课教师角色困境的突破

在综合实践课程推进的同时,管理教师在意识到自己能力与实际运营项目中的差距后,应当适时作出反应。

(一)改变自我认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对常规教师角色的认知。从台前转变到幕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退出综合实践课堂的舞台,而是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由学生团队组建后进行了独立运营,但是学生在运营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无法在学习者和工作者两种角色之间自由切换,而帮助他们进行思想转变,让自己正确定位,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脱掉学生角色的稚气,意识到承担的风险和义务,也要帮助项目总监树立职业人的权威,推动项目运作。因此教师更多地类似于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脱离于企业之外,又掌控企业的命脉。学生在与教师的学习过程中,要沿用企业管理策略,又要结合学生实际,具备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作为人格平等的主体以及精神相互独立的个体,在师生关系中将更显平等、民主、对话、理解、宽容、友善和尊重。

(二)适时干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真实运营项目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准工作者无法像真实职业人一样获得职位晋升及奖金激励,因此在瓶颈期会出现倦怠感。这时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学生学习反应与状态,了解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通过分析职业环境、进行技术支持等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要及时与项目总监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团队动态,适时进行干预和正向引导。

三、归纳总结,提升知识内化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是希望依托真实项目运营提升学生对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往往学生由于时间和阅历的限制,会将完成任务作为一个项目的终结。而教师就需要在此时介入,以帮助学生整理该项目中的得失,帮助他们梳理在运营项目中计划与实际的差距,将传统的评价方式革新,引导学生不仅关注最后的结果,对于项目的得失要重视过程分析,教师角色也从学生运营项目的监督者转变为项目评价的辅助者。在一次次项目总结交流会中通过心得的分享和学习,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总结的习惯,真正发挥交流分享的正向诊断与导向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影响的是教育教学行为,作为一种新课程的尝试,不免会让教师陷入暂时的困境。但只要正视激扰,作出适时适当的反应,就能够推动教师自身的进化,实现在育人中育己,在育己中育人,获得专业的成长与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柳丽娜.卢曼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困境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8(5).

[2]谢正立,邓猛.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及形成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8(11).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导演职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翻转课堂”中教师“翻转”之反思
浅谈舞台行动在话剧排演中的重要性
分析导演在文艺晚会中的执行力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